寒冬将末春至到,
冬梅傲寒开放,
我党屹立山原,
俯瞰江山,
无限希冀与理想,
寄予漫天花海,
花开了,
党笑了。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
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
01
译文
风雨把冬天送走了,满天飞雪又把春天迎到。
悬崖已结百丈尖冰,梅花依然傲雪俏丽竞放。
梅花虽然俏丽艳放,却不与桃李争艳比美,只是把春的信息向群芳预报。
等到满山遍野都开满了色彩绚丽的鲜花,梅花在群芳花丛中微笑。
02
创作背景
1961年12月,毛泽东在广州,为即将召开的中共中央扩大的工作会议做准备。他读了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感到文辞好,但意志消沉,只可借其形,不可用其义,于是他再续一首与陆游的词风格不同的咏梅词,目的主要是鼓励大家蔑视困难,敢于战胜困难。此词最早发表于1963年12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毛主席诗词》。
03
赏析
这首《卜算子·咏梅》是毛泽东诗词中比、兴手法用得最好的一首,词中使用了比喻、夸张、拟人、衬托、对仗、顶针等多种修辞手法,塑造了梅花俊美而坚韧不拔的形象,借梅花的美丽、坚贞来吟咏革命者的操守与傲骨,鼓励人们要有威武不屈的精神和革命到底的乐观主义精神,实现了托物言志的目的。
同样是在风雪的洗礼下更显得坚贞高洁的梅花,到了主席的笔下,增添了一份博大的胸怀。这首小令让人充满希望。和陆游词的凄风冷雨截然不同,主席笔下的风雪是那种迎来新春,并且预兆着来年丰收的“瑞雪”,而象征着坚贞高洁的梅花,在这场瑞雪中凌寒盛放。词中所赞美的梅花的这种精神,和诗人心中那种“功不必在我”、“人民万岁”、“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博大胸怀,是一以贯之的。
来源/ 读协灵魂诗社
编辑/ 陆欣瑶
审核/ 紫金学院新闻宣传中心 戴严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