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号召,多维度助力乡村振兴,以实际行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衡阳师范学院地理与旅游学院于2021年暑期组织开展教授博士服务团科技下乡与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应当地政府邀请,7月10日至15日,由该院10位老师组建的教授博士服务团与24位大学生组成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一同奔赴常德市澧县甘溪滩镇,围绕农旅融合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电商平台建设、生态农业种植、环境教育宣传五个主题开展调研,力求解决乡村振兴中的难题。
2021年
7月
三下乡
农旅融合谋划未来
神韵甘溪谱写新篇
在杨金华、刘天曌、李克强老师的带领下,农旅融合组师生深入甘溪滩镇艺术展馆、农业园区、山谷茶园、烈士广场等地开展为期5天的实地调研活动。
活动中,小组成员听取了各村负责人关于乡村现状和未来发展需求的介绍,查阅了前期相关旅游规划,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展开调研,计划为当地民俗旅游、现代休闲农业、山地旅游、红色旅游等提供一系列咨询报告与规划设计方案。
在溪上美术馆,小组成员认真查看馆内藏品,了解当地民俗文化,并对溪上美术馆的旅游解说等系统建设进行考察;在马溪村,师生们深入石菖蒲等中草药种植基地、石蛙稻蛙养殖区实地考察。杨金华老师说:“马溪村地势狭长开阔,村落井然有序,生态农业基础良好,是发展现代休闲农业的宝地,当务之急是要完善旅游基础设施,进行景观化打造。”在太青山,队员们主动了解了茶园经营情况,建议茶园尝试茶旅融合,发展精品民宿;在游端轩烈士广场,队员们与广场负责人展开了深入探讨,提出发展“红色旅游”是当前甘溪滩镇旅游业的首要抓手,广场后续建设过程中要加强规划设计,发挥旅游产品的联动效应的策略。
实地考察稻蛙养殖基地
实践团与溪上美术馆负责人进行访谈
为进一步加强烈士广场红色景点开发和建设,双方商定建立衡阳师范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并举行了挂牌仪式。此次调研将旅游管理专业师生的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为甘溪滩镇的农旅融合发展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建议。实践团成员潘俊表示:“这几年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让我们的乡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后我要努力学习,不负年华,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2021年
7月
三下乡
走近人居环境建设
助推美丽乡村发展
在曾灿老师的带领下,人居环境调研改造小组师生先后前往探峪村、马溪村、甘溪村三个村庄,了解当地民居特色,结合各村村落规划相关意向,初步设计拟定了样式不一的院落景观、建筑景观、入口景观以及街道景观等,致力为美丽乡村建设添砖加瓦。
经调研发现,甘溪滩镇的整体规划重心集中于探峪村、马溪村、甘溪村三个村庄。探峪村以幸福屋场建设为主要发展任务,团队在与当地村支书的交谈过程中,发现当地建筑颜色以黄色为主,这与当地的铁黄颜料产出有一定关联。同时,这些建筑还拥有瓦片砌坡屋顶、女儿墙、柴垛等相同元素。针对村支书提出的设想,团队最终确定了六种建筑类型以及建筑外立面修复重造、院落景观美化改造、墙体特色装饰创造这三种改造方式。
幸福屋场建筑侧立面图
座谈了解探峪村整体发展规划
据了解,马溪村以中草药与石蛙养殖为发展重心,实践团决定因地制宜为马溪村打造廊道景观、滩涂风光带、观赏荷花池等景观,同时结合幸福屋场的院落景观改造,将该村的主要产业与景观游赏进行有机结合。
甘溪村以溪上美术馆作为旅游发展重心,调研小组选取了飞檐、窗几等建筑形式,花坛、台阶、地面、墙面等建筑材料以及院落布局形式投入到后期的景观改造中,将文化融入景观,情景交融。
人居环境调研改造小组认为这不仅是一次项目的改造工程,更是对当地文化的深入学习课程。他们有信心打造出更加适合甘溪滩镇的人居环境景观,唤起散落在乡间的乐趣!
2021年
7月
三下乡
人杰古寨无数瑰宝
电商再兴地灵甘溪
在徐玉辉老师的带领下,电商产业集群服务小组师生先后前往当地农贸展销中心、马踏溪中药材特色产业园、溪上美术馆进行实地调研。充分了解学习当地特色文化,为当地特色农产品拍摄宣传视频、撰写符合当地电商产业发展的策划案,致力于甘溪滩镇的产业发展。
在听取游丛柏经理对未来展销中心的营销模式和盈利问题的初步规划后,徐玉辉老师建议:在已经成形的产品基础上打造成知名的品牌,通过各大电商平台和自建展销平台,对产品进行统一营销规划。经过商讨,双方决定先对甘溪滩镇特色农产品葛根进行品牌包装与设计,为展销活动做准备。
小组随后前往马溪村,实地调研当地葛根生产基地,并进行野生葛根粉的宣传视频拍摄工作。在宣传拍摄过程中,他们初步了解了马踏溪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的发展情况,为后期的整体产品包装设计与宣传工作做准备。
马踏溪中药材特色产业园拍摄现场
葛根粉冲泡过程拍摄现场
在对甘溪滩镇溪上美术馆进行参观调研后,小组成员还与溪上美术馆负责人秦香女士就如何进行品牌包装、文化内涵挖掘、后续馆藏宣传管理以及产业整合与宣传等事宜进行了沟通交流。
2021年
7月
三下乡
田间地头深度调研
助力生态农业发展
在王娜老师的带领下,生态农业调研服务小组师生先后前往马溪村、甘溪村、河口村和探峪村以及部分企业进行实地考察。
实践团针对马踏溪中药材特色产业园和河口村两地的石菖蒲栽培管理模式和关键技术难点进行了深入考察。他们发现当地石菖蒲种植有两大亮点:第一,通过石菖蒲与枳壳、金银花、玉米等套种,实现上中下立体种植模式,提高了综合效益;第二,通过旱地石菖蒲养鸡,水田石菖蒲养蛙,实现全链条生态种植。
种植亮点之下也有难题亟待解决,种植园内杂草生长茂盛,人工除草耗资巨大,除草难度较大。针对这一情况,队员们立即对石菖蒲田的杂草展开调查,共统计出11种杂草,并计划对除草问题进一步深入研究。
茶叶种植状况调查
在烈日下,为准确了解当地茶农遇到的问题,调研团队在甘溪村千亩茶园挥汗如雨。之后,进入到茶叶加工车间观察访问,就茶叶种植模式、栽培管理技术、茶叶加工技术以及“茶旅一体化”等方面展开系统调研及技术服务。调研发现当地茶叶栽培管理技术较为成熟,但茶叶的加工设备及工艺落后,只能进行产品初加工,这极大地降低了茶农的收益。为深入研究,调研组还在各种植基地采集土壤样品,返校后利用科学仪器设备进行成分分析和对策研究。
石菖蒲种植状况调查
此外,团队还调研了当地农作物的种植,发现葛根产量较高,但加工技术落后,缺乏销售渠道;丑橘挂果率较低;枳壳未形成有效的防病抗病管理体系等问题。
小组成员穿梭于农田之间,奔走在田地两头,肩扛锄头,手握枝剪,烈日当头也未停下脚步。王娜博士说:“我和团队学生都来自农村,切实感受过种地的辛苦和农民的难处,对农村有深厚情感,我们会脚踏实地调研当地农业生产中的问题,提供技术服务,为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贡献一份力量。”
2021年
7月
三下乡
环境保护促进发展
绿色生态利于民生
在陈旭老师的带领下,环境教育宣传小组在甘溪滩镇镇区街道及甘溪村、荣华村、芦茅村、精华寺居民集中安置点等多地组织开展环境教育宣传调研活动。
宣传小组通过发放讲解环保宣传手册以及调查问卷等形式,向当地居民宣传环保知识。在走访过程中大家发现无论是自家院子还是农村乡间小路都较为干净整洁。此外,小组成员了解到,当地政府对环保工作的投入力度正在加强,各村庄已逐步配备公共垃圾桶,**内也摆放了垃圾分类工具。
环保手册宣传现场
展板宣讲现场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发现,当地居民对垃圾分类、降解塑料以及湖南“三高四新”等方面的知识存在欠缺,宣传小组由此组织开展“驻守生态底线,助力‘三高四新’”环境教育宣讲活动。通过对相关展板的讲解向当地居民科普垃圾分类、降解塑料、“三高四新”战略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当地居民的环保意识。相信今后在甘溪滩镇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甘溪滩镇的生态环境会越来越好。
此次环境教育宣传调研工作取得圆满成效,大家也感触良多,2020级地理科学专业的黄师葵说:“我认为此次三下乡的环境教育宣传活动很有意义,它不仅让实践团的成员增长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本领,更使得甘溪滩镇的居民们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一起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2021年
7月
三下乡
增务农技悟党史魂
学尊老德思爱幼情
除了师生协同进行调研之外,地理与旅游院学生实践团还在当地开展了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7月12日,在古北村开展了“扬农旅文化,创特色乡镇”走进田野活动,与当地居民一同在田间劳作,深切感受了农田生活,明白了“粒粒皆辛苦”的真正内涵。7月13日,在游端轩烈士广场开展了“聆听党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红色人物宣讲活动,让红色历史走进当地居民的生活。
7月14日,学院党总支书记欧盛端带队在甘溪滩镇敬老院组织开展“敬老从心开始,助老从我做起”爱心志愿活动。在敬老院里,大家认真聆听老人们讲述自己人生的经历,同学们也与他们分享了自己的校园生活。另外,实践团成员还准备了铅笔、油画棒等礼物,赠送给当地小朋友,感谢当地居民对实践团工作的支持。此次志愿活动弘扬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良好品德,同时也坚定了志愿者们为人民服务的决心。
送爱心现场
盛夏七月,骄阳似火。烈日并没有阻止师生们前进的步伐。校长皮修平、副校长聂东明特地前往常德市澧县甘溪滩镇慰问地理与旅游学院教授博士服务团和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给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师生带来了极大的鼓励。
7月15日,此次地理与旅游学院教授博士服务团科技下乡与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顺利结束,但是老师和同学们从中学习到的精神与收获却远远不会因此而结束,师生们将继续乘风破浪、砥砺前行!
往期推荐
三下乡丨文学院:传承红色文化 助力乡村振兴
收藏!衡师2021年各省市录取时间公布!
三下乡丨经济与管理学院:传递湖湘情 筑梦青春行
安全不放假!这份暑期安全指南请收好~
编辑丨黄颖媛
推送丨黄颖媛
责编丨胡嘉欣
审核丨曾朝阳
校党委宣传统战部
「官方微信小组」出品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