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都说:上了大学,我们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我们不会被专业拘束,不会被经历束缚,可以尽情尝试新鲜事物——加入自己感兴趣的社团、进入学生会、寒暑假参加不一样的工作实习……不用顾虑,多尝试,多犯错,只因大学是试错成本最低的时期。
但是,先等一等,你知道什么是试错成本吗?
对一个人来说,试错成本指的是你去做一件不确定的事情,选择一个行业或者工作的过程中,出现失败所产生的成本。这个成本可能是花费的时间,可能是付出的努力,也可能是投入的金钱。
网购物品,可能会有货不对版的风险;企业发明生产新产品,会有亏本的风险;辞职跳槽,会有失业的风险......以上种种,风险成真之后,一次经历就成为了一次试错。
要完成目标,就会有失败的风险。有失败风险的地方,就有试错成本。要想达到最理想的目标,就要合理降低试错成本。
大学时期,主要还是从书本上获取知识,学生无法得知,也无法确定自己想从事的工作是什么。是否需要参加自己感兴趣的社团?要不要参加学生会呢?我有没有管理能力呢?......还无法得出这些答案的话,直接去做就好了。就算失败了,大不了也是损失了一些时间,这远远比毕业后再尝试所花费的成本低。这也是为什么大家都鼓励大学生多尝试,不要害怕犯错。
当然,降低试错成本并不代表不试错。试错成本是经验和经历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任何人在任何阶段为了完成目标,都离不开经历和经验,都会付出一定的试错成本。
大学时期,没有想明白未来的规划和走向,就容易产生迷茫的情绪。要打破迷茫这种状态,其实就离不开我们自己的“试错成本”。我们用试错来缩减迷茫的时间,可以做出更加准确的决策。
是选择感兴趣的社团还是学生会?是继续就读本专业还是尽早准备转专业事宜?是考研继续学业,还是毕业就工作?......
人生有太多分岔路口,我们无法根据仅有的书本知识决定走哪条,只有真正走了以后才有可能找出最适合自己的那条路。
但是,要完成目标也不是盲目试错、盲目降低试错成本。试错怎么试?这里有三条建议~
第一招,精准定位,留条后路。当设立目标时,要考虑自己的自身情况,开始前,正确评估自己的优缺点,预估自己的成本支出,不要盲目、孤注一掷地花时间精力。
第二招,准备充分,合理规划。目标的完成离不开计划,计划的内容应该根据对成本的预估和自己所能承担的成本风险而定。俗话说,“不打无准备的仗。”没有对风险进行预估的计划不是完成的计划,没有做好准备的心理状态不是最佳“战斗”状态。
第三招,灵活应变,灵敏反应。达成目标的过程中,难免遇上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意外,面对这些困难,不要惊慌失措,运用深厚的知识储备和丰富的经验经历,灵机应变。
说了这么多,其实还有一条最重要的准则——尽管去做。毕竟,试错成本不高,错过成本才高。不要害怕失败,尽情做你想做的事吧~
END
长沙学院新闻中心
编 | 张艳萍
文 |张艳萍
图|网络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