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歌嘹亮 青春向党

衡阳师范学院,艺考

衡阳师范学院

2021-7-20 23:29:42 文/冉莉 图/池雨婷

关注

衡阳师范学院

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1921-2021

南湖扁舟,凝聚希望

风雨征程,承载荣光

百年岁月,波澜壮阔

在建党一百周年之际

官微君特别推出

“红歌嘹亮 青春向党”栏目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衡阳师范学院

今日红歌

《松花江上》

词:张寒晖

曲:张寒晖

向上滑动查看歌词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森林煤矿

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我的同胞

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九一八,九一八

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九一八,九一八

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脱离了我的家乡

抛弃那无尽的宝藏

流浪!流浪

整日价在关内,流浪

哪年,哪月

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

哪年,哪月

才能够收回那无尽的宝藏

爹娘啊,爹娘啊

什么时候

才能欢聚一堂

作品简介

衡阳师范学院

《松花江上》是1935年张寒晖在西安目睹东北军和东北人民流亡惨状而创作的一首抗日歌曲。歌曲唱出了“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的悲愤情怀,被誉为《流亡三部曲》之一,风靡中华大地。

作者事迹

歌曲广为传唱 本人不露声名

抗日战争时期,有三首歌曲在中华大地上广为流传,由张寒晖作词作曲的《松花江上》便是其中之一。三首歌曲均表现了作者呼唤流亡者打败敌人收复家乡的深刻内涵,在创作上前后衔接、彼此呼应,关系十分密切。

《松花江上》的词曲作者张寒晖生前谦逊自持,不露声名。歌曲发表时,他没有署上自己的名字,坚持以“平津流亡学生集体创作”或“佚名”注名,体现了他不为名利,心怀家国的高尚品格。

创作背景

总理亲切谈话 激发昂扬斗志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爆发,张学良命令时任东北军参谋长荣臻保存实力,消极对待日本关东军挑衅的作战方式致使东北军官兵被迫流亡关内。

在西安,张寒晖耳闻目睹了几十万东北军和人民流亡悲痛的声音与悲惨的场景。他到西安北城门外东北难民集中的地区走访,与东北军的官兵和家属攀谈,听他们控诉“九一八”日本鬼子的罪行,听他们对失去故乡、亲人的思念,创作出了歌曲《松花江上》。

歌曲影响

一首歌影响抗战时局

此时,身在西安的张寒晖耳闻目睹了几十万东北军和人民流亡悲痛的声音与悲惨的场景。他到西安北城门外东北难民集中的地区走访,与东北军的官兵和家属攀谈,听他们控诉侵略者的罪行,听他们对失去故乡、亲人的思恋,由此创作出了歌曲《松花江上》。

唤醒民族之魂

1937年除夕,周恩来在《现阶段青年运动的性质与任务》一文中提到:“一支名叫《松花江上》的歌曲,真使人伤心断肠。”20世纪60年代,周总理指示,将《松花江上》编进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

毛泽东也曾说过,一首抗日歌曲抵得上两个师的兵力。《松花江上》在日寇大举侵华的紧要关头,唱出了“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民众乃至全国人民的悲愤情怀,唤醒了民族之魂,点燃了中华大地的抗日烽火。

每一首红歌

都叙述着一段历史

它是当时革命斗争的真实写照

承载着浓烈的爱国精神

是不变的信仰

是永不褪色的旗帜

指引着一代代人前进的方向

我们将砥砺前行展现青春力量

衡阳师范学院

衡阳师范学院

衡阳师范学院

衡阳师范学院

往期推荐

衡阳师范学院

衡阳师范学院

衡阳师范学院

文字|网络

图片|网络

音频|网络

编辑|胡嘉欣

推送|徐丽薇

责编|胡嘉欣

审核|曾朝阳

校党委宣传统战部

「官方微信小组」出品

衡阳师范学院

艺考相关文章

发现更多好内容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
带你看艺考艺考推送时光机
位置:艺考-湖南本科院校-衡阳师范学院-微高校-院校号-衡阳师范学院-红歌嘹亮 青春向党
咦!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它艺考内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