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专业
01
专业介绍
环境工程专业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974年筹建,1977年正式招生,是国内最早培养环境工程本科生的专业之一。专业始终围绕国家和地方生态文明建设需求,培养具有扎实的环境工程专业理论基础,良好的工程实践、组织管理、团队协作能力,能够胜任环境污染控制及相关领域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工程设计与生产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人才。专业依托“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与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等形成“学士-硕士-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将人才培养与理论研究、技术创新结合,相互促进、共同提升,特别在复杂重金属废水高效净化与应用、工业废气源头减排与污染控制、环境功能材料开发与利用等领域,形成鲜明特色。在2021年度泰晤士高等教育中国学科评级中,获得B+等级。
02
特色优势
坚守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弘扬办学早、积淀厚、教学规范、教材建设基础好的优势,坚持“厚基础、高素质、强实践、重创新”的培养思路,注重人才培养与基础研究、技术创新的相互促进和共同提升,为国家和地方输送大批环境工程骨干人才。
03
核心课程
环境工程原理、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环境监测、固体废物资源化工程、土壤污染修复。
04
一流课程
1 | 环境监测 | 国家级精品开放共享课 |
2 | 生态文明与绿色发展 | 省级一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和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 |
3 |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 省级线下一流课程 |
4 | 水污染控制工程 | 省级精品课程 |
05
师资队伍
专业现有全职教师25人,其中专任教师23人(教授8人、副教授10人、讲师5人),专职实验教师2人(高级实验师1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 23人,教育部环境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湖南省科技托举人才1人,湖南省学科、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1人等。具有半年以上海外留学经历的教师10 人,注册环评工程师9人,注册环保工程师8人。
06
教授风采
葛飞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湘潭大学副校长,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计划”,教育部环境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018-2022年)主持国家级省部级项目20余项,发表期刊论文90余篇,获湖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
张俊丰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省铅锂电池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江冶机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主任,湘潭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院长,主持国家级省部级项目10余项,发表论文2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2项。
07
教学科研成果奖
名称 | 级别 |
构建产学研相结合教育体系,培养化工与环境类创新人才 | 湖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
构建以“三环节”实践教学为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培养高素质环境工程人才 | 湖南省教学成果三等奖 |
饮用水中消毒副产物的形成过程与控制技术原理 | 湖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 |
复杂重金属废水深度处理技术及应用 | 湖南省技术发明三等奖 |
清水塘工业区入江废水污染治理和重金属减排工程技术创新与支撑 | 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 |
优势藻种脱氮除磷体系构建及其对环境胁迫的应答机理 | 湖南省自然科学三等奖 |
新型功能纳米材料的构筑方法及其净化废水的作用机理 | 湖南省自然科学三等奖 |
08
教学科研平台(部分)
序号 | 名称 | 级别 |
1 | “湘潭大学-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长岭分公司”教育部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 国家级 |
2 | 复杂重金属废水高效净化技术与应用技术湖南省工程实验室 | 省部级 |
3 | 湖南省铅锂电池高效循环利用湖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省部级 |
4 | 湘潭大学-中环保水务投资有限公司省级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 省部级 |
5 | 重金属污染控制湖南省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 | 省部级 |
09
精品教材建设
专业一贯重视教材建设,强化教材与培养方案的适应性、内容的新颖性、思想的时代性、方法的先进性等等,先后出版《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废水处理工程》、《环境监测》、《环境工程学》等教材和教学参考书12部,其中国家级规划教材4部,省级优秀教材2部,构建系列精品教材。
10
毕业生培养质量
环境工程专业建立了毕业生定期跟踪反馈机制和社会评价机制,每年对应届毕业生、毕业5年的往届毕业生(校友)以及用人单位进行毕业生培养质量跟踪调查。用人单位对我专业毕业生整体满意,满意度达91%,特别是对我专业毕业生的道德品质、团队精神、工作态度、业务能力等方面的评价较高,满意度达95%以上,普遍认为我校毕业生吃苦耐劳、勤恳好学、专业基础好、工作上手快。
对专业近3届应届毕业生的调查表明,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6.5%以上,就业情况与学校和专业的办学定位、培养目标相契合,就业满意度高;深造意愿较强烈,常年考研录取率约30%,2021年为30.6%;98.67%的学生认同学校教学。
环境科学专业
01
专业介绍
湘潭大学环境科学专业为湖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环境科学专业面向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瞄准 “一江一湖四水”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以及大气和土壤污染防治等任务,是以本学科一流本科专业环境工程专业为依托建设的本科专业。本专业形成了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的环境类完整人才培养体系,旨在培养具备环境科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从事环境问题理论研究、环境污染防治、规划与管理的高素质人才。学习内容主要涉及环境监测、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污染防控与修复、环境影响评价、环境政策、环境信息与模拟等方面。
02
特色优势
湘潭大学环境科学专业与环境工程专业协同发展,共享科研与教学平台,共同助力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建设。坚持“科学与工程结合、管理与技术结合”,涵盖环境污染修复、环境规划管理,立足长江中心洞庭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领域,构建环境科学专业复合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应对挑战的环境科学专业人才。
03
核心课程
环境工程学、环境化学、环境微生物学、环境监测、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影响评价、土壤污染修复、环境生态学。
04
精品课程
环境监测(国家级)、生态文明与绿色发展(省级)
05
师资优势
专业现有全职教师15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5人、讲师3人,专职实验教师2人,拥有博士学位教师13人,具有半年以上海外留学经历的教师5人。其中包括教育部环境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人选、湖湘高层次人才聚集工程创新创业人才等。
06
教授风采
07
近五年承担的科学项目(部分)
序列 | 项目名称 | 项目来源 | 起止时间 | 经费 (万元) |
1 | 聚苯乙烯微塑料对纳米氧化锌在小球藻—大型蚤食物链传递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2020.01-2023.12 | 63 |
2 | 废铅蓄电池铅膏清洁资源化杂质深度分离关键机制与方法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2020.01-2023.12 | 58 |
3 | 表面活性剂强化细菌降解PAHs的信号通路及分子机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2016.01-2019.12 | 68 |
4 | 层间域水化特性影响Mo/LDHs层状材料催化降解疏水性有机污染物的机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2017.01-2020.12 | 61 |
5 | 基于胞内聚合物的短程硝化与反硝化除磷偶联机制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2017.01-2019.12 | 22 |
6 | 生物膜中纳米TiO2高亲和胞外蛋白的解析及结合机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2018.01-2021.12 | 24 |
7 | 株洲市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技术与方案研究(子课题) | 国家生态环境部 | 2019.07-2020.06 | 80 |
8 | 湖南省科技人才托举工程-年轻优秀科技人才 | 湖南省科协 | 2020.01-2022.12 | 60 |
10 | 2018年湖湘高层次人才聚集工程创新人才 | 湖南省科技厅 | 2018.01-2021.12 | 50 |
11 | 城市黑臭水体监测治理技术与装备研发 | 湖南省重点研发计划 | 2018.07-2021.06 | 360 |
08
代表性科研项目
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联合研究中心株洲驻点跟踪研究
2018年以来,我校牵头株洲市驻点跟踪研究工作,环境科学专业教授领衔的团队积极深入生态环境一线,全面推进各项工作的开展,编制了《株洲市驻点跟踪研究实施方案》、《株洲市生态环境问题解析报告》、《株洲市环境信息数据集》、《株洲市生态环境问题解决方案》等多项成果文件,为株洲市黑臭水体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区域环境整治、流域水质提升等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和决策依据力的技术支撑和决策依据。国家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联合研究中心向我校发来感谢信,感谢我校在株洲市驻点工作中做出的贡献。
09
科研教学成果
近年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项,获得湖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三等奖科研奖励2项;出版专著1部,主编教材4部。
10
教学科研平台(部分)
湖南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环境友好与资源高效利用新技术
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环境科学实验室
湖南省实践教学示范中心: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实验中心
湖南省研究生培养基地:湖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湖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
研究生联合培养单位: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生态环境部华南环科所、中治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11
人才培养
湘潭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经过30余年的建设和发展,已具备完整的“本科-硕士-博士”学位教育体系,环境科学本科专业主要培养面向环境化学检测、环境规划管理方向,能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企业单位及行政部门等从事科研教学、环境管理等工作的高级技术人才。
组织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等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申报与管理,培育优秀项目
组织和选拔作品参加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挑战杯”、创新设计竞赛等学科竞赛。近三年节能减排大赛共获得国家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15项。
2017全国一等奖:基于家用反渗透净水机的浓水回收利用装置
2018全国一等奖:零碳自行车驿站
组织参加全国高校环境类专业本科生优秀毕业设计与论文评选。2020年获优秀毕业设计(全国24项)和毕业论文(全国22项)各1项。
环保设备工程
01
专业介绍
湘潭大学环保设备工程专业为首批国家战略新兴产业专业,于2010年成立本专业,2020年成为湖南省级一流本科专业。本专业以节能环保和高端装备制造业复合型人才需求为引导,以本学科一流本科专业环境工程专业为依托建设,形成了学士-硕士-博士的环境类完整人才培养体系,面向国家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循环装备创新与升级的战略性需求,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国际视野,具有环境科学与工程、设备设计与制造、控制与管理等多学科领域知识和技能,在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循环领域从事环保设备的设计、研发、制造和运维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习内容主要涉及环境污染治理工艺与设备、机械设计与制造、智能控制、模拟优化、运维管理等方面。
依托环境科学与工程主干学科优势和深厚专业建设基础,深度融合校内机械、信息等实力学科丰富资源,构建面向环保设备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立足整体提升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装备水平,提高环保设备中国制造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搭建条件完善的实践教学平台,形成基础扎实、能胜任“创设制用”全产业链需求的多学科交叉复合型人才培养特色。
核心课程:环境工程原理、环境工程学、流体力学与流体机械、环保设备原理与设计、自动化仪表与过程控制、机械设计基础
02
师资队伍
专业现有外聘日本岐阜大学讲座教授1人,全职教师15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6人、讲师2人,专职实验教师2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3人,具有半年以上海外留学经历的教师6人,注册环保工程师5人。100%专任教师具有企业或工程实践经历。教师中多人入选人才计划,包括湖南省“百人计划”讲座教授,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人选、湖湘高层次人才聚集工程创新创业人才等。
03
教授风采
李富生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日本岐阜大学。现为日本国立岐阜大学流域圈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兼工学部及工学研究生院教授,2020年聘为湖南省“百人计划”特聘讲座教授。
04
重大项目
废铅酸蓄电池资源循环回收利用技术(湖南省重大科技专项)
湘潭大学、湖南江冶机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天能集团联合开发的铅膏预脱硫技术攻克了铅酸蓄电池清洁再生工艺的技术瓶颈,各环节技术水平均达到或超过了国际先进水平,实现了废铅酸蓄电池再生行业整体技术装备的“中国创造”。
垃圾渗滤液处理关键技术及其装备研究(湖南省战略新兴产业项目)
开发了“新型膜法浓缩技术”:对碟管式反渗透膜处理系统结构进行改良,增大膜通量,实现浓缩液体积减量(由35%降至15%)。
开发了“一体式高效蒸发技术”:采用气水直接换热技术,高效蒸发浓缩液,将浓缩液分离为97%的气水和3%的固态的粉末结晶物,最大限度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航天员生活污水一体化全自动自养生物脱氮环保试验设备
针对航天员有限空间内生活污水的脱氮处理,设计并制造了一套一体化地面试验设备,设备实现了智能控制、自动化运行等功能,通过了太空科技南方中心的验收。
安全工程专业
01
专业介绍
安全工程专业以国家安全战略为指导,培养适应安全生产发展需要的、知识面广、实践能力强、掌握安全工程、安全科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从事安全工程技术、安全科学研究、安全监察与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毕业生可到企事业单位及政府从事安全技术、安全管理或安全评价工作,亦可从事应急管理、风险控制、灾害预防等工作。
02
学科特色
安全工程学科围绕国家需求和行业安全,薪火相传砥砺前行,形成了以矿业安全与灾变防控、安全风险管控与治理为研究特色的本-硕人才培养体系,并在应急管理、建筑安全等领域探索新征程。学科底蕴深厚,育人成果丰硕,素有“湖南煤炭黄埔军校”的美誉。学科现有资源与环境专业学位硕士点,拥有湖南省普通高校校企合作创新创业教育基地、湖南省产学研合作优秀实习基地等省部级平台,建有湘潭大学煤矿安全培训中心,拥有湘潭大学煤矿安全培训二级资质、湘潭大学煤矿生产能力核定资质、湘潭大学煤矿瓦斯等级鉴定资质以及湘潭大学煤矿瓦斯防治能力评估资质等优势培训项目,极大丰富了学科外延与深度。
03
师资概况
拥有一支以湖南省应急管理专家、湖南省安全生产专家为引领的高学历高技能双师型专业化教师队伍,现有师资队伍16人,其中外聘教授2人、副教授8人、硕士研究生导师8人,拥有中国煤炭教育学会理事1人,湖南省应急管理专家3人,湖南省安全生产专家1人,湘潭市应急管理专家5人,湘潭市雨湖智库专家1人。专任教师主持及参与国家级、省部级课题20余项,在国内外知名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授权国家专利30余项,建有《安全通识与防灾自救》湘潭大学校级精品课程与《安全管理学》湘潭大学第二层次课程资源建设课程。
04
专业核心课程
安全学原理、安全管理学、安全人机工程、安全系统工程、工业通风与除尘、工程力学、安全监测监控技术、消防工程学、防火与防爆工程、应急处理与事故分析、职业安全与健康等。
05
人才培养成效
学科人才培养成效显著,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好评。毕业生就业率100%,就业质量高,就业单位主要分布于应急管理部门、安全监察部门、消防救援机构等公务机关及中交、中建、中铁等企事业单位。优秀本科毕业生可免试推荐攻读硕士学位,保送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南大学、山东大学、重庆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中国科学院、中国煤科总院等重点高校和科研院所。
【湘潭大学本科招生】
文案/环境与资源学院
排版/郑欢
图片/环境与资源学院
指导老师/唐敏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