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凡的世界里
做不平凡的自己
——校长宁晓明在江苏海洋大学
2021届学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亲爱的毕业生同学们、老师们、家长们:
仲夏时节,万物并秀。正如风华正茂的你们,充满着蓬勃朝气与无限生机。今天,我们在这里深情相聚,隆重举行江苏海洋大学2021届学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共同为220名研究生和5403名本科毕业生送行。这个庄严的仪式,不仅是你们学业圆满的“加冕礼”,更是你们启程远航的“集结号”。首先,我谨代表学校,向圆满完成学业、即将踏上人生新征程的2021届毕业生送上诚挚的祝贺和美好的祝福!同时也向悉心指导你们的老师、辛勤培育你们的家人和关心支持你们的校友们,致以诚挚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同学们,三年或四年前,懵懵懂懂的你们,带着父母的嘱托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你们从祖国的四面八方相聚淮海园,开启了新的征程。在这里,你们拔节孕穗、茁壮成长,绽放着青春风华。你们与母校同呼吸,共命运,见证了母校的跨越发展。学校由淮海工学院更名为江苏海洋大学,获批8个国家级、9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中国与乌克兰合作办学机构江苏海洋大学马卡洛夫海洋工程学院开始招生,江苏海洋大学科技园被认定为国家大学科技园,研究生教育快速发展,招生人数突破640人……这些都是学校发展史上的大事、喜事,你们既是见证者,更是参与者。尤为特殊的是,你们以各种特有的方式参与了疫情防控阻击战,用实际行动为“中国之治”增辉添彩。你们亲身感受了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学生宿舍统一装上了空调,美丽的静思湖翩然而至,功能齐备的第四教学区拔地而起,说建就建的游泳馆投入使用,咱也成了让人羡慕的“别人家的大学”。在你们当中,有823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有785名同学考取了博士或硕士研究生,A2号楼428、A4号楼604、D5号楼507、D5号516这四个“学霸宿舍”,16名寝室成员考研全部成功上岸;在你们当中,有52人次同学荣获国家奖学金,9名同学被评为江苏省优秀毕业生,12名同学被评为江苏省三好学生,13名同学被评为江苏省优秀学生干部;有773人次同学在全国及省级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得佳绩。在你们当中,有主干课程平均学分绩点达到4.94的“超级学霸”张业彤同学;有各类优秀集于一身,领奖领到手抽筋的刘岩同学;有积极参加志愿活动,志愿服务实践教育PU积分达244分的李佳仪同学。这些都是你们努力付出和母校潜心培养的结果,是你们青春路上美好的收获。作为你们的师长,我为你们取得的成绩感到骄傲,也感谢你们为学校赢得了荣誉。
每年这个时节,校园里总是一派热闹非凡的景象。一场场毕业晚会,构成友情与欢乐的盛宴;一群群身着学位服拍照的同学,尽享收获的喜悦,留下青春的倩影;一段段饱含深情的微信朋友圈留言,装满了同学们对母校的无限眷恋、对老师的深切感恩、对同窗的纯真情谊。这一切既有对大学生活的不舍,更有对美好未来的向往。食品加工与安全专业2018级研究生杨子轩在朋友圈写道:“2012年的夏天,我第一次踏上了母校这片热土,经历了本科、工作、研究生,9年的时光,我很幸运能和母校一同成长。毕业之际,千言万语只能化作一句句感谢,感谢母校的培养,感谢恩师的指导,感谢同学的陪伴。时光易逝,终有别时,又到了和苍梧路59号说再见的时候了,祝愿母校未来发展蒸蒸日上,祝愿毕业生们此去繁花似锦,前途似海,归来仍是少年。”我时时因这些所见所闻而心生羡慕与感动,在你们身上,我感受到了青春的热情与活力,更感受到了同学们放飞梦想的激情与对成就事业的渴望。光阴飞逝,美好的求学时光转瞬成为难忘的青春回忆,从今天起,你们将从这座学习生活多年的美丽港城扬帆起航,驶向属于你们的星辰大海。
同学们,四年前的九月,你们带着高考收获的喜悦,满怀对大学的憧憬和期待来到了淮工。在苍梧校区体育馆,我作为新上任的校长迎接你们的到来。在开学典礼的讲话中,我以“从心开始,从新出发”为主题,送给大家100个“新”,希望你们认清新形势、树立新目标,提出新要求,激发新状态,成就新自我。我想,在这充实而忙碌的四年里你们应当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答案。今天,我们又在这里举行毕业典礼为你们送行。在这告别的时刻,我一直在思考,该给你们说些什么?我从毕业生大数据中得知,毕业生中借阅图书排名第一的是《平凡的世界》。这部路遥的绝笔之作之所以成为经典,在于它贴近大众心声,给人以启迪与反思。让我们能够从作品里,看到平凡世界里的那些平凡的人们,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苦难,他们并没有选择退缩,而是相信自己一定能飞。他们不断超越自身的局限,迎难而上、脚踏实地、心怀感恩,努力地去对抗命运和改变人生,把失败当做一种历练,把苦难化作一种动力,把奋斗作为人生底色,努力在平凡的世界里活出自己的精彩,做自己的真心英雄。下面,我就以“在平凡的世界里做不平凡的自己”为题作为临别赠言,再给大家提三点建议,与大家共勉。
拒绝平庸,持续奋斗
第一,在平凡的世界里做不平凡的自己,需要拒绝平庸,持续奋斗。同学们从学校毕业,踏入社会,这既是大学时代的结束,更意味着新的人生阶段开启。我们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和变革的时代,日新月异的变化让我们应接不暇,日趋激烈的竞争让我们倍感压力,面对可能出现的“内卷化”洪流,希望同学们不要躲进自己的舒适区,更不能做一个“躺平族”。我校1987届杰出校友沈延安,毕业后努力提升自己,在中科院获得博士学位后,先后到德国马普化学所、哈佛大学、魁北克大学等单位从事博士后和科研工作。虽然身在国外,但他一直心系祖国发展。2010年,他放弃国外优越的科研条件和优厚待遇,毅然选择回国工作。沈延安现任中国科技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教授,他在地球早期环境演化,以及重大地质历史转折时期地球表层系统变化与生命演化的相互作用等方面做出了一系列重要贡献。由于他的杰出成就,沈延安教授于今年4月当选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外籍院士。纵观沈教授的学术生涯,他的起点并不高,但正是因为他自强不息,不断进取,勇攀科学高峰,在平凡的世界里拒绝平庸,才取得了今天的成就。同学们,我们可以做一个平凡的人,但千万不可以做一个平庸的人。拒绝平庸,你的人生会有更多的阳光照耀;拒绝平庸,你会拥有更多的鲜花和掌声;拒绝平庸,你会减少更多的绊脚石,离成功更近一步。
脚踏实地,行稳致远
第二,在平凡的世界里做不平凡的自己,需要脚踏实地,行稳致远。作为校长,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我们学校毕业生的头上缺少“985”“211”“双一流”高校的光环,他们靠什么才能够在激烈竞争的就业市场上站稳脚跟,并有所作为?事实证明,经过若干年的锤炼,有很多我们的毕业生在单位里脱颖而出,成为技术骨干或管理精英。我们的毕业生具有什么样的特质,才能让他们做得这么出色?这个问题是在一次偶然的交流中,我得到了答案。几年前,我到某大型国有企业去看望我校的毕业生,在与企业负责人交谈过程中得知,该企业的中层管理队伍有一半是我校的毕业生,我就向他请教,为什么有这么多我校毕业生能够进入管理层?他思考片刻后表示:“你们的毕业生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踏实认真,能做别人不能做的事,能把领导交代的事情做到极致,我想这就是他们事业成功的秘籍”。同学们,“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成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成功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毕业后,大多数同学都要从零开始,从基层做起,同学们不能好高骛远,要耐得住寂寞,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做到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把基础打牢筑实,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和脚踏实地的勤奋,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能力,使自己在竞争中占据主动,在奋斗中创造未来。
懂得感恩,甘于奉献
第三,在平凡的世界里做不平凡的自己,需要懂得感恩,甘于奉献。人的一生,无论成败,都会得到很多人的帮助。同学们的成长、成才、成人,除了自身的努力,更是家人、朋友、师长,还有学校、社会、国家给予哺育、教育和帮助的结果。前几天,我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一瓶珊瑚沙”,这瓶沙子是我校2016届毕业生李晗从三沙市寄给母校的礼物,我打算把它放在学校海洋馆珍藏。他在信中写道:“非常想念母校的老师和朝夕相伴的同学们,想把这罐三沙的沙子送给母校,表达我的思念。我在三沙深深感受到一名基层公务员工作的意义,也愿学弟学妹们毕业后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书写灿烂的青春华章。”李晗的老家在吉林榆树,当初考上三沙市公务员时,父母曾坚决反对。他的工作地点是三沙市永乐群岛管委会,管委会驻地所在的晋卿岛,步行一圈只有1.6公里,远离大陆,交通不便。面对艰苦的工作环境,李晗也曾退缩过,但经过近三年的磨砺,他说:“在这里工作,深深感受到被党需要,被人民需要,被祖国需要,这就是青春的价值。”李晗渐渐找到了工作的意义。他邮寄给母校的这瓶沙子正是江海大学子感恩母校、扎根基层、甘于奉献的生动写照。同学们,我们只有学会感恩,才能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平凡的生命,尊重每一份平凡的劳动,在未来的生活中少一些怨天尤人的抱怨,多一份发自内心的满足与快乐。
同学们,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作为处在百年新起点的江海大毕业生,希望你们谨记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的殷殷嘱托,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静思春柳,欣园冬雪。光阴四载,道不尽海大温柔;二十而至,当接续砥砺奋斗。严谨,求实,团结,献身。添一分严师尊道敬畏心怀,守一分明德至善立人本真。脚下坚定的是蔚蓝信仰,远方尽可探寻星辰大海。不忘师恩教诲与同窗情谊,勇为社会栋梁,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将实干投身四海神州。少年青葱似朝阳,后浪激勇,不负韶光。”亲爱的同学们,无论你们走得多远,去向何方,请记住,母校是你们人生旅途中永远的港湾、坚强的后盾、温暖的家园,欢迎同学们常回家看看!
同学们,值此一别,只要我们不放下彼此的挂念,星辰大海终会相逢。同学们,再见!
图片:杨平 李子健
实习编辑:施佳颖
美编设计:侯华阳 查文诺 陆梓妍孙莹莹
编辑:孙晓娥
审核:陈晓艳
往期回顾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