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精神引领、典型引路”为特色
加强大学生国防意识教育
以“强大国防、繁荣祖国”为己任
培养杰出人才 打造国之重器
6月17日,中央电视台13频道“新闻直播间”栏目,以《联动资源、校企合作,探索就业指导新模式》为题,专题报道了南京理工大学多年来教育引导毕业生投身国防科技事业的典型经验做法。
这里有良好的人才输送渠道
有优质的就业指导与实习招聘平台
在你的逐梦路上
南理工为你助力赋能!
1
这里有全程化育人,建强就业指导新体系
根据学生不同学习阶段的成长特点和发展需求,全程化加强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
大一开展“生涯体验周”
重点启蒙职业规划意识
大二开展“职业辅导周”
重点做好职业规划引导
大三开展“就业体验周”
重点做好职前分类
大四开展“就业集训营”
重点做好就业帮扶
研究生开展“职业辅导月”
着力加强国防领域就业引导
简历设计制作大赛
模拟招聘大赛
开展“国防菁英大讲堂”系列活动
组织学生学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王泽山院士等名师大家先进事迹,邀请“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主驾驶张伟、重庆嘉陵特种装备有限公司总经理邓跃明等优秀校友来校授课,提升国防献身精神教育的深度和维度。
我校05级校友
“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主驾驶张伟
我校94级校友
重庆嘉陵特种装备有限公司总经理邓跃明
2
这里有精准化指导,激发就业服务新动能
一、智慧就业平台
优化完善智慧就业平台,新开发就业精准匹配系统,实时掌握分析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招聘、求职行为,实现岗位需求和求职意愿的精准匹配,提升毕业生求职成功率。
二、南理就业摆渡车
新开发“南理就业摆渡车”,组建校内校外相结合的就业导师队伍,开辟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咨询等专栏,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一对一”个性化精细化指导。
一对一就业咨询辅导
聘任校外导师
三、就业困难学生帮扶
建立就业困难学生帮扶档案,通过“党员结对子”、重点推荐、个别谈心等方法进行精准帮扶,实现就业。
辅导员暖心谈话
就业困难学生帮扶重点推介
3
这里有筑梦十七载,为党育英才
2004年以来,学校已连续17年在暑期开展“国防行”社会实践活动,采取“3+3+N”模式,走访了1000余家国防单位,使更多的学生关注国防行业,了解国防单位,从而立志成为又红又专、知行合一的工程精英和社会中坚。
一、“三精”夯实国防行实践活动基础
(滑动查看更多)
精选单位。重点选择学科专业优势明显的兵器行业和亟需拓展学生就业人数的商飞、核九院等单位。
精选教师。邀请学校领导、名师大家带队,遴选与用人单位有科研合作的专任教师加入。
精选学生。综合学生学历、专业、生源地、就业意向,有针对性地组队。如:走访兵器123厂、127厂,则精选兵器学科的教师以及东北籍的本科生参加。
二、“三深”丰富国防行实践活动内涵
走访深入。在日常走访的基础上,重点做好暑期走访,扩大规模,延长走访时间,选取部分国防重点单位开展1-2周的科研生产实习。
交流深入。与单位领导、科研和人资部门负责人以及校友进行深入交流,了解企业科研和人才需求,校友对母校的人才培养建议等,全方位了解企业发展状况和合作意愿。
合作深入。选派辅导员(科研干事)暑期到国防重点单位挂职,零距离实地深入了解国防单位,拓展科研合作和人才输送渠道。
三、“N举措”扩展国防行实践活动外延
报告会
开展国防行暑期社会实践成果汇报活动(包括制作专题片、举办图片展、报告会等活动),在广大学生中扩大影响,宣传国防重点单位的良好形象。
课程思政
采编校友总师成功事迹,打造国防军工总师“群英汇”,充实课程思政案例库,同时邀请国防总师回校报告,常态化做好学生国防就业指导。
国防招聘月
通过国防行活动积极邀请国防单位来校招聘,每年定期举办 “国防招聘月”国防行业系列招聘会,有效促进毕业生到国防单位就业。
加强对国防科研院所免试研究生的推荐力度,吸引重点行业单位来校设立奖学金、奖教金,建立人才培养和人才输送的长效机制。
表彰典型毕业生
每年单列计划评选表彰国防(基层)就业优秀毕业生,并组织报告会、出征仪式等,树立国防(基层)就业学生先进典型。
活动开展过程中,众多南理工毕业生扎根基层、情系国防、成就事业的真实写照给参加实践活动的同学们产生了深刻的心灵震撼,激发了同学们献身国防的热情。
“十三五”期间,学校累计向国防行业输送毕业生近6000人,为祖国的工业化、信息化和国防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国防科技工业相关领域,一大批校友已经成为我国国防建设事业的中坚力量。如,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总指挥李同玉;被誉为“中国第一枪”的5.8mm班用枪族系统的总设计师肖虹;全军著名信息化弹药专家、无人机运用工程专业创始人钱立志教授;“神州五号”地面回收系统总设计师侯鹰等。
南京理工大学
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国家栋梁
输送了一批又一批国防科技人才
从弹药研发到火箭升空
南理工人使命在肩
将个人理想奋斗融入国家事业
为祖国国防建设一线注入青春力量
出品丨南京理工大学党委宣传部
来源丨央视新闻 学工处
编辑丨田琳星
审核丨卢晓云
“点赞”+“在看”+“分享”,为南理工点赞!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