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校第二次党代会以来,化学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明确目标,抢抓机遇,以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为突破口,以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为关键,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助力脱贫攻坚,促进学院内涵发展、特色发展,推动学院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
一、师资队伍与专业建设再上新台阶
进一步深化内涵建设,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十三五”期间,学院引进博士18人(含博士后3人),柔性引进博士17人,晋升教授3人、副教授4人,“双师双能型”教师比例达到60%,专任教师中获得博士学位比例已达55%以上。专任教师中获全国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先进个人1人,公派出国留学人员5人,湖南省普通高校学科带头人1人,湖南省普通高校青年骨干教师6人,湖南省121人才工程3人,湖南省普通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手2人,湖南省普通高校课堂教学比赛一等奖1人,郴州市最美科技工作者1人,湘南学院教学名师3人等。
“十三五”期间,学院新增环境生态工程、制药工程、化学三个本科专业,学院目前共有6个本科(含方向)专业,本科专业和在校人数比“十二五”期间增加一倍多,其中应用化学专业获湖南省一流本科专业(2020年又由湖南省教育厅推荐参评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湖南省普通高校重点专业、湖南省普通高校专业“十三五”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应用化学与污染控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获湖南省普通高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应用化学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获湖南省普通高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环境生态工程创新创业教育基地获湖南省普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基地等。
二、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实现新突破
学院紧紧围绕“双一流”建设目标,以科研促进学科建设,以科研促进人才培养。化学工程与技术成功入选湘南学院应用特色学科,材料与化工入选湘南学院硕士学位授权点建设。陈俊博士申报的“水合物法储存天然气过程自保护效应强化机理及调控方法研究”获批优秀青年项目立项,李家元博士申报的“含锌多金属复杂物料绿色综合回收技术”获批湖南省高新技术产业科技创新引领计划立项,获得资助金额50万元,实现了我校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项目和湖南省科技厅重点项目“零”的突破,为我校青年教师潜心科研、勇攀高峰做出了榜样。此外,学院与湖南有色郴州氟化学有限公司共同申报成功“湖南省伴生萤石综合回收利用氟化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持申报成功了“郴州市名贵中药栽培技术研发中心”和“郴州市有色金属行业环境检测及污染场地生态修复研发中心”,新增有色金属功能材料开发与应用。湘南学院科技创新团队、有色金属功能材料开发及其资源循环利用湘南学院研究所、环境检测与治理湘南学院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等各类科研平台近10个。
近五年来,学院教师主持各类教学科研项目100多项,其中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5项、横向课题21项,进校科研经费5000多万元。学院获湖南省自然科学奖、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湖南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二、三等奖6项。教师以第一作者公开发表论文200多篇,其中SCI 、EI收录100多篇;主编教材6部,参编教材8部;申请专利50多项、授权发明专利26项、实用新型专利12项。
三、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
学院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一大批“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的应用技术型人才,深受用人单位广泛认可。学院连续多年荣获就业工作先进单位,近五年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考研录取率保持在20%以上,就业考研率一直稳居全校前茅。老师指导学生参加国家级、省级学科、课外科技创新等竞赛活动200多项,其中一等奖35项、二等奖56项、三等奖89项;获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项目国家级10项、省级19项;学生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SCI收录30多篇,CSCD收录12篇。
四、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建设成绩骄人
学院通过科技创新,助推郴州绿色发展、脱贫攻坚和传统资源型产业转型升级。邓斌教授领衔的有色金属资源循环利用与生态治理团队,硏发成功的“铅冰铜废渣循环再利用”技术解决了困扰有色金属行业多年的难题,帮助郴州市金贵银业股份有限公司建成了铅冰铜冶炼废渣富氧酸浸-旋流电解综合回收有价金属的生产车间,可年处理铅冰铜废渣5万吨,生产阴极铜5000吨、铅精粉2万吨、白银60至100吨、黄金200公斤,并可综合回收锑、铋等有价金属,每年可为公司新增利润1亿元以上, 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大大提高了公司资源综合回收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团队为桂阳银龙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开发成功的“含锌多金属复杂物料绿色综合回收技术”,每年可为公司节省成本2000多万元,新增利润1000多万元,同时改善了生态环境,产生出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杨德俊教授牵头的生物技术科技团队积极开展产业扶贫,尤其在秀珍菇反季节生产技术和天麻生态栽培技术方面成效显著,如郴州市芝草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研究成功的“天麻生态栽培技术推广应用”获湖南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公司产品供不应求,新增产值4000多万元,并使北湖区瑶族乡才口水村、苏仙区良田镇大洞村的贫困户成功脱贫。团队开展对安仁县九妹仙村农民富硒水稻种植技术指导,提升了当地农户产品品质和质量,使每户农户收增加2000多余元。五年来,该团队为苏仙区、北湖区、安仁县、宜章县等贫困乡村进行特色农副产品技术开发和推广,共帮助200多户500多人实现成功脱贫,杨德俊教授因此被授予全国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先进个人。
学院利用雄厚的师资、技术和设备条件与湖南大自然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合作,由公司投资的500多万元在学校实训大楼共建了环境生态工程专业第三方检测公司,即湖南乾诚检测有限公司。公司致力于校企合作培养环境生态工程应用型人才,打造郴州最大、最专业的第三方检测实验室,短短五年,公司检测服务范围已拓宽到地表水检测、地下水检测、饮用水检测、废水污染源检测、环境空气检测、废气污染源检测、室内空气检测、噪声检测、土壤固废检测、食品检测、有色金属矿产品检测、电子电器产品有害物质检测、儿童玩具产品检测、纺织品鞋类、工作场所空气检测等,公司实验室软硬件已完全符合国际实验室认可准则ISO/IEC 17025:2005的要求,具备中国计量认证CMA资质、国家合格评定CNAS资质等,具备了向社会出具公证数据的资格。该公司与湖南腾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展“车用新型燃料组分油的脱色除味改性”研究,由企业资助10万多元专业设备,联合建立了油品改性实验室,教师带领学生承接公司车用燃油的硫含量、水含量、馏程、闪点等七项技术指标检测,在产教深度融合中提高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往期精彩回顾
喜迎党代会 | 始终践行“五个坚持” 不断提升“三服务”水平
喜迎党代会 | 强化审计担当 当好“经济卫士”
喜迎党代会 |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来源 | 湘南学院新闻网
本期编辑 | 谢晓熳
校对 | 李笑
审核 | 罗艺恒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