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青春正当时,踏梦苍穹中。2021届学生毕业典礼已落下帷幕,在刚刚毕业的长大学子里,有两名校篮球队队员被湖南师范大学顺利录取,他们分别是来自17级旅游管理专业的王宏雨(以面试第一的成绩考入运动训练专业)和17级物流管理专业的向文韬(以笔试第三的成绩考入体育教学专业)。本期长大面孔带大家走进他们这段关于热爱与坚持的故事。
在篮球场上挥洒热血,大概是每个男生心中的梦。在长大,有这样一支由蒋巍老师带领的篮球队,迄今为止已成功走出十几名研究生。而今年毕业的向文韬与王宏雨,以研究生的身份成功从文化生转型为体育生,他们与篮球的故事不简单。
01
向文韬:从篮球小白到球场新星,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
向文韬与篮球的故事,可谓是从“0”到“1”的开始。刚开始的他并没有接触过专业的篮球训练,只是与好朋友一起打着好玩,后来在一番机缘巧合下加入了长大蓝球队,才开始专业的篮球训练。
初入篮球队的向文韬还不能很快适应,每天早中晚雷打不动的2-3小时训练一度让他吃不消,但凭着对篮球的一腔热爱,他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他直言:“以前打篮球更多地是为了打发时间,但没办法提升篮球技术,打比赛的时候就很懵,完全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后来在蒋导的一步步引导下,才慢慢学会了配合,意识到打篮球考验的是一个团队。”
为了不拖后腿,除了每天的日常训练,他每周还会额外到健身房加练三到四次,通过不停地问队友、看比赛、再不停地练习、总结经验。半路出家的向文韬终于在球队找到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那时候的心态反反复复的,有时候你会感觉进步了一点,可一和别人对比发现自己还是很‘菜’,心里就会有种失落感,但该坚持的还是要坚持,我觉得我是那种勤能补拙的类型,不喜欢满足现状,进步了也觉得自己还能再进步一点点。”向文韬语气轻松地分享着。
后来到了大三人生抉择的关键期,向文韬凭着大学里一点点积累下的篮球经验,毅然决定要跨考体育专业,以研究生的身份继续他的篮球梦。
面对和他同样备考的体育专业的考生,考研中的篮球技能展示环节仍算是向文韬的薄弱项目。时值寒假,正处于休假状态的蒋导听闻向文韬在校备考,便主动来到学校对他的动作提出了更专业和细节的建议,给出了一些针对性的训练计划,帮助他的动作更加标准,成功在应试环节中加分。
从篮球小白到球场新星,向文韬将满腔热爱化为一往无前的决心,一步一个脚印,填满梦想的空白。
02
王宏雨:从专升本到湖师大准研究生,自律的人生最自由
王宏雨高中时就是篮球队中的一员,本想以篮球特长生的身份报考北京体育大学,但因受伤与其失之交臂,最后辗转去了一所专科学校。
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他又成功“专升本”来到了长大。因为之前帮学校打过比赛的缘分,王宏雨顺理成章地加入了篮球队,在这里又重新延续他意外中断的篮球梦。
在球队期间,蒋导喜欢带他参加一些高水平的比赛,希望他能以球会友结识更多的优秀运动员,在提高篮球水平的同时,也能开阔眼界。对此,王宏雨感慨道,“蒋导真的给我带来了很多机会,让我这个业余的篮球运动员可以认识一些职业选手,并在一次次的切磋交流中,一步步提升自己,有时候你自己在那练半天,还不如一个比赛带来的收获多。”
△向右滑动查看更多
在外面增长的见识进一步坚定了王宏雨打篮球的决心,为了能去往更大的平台,他决心考研,他说,“就像我当初决定专升本一样,现在决定考研,也是为了能继续打球。”
王宏雨备考的时候已经是9月份开学,当时球队又在准备省赛,作为主力的他只好边备考边坚持训练。为了两头不落下,每天在他的床头都会有自己的计划,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每步都严格执行不轻易改变。
对他来说,考研最需要闯过的难关就是英语。第一次做英语真题时,三个小时的时间他只能完成两篇阅读,还错得一塌糊涂。为了克服英语这个拦路虎,他每天坚持6点起床记单词,时间不够,就谨遵计划挤时间学习语法和长难句。
正当一切按部就班地进行着,考前一个月,他的右手突然在一次训练中粉碎性骨折,不但省赛去不了,考研也受到影响。临上初试考场,他才拆了石膏勉强用右手写字,复试时为了准备篮球技能展示,忍着伤痛练习左手投篮。
幸而有惊无险,三个多月的时间,他不但英语顺利过线,还以面试第一的成绩成功上岸。
被迫改道的人生、英语的瓶颈、右手的骨折……王宏雨的篮球之路总是充满波折,但当一个人足够自律,所有的阻碍都会为梦想让路。
03
最美的风景在路上,最棒的伙伴在身边
王宏雨和向文韬两个人,是队友,也是室友。在披满荆棘的考研路上,两个人并肩作战,朝着各自的篮球之梦不断努力。
正当两个人发愁没有地方学习时,学校为支持考研在他们寝室的四楼收拾出了一间自习室,他们就顺势搬到了那里,“这个自习室给我们节省了很多路上的时间,每次学习完就能直接回寝室休息,带来了不少便利。”舒适宽敞的自习室里,他们为了不打扰对方,总是习惯背对而坐,有时候一个人在里面看书,另一个就会到外面背书。
虽然他们报考的不是同一专业,但也会有一些重合的考试科目,非体育专业的他们,就通过互相提问的方式来记住那些晦涩的专业知识。比如在复习“设计训练方法”时,王宏雨会事先设计好一个设计方案,然后在第二天的训练实践中提问向文韬该方案的设计目的,并通过交流来加深印象,巩固知识点。
向文韬比王宏雨先备考,就经常给王宏雨分享一些复习经验;王宏雨比向文韬起得早,就经常叫向文韬早起,再一起结伴去学习。两个人互相鼓励、互相督促,让备考的日子变得不那么孤单。
结 语
回忆过去那段艰苦备战的日子,他们俩笑着说,“我们这些非职业的运动员,不过是凭着对篮球单纯的喜欢走到现在,刚开始也没有想到会有考上研究生的一天,但只要想到还能继续打篮球,就觉得过去的一切辛苦都值得。”
或许热爱,就代表着一种永恒的可能,让空白的梦变丰富,让波折的路变平顺,让这两个看似只会在烈日下流着臭汗的少年,把自己对于篮球的坚持化为平淡生活里持续追梦的快乐,将遥不可及的梦想照亮。
番 外
△点击查看校篮球队的精彩故事
追逐理想 永不停歇
校篮球队是他们耕耘梦想的沃土
充斥着汗水与热血的力量
而少年们对热爱的追求永远在路上!
长沙学院新闻中心
编 |唐杨旻
文 | 陈楚楚 唐杨旻
图| 受访者提供 陈楚楚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