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奖队伍合照
智能物料搬运机器人竞赛流程与评审规则
对参赛作品/内容的要求:
以智能制造的现实和未来发展为主题,自主设计并制作一台按照给定任务完成物料搬运的智能机器人(简称:机器人)。该机器人能够通过扫描二维码或 Wi-Fi 网络通信等方式领取搬运任务,在指定的工业场景内行走与避障,并按任务要求将物料搬运至指定地点并精准摆放(色环或条形码)。
比赛环节
赛场示意图
决赛视频
小车运行基本流程:
小车接收到指定任务后,通过车底的红外传感器感应地图上墨迹线进行定位与行走,当小车行驶到指定工作区域时,便会通过机械臂上颜色传感器识别将要搬运物料的颜色,然后控制机械臂进行抓取物料。特点:
1.核心控制
小车采用 STM32F103VET6 单片机作为控制芯片,搭载在自制的 PCB 电路板上组成控制系统。提高了控制系统的简易性与可靠性2.通讯方式
小车通过二维码识别模块和wifi通信模块进行指定任务的接收。wifi模块采用stm32与esp8266通过at指令的方式进行通讯。
3. 颜色识别
小车通过openmv颜色传感器识别颜色。颜色识别运用算法,增强了识别的稳定性。比如小车识别错误后会重复识别直到识别成功为止。
4. 定位
小车通过红外传感器感应地图上墨迹线进行定位.
5. 速度控制
小车采用pid算法闭环控制来轮子的速度与小车行走方向。
6.物料的抓取与放置
小车的机械臂上装有数码舵机来实现机械臂的运动,并通过物料抓取算法来控制机械臂对物料的抓取与放置
队长的话
Q
团队成员是因何结缘的
队长:开始我们都是实验室的成员,因为对物料搬运小车赛项感兴趣并在老师的指导下,结缘在一个团队。310实验室是一个集学习,比赛,科研与一体的平台,同学们在这里能将理论联系事实,将课程学习的内容和实际动手制作相结合,同时,这也是我们将自己的创新想法变成现实的地方。我们在这里培养了团结精神,收获了知识,技能和友情。
Q
大概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准备比赛的呢,准备了多长时间
队长:从去年10月开始接到,从拿到省赛通知的时候,就开始准备比赛。经过了激烈的校赛,省赛到今年的3月份。
Q
特训的方案和筹备的计划
队长:特训的方案,当每次遇到难题时,我们会积极的一起讨论。在比赛的准备阶段,我们大大小小开了二十多个会议,在遇到难题的时候,我们会积极的一起讨论,遇见难题还解决不了,队员们就加班加点的查资料,甚至通宵,只为了攻破一个又一个的难题,也正是因为我们想证明自己,环境不一定能够决定一切,只要我们能团结协作,刻苦努力,那我们也一定可以成功。
Q
挑战过程中遇到的印象最深刻的事情
队长:之所以能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正是因为团队有着团结协作、吃苦耐劳和勇敢进取的精神,我们实验室一共有四个队进了省赛,在调试的时候,发现有一队的作品电源不符合比赛要求,时间很紧急,我们几个队一起急忙去长沙的电子元件城找降压模块,我们所面临的对手大都来自国内一本大学,985、211 大学的精英团队也有不少,而我们一个还没有很强经验出身的小团队,虽然在技术、资金、环境都远远比不上他们,但是我们团队没有放弃和退步,抱着学习和放手一搏的心态,在比赛中获得了三个队省赛一等奖,一个队省赛三等奖的好成绩。
310实验室介绍
310实验室
有关实验室
introduction
实验室简介:
经过多年的管理与革新,团队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设置各个部门,明确分工,强化责任,科学管理,追求卓越。目前团队分为机械组与电控组。机械组主要专注于机械结构的设计与优化、电控组主要专注于程序编程与硬件布控。团队的科技活动涉及广泛的知识领域,极大地帮助了队员们拓宽眼界和兴趣。
310实验室的愿景和成立初衷:
湖南文理机器人队是一支以兴趣爱好为主导、以本科生为主体、以纯粹的大学生科技创新为目标的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最初在机械学院阳金武和彭智婷的带领以及前期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于2013年七月成功组建。
实验室如今已经是一个拥有三十四人的专业团队,根据地也逐渐从一间空 荡荡的教室演变成了有许多专业工具的工作间,同时我们自主研发了许 多的作品,例如:3D 打印机、自动避障小车、多功能切割机、自动包装机 等等。
工作室所获奖项一览
湖南文理学院官方微信
文理微世界,有你更精彩
图文编辑:陶雅倩 鲁艺睿
责任编辑:李晓 师涵
审核:袁勇军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