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
1.@江苏二师2021届毕业生,书记、校长这样对你说……
2.@江苏二师2021届毕业生,母校师长想对你说……
3.@江苏二师毕业生 毕业之前,还有这15件事要做!
来自四面八方
归于天南海北
梦想的大门正等待被推开
这个夏天的离别
带不走深深爱意
纵有山水相隔
思念却可抵达彼端
临行嘱托
纸短情长
母校的老师们不想说再见
……
人生新旅程的开启
文学院 蔡德龙
大学,是激扬青春的舞台,是制造梦想的工厂,她注定成为每个同学无法磨灭的宝贵记忆。毕业季的六月,无论学生还是老师,欲行不行,都有想说的话。作为毕业生,有对母校的留恋不舍,也有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作为老师,则有着最后一次“说教”的“冲动”。按照中国的传统,临别当相赠以言,聊书数句,与即将远行的同学们共勉!
“律己”的道德操守
走出校门,意味着学生生涯的结束。参加工作,也意味着父母不会再像以前那样管教自己。从幼儿园入学,到大学毕业,终于离开了学校和父母的管束、唠叨,似乎“自由”了,实则这只是自己独立面对人生的开始。外在教育退场的时候,便需要做律己、慎独的功夫了,道德自觉尤为重要。
从生物的人到社会的人,道德是一重要界限。“修齐治平”,“修身”为首。道德不是空谈,对父母的孝、对婚姻的忠都是道德。道德无处不在,在职场,有基本的职业道德;在家庭,有基本的婚姻道德、伦理道德;在社会,有基本的公共道德。从学校到社会,不因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做人做事的基本底线,“不忘初心”。
“化人”的教育理想
“德者,事业之基”,有了基本的道德操守,就要追寻自己的事业了。“人文化成”,教育就是将人“化”成人。教育事业是高尚的事业,也是艰难的事业。既难在面对不同学生的因材施教,也难在教师“言传”与“身教”的统一。在钻研诸多教法、学法的同时,也应常常反躬自省,遇事首先检查自我的言行得失。比如,因学生作业拖沓、考试抄袭而恼火时,想想自己在校时是否也有论文“走捷径”、迟到旷课的经历呢?为人师者不易,既要做专业上的“经师”,也要有“人师”的追求与努力。王阳明说:“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只“知”不“行”,是为假“知”;只要求他人去“行”而己不与焉,亦非真“行”。“知”与“行”合一,“言传”与“身教”统一,师生才能共同成长。
“自在”的人生追求
不记得从何时开始,高校毕业生中开始流行一个词——“上岸”。大家习惯将考编成功、考研成功称作“上岸”,这反映了当下高校毕业生在求职、升学路上拼搏的艰辛。不过,即使考编成功、考研成功,可能也很难说便是上岸了,人的一辈子是无“岸”可言的。“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将每一个当下活成彼岸,让每一刻变得有意义,或许就已经是在岸上了。
另一个词——“内卷”的流行,也似乎说明当下职场竞争压力之大,这促使我们不得不合理看待“名”与“利”。世界是多样化的,成功的标准也非唯一的,“财务自由”未必就等同于“自在”。天之道本是多元的,天有日月、阴晴、昼夜之别;人之道也是多元的,不同民族、家庭、性格的人有着各自的色彩。这才是五彩缤纷的世界!既然我们本自不同,那何必强求千孔一面,成功应该允许有多种模式。身心健康,自在快乐,找寻属于自己的人生价值与社会意义即可。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谨藉李太白诗二句聊表送别之意并祝贺诸位大学毕业!
以青春之名
后勤处 戴海光
凉风掠过细雨
青藤爬上红瓦
人来人往的校园
离愁已惆怅出盛夏
指尖绕满不舍
眼波流转牵挂
故作洒脱地挥别
声线却哽咽到沙哑
二师的孩子啊
明天就将各赴天涯
是否在唏嘘光阴的步履
从未因谁而停下
是否会留恋多年的淬炼
和最璀璨的芳华
二师的孩子啊
前路还有风吹雨打
请坚守心底许下的约誓
别轻易就被击垮
请记得曾经奋斗的模样
和眉间笑出的花
人生从不是坦途
总会遇低谷或沟洼
要学会拨开迷雾
辨世间善恶与真假
胸怀星辰大海
奋楫扬帆再出发
心系时代召唤
以青春之名回答
若是累了倦了
莫忘时常回家
这里有你的汗水与过往
和每天丈量的步伐
还有永远年轻的他和她
仿似当年每一个你
挽手操场边
眺石城灯塔 看西山云霞
聚 是一团火
散 是漫天星
期待下一次见面
仍是明媚如少年模样
愿 诸君莫负韶华 前程似锦
本期编辑|王雨
责任编辑|崔思瑶
指导审核|黄静波
爱的四连走一波,做二师最靓毕业生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