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语文教学11年,她从新闻专业毕业跨界成为武汉市优秀班主任

文华学院,艺考

文华学院

2021-5-22 23:44:30 文/庞飞 图/马子涵

关注

无论在哪里,总是要干出一点成绩来的。——走进优秀校友王燕,对话她的不凡人生

个人简介:

王燕,文华学院人文学部2004级新闻学专业优秀校友,是姜平老师的学生。本科时期曾在电视台实习,毕业后任某企业内刊主编。在任期间指导创立各院校的记者团,倾力培养众多学生记者。此后转行成为教师,就职于武汉外国语学校美加分校,在校期间多次被学校评为:师德明星,质量明星,科研明星,优秀班主任。

文华学院

个人荣誉

初见文华,用成长奠定未来基石

校友王燕高考那年恰逢报考新闻专业的热潮,机缘巧合之下,来到了家旁边的文华学院并就读于新闻系,成为了姜平老师的学生。虽然离家近,但大学生活与高中还是截然不同的。初入大学,校友王燕最大的收获就是加入了礼仪队,在训练和活动中,感受到了队内青春活力的氛围,同学们之间的团结与凝聚力,也通过学习让自己的沟通能力和应变处事能力得到了巨大提升。

文华学院

文华之路,经磨砺收获梦想种子

文华之路,她走得艰辛,却也走得精彩。

校友王燕很早就意识到了实习的重要性,从大二到大四,从电视台到企业内刊主编。那时的学校,缺少推荐机会,没有分配名额,她靠着自己,四处投简历,面试...取得了进入湖北经视《经视直播》栏目组实习的机会。这份机会的来之不易,激励着校友王燕比别人更加刻苦认真,在实习期间多次参与直播采访和大型直播活动。她始终认为,无论在哪里,都是要干出一点成绩来的。2008-2009年她加入武汉厚溥集团,而后成为企业内刊主编。经过种种磨砺,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积极与许多院校合作,如工程学院、湖工大等。帮助这些学校成立了记者团,并多次带着那些骨干记者到北上广等一线城市采访优秀毕业生。

再之后,机缘巧合下王燕校友转行当了老师。如果问她会不会觉得留有遗憾,可能是一两句话也道不明白。但校友王燕坚信的是,知识无论在哪里都可以发挥作用,成为语文老师,她的专业知识帮助了她很多。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她对待工作尽心尽力,对待学生更是循循善诱、因材施教。于校友王燕而言,回归校园的这份纯粹是其他职业难以企及的,也正是因为这份职业,她才能够始终如一保持着对新闻的那一份热爱。

文华学院

回看文华,历人生感悟教育理念

白驹过隙,忽然而已。从大学毕业到现在,谈及对学弟学妹们的建议,校友王燕想说的是,在大学期间多参加实践活动,拓展知识面固然重要,但一定不能舍本逐末。实践来源于课本,专业基础知识要夯实,扎扎实实听好每一堂课,才能更好地将课本运用于实际工作。与此同时,学会时间管理至关重要,从大一开始就要认清并着手计划自己的目标,找准将来的从事方向。在社会实践中积累人脉与经验,在与他人的交流中锻炼自身语言表达能力,在困难面前勇于挑战创新,无论在哪里,都是要干出一点成绩来的。

对于临近毕业的学生,无论是考研还是找工作,要学会放下浮躁,知行合一,切忌眼高手低。面对机会,更要大胆尝试,勇于试错。在求职之际,尽量去选择大型企业。大企业的分工可能很细,不能整体全面地进行学习,但是大型企业的文化氛围,是可以让你终身受益的。一个有企业文化的公司,一定经历过大风大浪,在暗潮涌动的商界里,慢慢地沉淀下来。你身处其中,感受其运作管理模式,会给你带来不一样的眼界与平台。

文华学院

王燕校友的寄言中,无处不透露着对母校发展日新月异的自豪,对文华学院“个性化教育”理念的支持,还有对文华学子努力奋斗、再创辉煌的真诚期待。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大学四年,时光飞逝。我们的优秀校友王燕,经过多年的努力与磨炼,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培育了一届又一届的学生。我们今天的文华学子,赶上了这个日新月异的新时代,更应抓住机遇,勇于开拓,创造新一代文华人的传奇故事!

往期热文回顾:

长按上图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轻松关注

文字|方紫萱

图片| 王燕

排版| 唐菲

责任编辑| 禡晶峰

【版权】

图文由@文华学院新媒体运营中心编辑整理,如需转载,请与工作人员取得联系,得到授权后,转载请保留此条配图

给我【好看】

你也越好看!

艺考相关文章

发现更多好内容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
带你看艺考艺考推送时光机
位置:艺考-湖北本科院校-文华学院-微高校-院校号-文华学院-坚持语文教学11年,她从新闻专业毕业跨界成为武汉市优秀班主任
咦!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它艺考内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