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每一个中国人
都在教科书里见过这样一幅图片
注释是——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经历过饥饿
立志要研究出高产水稻
考大学时
袁隆平想要学农
父母都不赞成
袁隆平说吃饭是第一件大事
没有农民种田,就不能生存
最终说服了父母
他在西南农学院农学系
学习了四年
他说:
“很多人对学农有想法,
可我从来没有后悔过学农”
毕业后
他一边教书育人
一边做农业科研
而他也度过了自己人生中
最难忘的18个年头
他见过饿殍
听过无数次“金元宝比不上两个馒头”
这段经历让他下定决心
要用自己的专业研究出高产水稻
让同胞们免受饥饿之苦
他把目光放在了杂交水稻上他认为杂交水稻大有可为即使当时的科学家都判定
这一领域没有任何优势可言
因为有了天然雄性不育株的种子水稻才能进行人工杂交为了寻找它袁隆平拿着放大镜
对着试验田里的万千株稻穗
开始了大海捞针般的探索
特殊时期
他的那些像盼孩子一样
盼出来的秧苗
经常被轻而易举地被人扒光
他怕看不住苗
干脆把种子绑在身上,用体温催芽
无数次实验
无数次失败
他依然没有放弃
1970年11月在南红农场一个铁路涵洞附近的水塘边大约两百平方米的野生稻中发现了三株稻穗花药异常袁隆平接到电报赶到三亚确认这是一株花粉败育的野生稻当即把它命名为“野败”“野败”的发现为后来的研究铺平了道路1973年全国水稻科研会议上他正式对外宣布
中国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
我要从“90后”一直搞到“百零后”
袁隆平对很多人讲过他的两个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
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
正是为了这两个“梦”
袁隆平一直没有停下脚步
历经半个世纪水稻研究
成为稻田的忠实守望者
中国青年报《世界可以没有盖茨,不可以没有袁隆平》(2008年8月29日)
30多次赴国际水稻所
开展合作研究和技术交流
10多次赴印度、越南、缅甸、
菲律宾、孟加拉等国指导发展杂交水稻
50余期杂交水稻国际培训班
培训了来自40多个发展中国家
约2000名政府官员和农技专家
……
为表彰他对世界做出的巨大贡献世界许多国家都为他颁发奖项联合国粮农组织聘他为国际上发展杂交水稻的首席顾问在浩瀚无际的宇宙中
还有一颗小行星被命名为“袁隆平星”
尽管已经90多岁了他依然在坚持自己最初的梦想湖南省农科院在袁隆平住宅旁
安排了一块试验田
这块田从设立起就是他的“心病”
每天起床
第一件事就是下田
获国家最高荣誉
“共和国勋章”那天
他只知道衡阳12亩试验田正处于对花时期他立即赶过去在现场袁隆平拿着水稻说“开花开得好好。”年轻人亲切地称他为
“90后梗王”
上班不打卡,下田最快乐爱好——自由,特长——散漫修改学生论文大倒苦水不爱出名有“偶像包袱”他曾勉励青年
“我始终都还在努力使梦想成真”“你们是新时代中国青年,我相信你们必定会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躬行实践、厚积薄发并将不会辜负时代的担当。”一穷二白时他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名满天下时他却淡泊名利只爱守望稻田如今
他带着梦的“种子”去了远方
却将粮食的种子
创新与奋斗的“种子”
留给了后来人功在当代惠泽千秋这才是真正的英雄人物这才是真正的民族脊梁致敬,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转载来源:中国青年报
图文编辑:唐莹 王彤
责任编辑:王彤
审稿:夏湘玲
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全媒体中心转载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