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故事我来说 | 杨开慧:至死不渝的忠心,亘古璀璨的“骄杨”

湖南警察学院,艺考

湖南警察学院

2021-5-07 21:46:27 文/王子轩 图/刘心远

关注

“我要是能忘记你就好了。”

“我不能忍了,我要跑到你那里去。”

“只要他好好的,属我不属我都在其次”

......

谁想得到,如此真情流露的文字竟被厚重泥灰包裹着,深埋在缝隙里,悄悄地过了52个春秋。

湖南警察学院

(讲述者:18刑二余以恒 19刑二严余佳)

湖南警察学院

杨开慧出生在一个进步知识分子家庭,在父母的关怀下,她从小读书上进。随父亲迁居长沙后与毛泽东相结识,并协助他一同创办文化书社;那时的杨开慧,年纪不过18岁,举止温雅,性格坚强。她与毛泽东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并逐渐发展成革命伴侣。1920年冬,杨开慧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成为湖南第一批团员。1922年,她加入中国共产党,时任湘区区委书记。

湖南警察学院

(影视资料中毛泽东与杨开慧)

深埋心底——爱与思念

湖南警察学院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蝶恋花·答李淑一》毛泽东

湖南警察学院

1927年大革命失败,毛泽东按照党的八七会议指示领导、部署秋收起义,被迫与妻子分离。杨开慧则独自带着三个孩子回到板仓老家居住,开展地下斗争。当时全国都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中,她深知处境危险,曾多次写信给毛泽东,时局动荡,又担心信件暴露,只好将思念深埋......

湖南警察学院

(家书图片)

1982年,工人们如往常一般修缮杨开慧烈士的故居时,竟在卧室后墙离地面约两米高的泥砖缝中发现了一沓藏匿了52年的真迹手稿。字迹斑斑,笔迹娟秀,这份细腻的情感句句深情,如泣如诉,沉寂了半个世纪。这是毛主席从未收到过的缱绻家书。彼时战事紧急,时局凶险,通讯阻塞。志同道合的革命情结,苦难岁月的伉俪情深,艰苦斗争中的生死相伴,杨开慧在字里行间里所袒露的,是对丈夫刻骨铭心的爱与思念,她用信封悄悄地裹住,深埋在心底。

湖南警察学院

(建军大业中杨开慧形象)

至死不渝——情与忠贞

湖南警察学院

“死不足惜,惟愿润之革命早日成功”----杨开慧

湖南警察学院

最不愿想到的事还是发生了。1930年10月24日,国民党将板仓屋场团团围住,杨开慧在家中被捕。狱中的她受尽折磨,却咬紧牙关,拒不遂愿,不肯透露一丝情报,宁死也不肯出卖丈夫、与丈夫脱离关系,斩钉截铁地回答:“要我与毛泽东脱离关系,除非海枯石烂!”最后,杨开慧被处刑,在生命的最后,她依旧忠贞不屈,至臻情义丝毫不减半分,昂首阔步地走向刑场。

湖南警察学院

一轮红日就此陨落,却照亮了中国革命的道路,生命在刹那定格,英勇的革命精神恒古永存。杨开慧用鲜血浇筑对理想的忠诚,用生命传承革命的火焰。即使在生命的最后也不改初心,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坚定从容地赴死,用铮铮誓言与生命奏响了共产主义者大无畏的革命绝唱。

湖南警察学院

永世长存——家国情怀

杨开慧纪念馆副馆长刘向上说:“她为了自己的爱情,为了自己的丈夫,她可以什么都不要,我们觉得她最主要的还是为了毛泽东的事业。”

湖南警察学院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凉。身为伟人的妻子,杨开慧始终信任着丈夫,不离不弃,默默承受;身为一名革命战士,杨开慧用宝贵的生命守护党的秘密和尊严。她是英雄,既铁骨铮铮也柔情万丈。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有国方有家,国存而家盛。在国与家之间,杨开慧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前者,她敢于牺牲小我,成全大我,舍小家而为大家,敢于牺牲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和平年代。

湖南警察学院

(长沙县开慧镇,杨开慧雕像)

- END -

来源 :刑技学生大队

文:任梓祥 曾雨凌

图片音频:谢博毅 陈忠良

编辑 :岳梦妮 廖国栋

美编 :曾遥 曹辉荣

审核 :莫明琪 雷惠雄 赵修再

艺考相关文章

发现更多好内容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
带你看艺考艺考推送时光机
位置:艺考-湖南本科院校-湖南警察学院-微高校-院校号-湖南警察学院-党史故事我来说 | 杨开慧:至死不渝的忠心,亘古璀璨的“骄杨”
咦!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它艺考内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