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天天读
3月25日
★ “北伐名将” ★
★ 叶挺★
★ “勇冠三军” ★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
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
一个声音高叫着:
爬出来吧,给你自由!
我渴望自由,
但我深深地知道——
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
我希望有一天,
地下的烈火,
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
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叶挺《囚歌》
重庆狱
叶挺简介
叶挺(1896~1946),原名叶洵,字希夷,中国广东惠阳秋长周口村人,北伐名将,八一南昌起义总指挥,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始人之一,新四军军长。1919年初投身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国民党,1924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广州起义失败后流亡欧洲。抗日战争爆发后,叶挺于1938年1月出任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军长,被授予国民革命军中将军衔。1946年3月4日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4月8日,他乘飞机由重庆回延安,飞机在山西兴县黑茶山失事,遇难身亡。
毛泽东曾当面称他是“共产党第一任总司令,人民军队的战史要从你写起”。
叶挺生平
1896年 9月10日(清光绪二十二年八月初四)生于广东省惠阳县周田村。先后毕业于广东陆军小学堂、武昌陆军第二预备学校和保定陆军军官学校。
1919年 投身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在粤军中任支队副官,同年加入中国国民党。
1921年 任孙中山陆海军大元帅府警卫团第二营营长。
1922年 6月粤军总司令陈炯明叛变时奉命守卫总统府前院,掩护孙夫人宋庆龄脱险。
1924年 赴苏联,入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东方大学)和红军学校中国班学习。
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24年12月转入中国共产党。
1925年 回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曾任国民革命军独立团(即叶挺独立团)团长、二十四师师长、十一军军长。
1926年 在北伐战争中率独立团为先遣队讨伐军阀吴佩孚,在湖北汀泗桥和贺胜桥等战役中屡建战功,被誉为“北伐名将”。北伐军占领武汉后,升任第
十一军第二十四师师长。
1927年 8月参加领导南昌起义,后任前敌总指挥兼第十一军军长。起义部队南下期间,周恩来要他注意蔡廷锴的动向和思想情况,他不以为然,结果蔡廷锴投向国民党,导致重大损失。
1927年12月参加领导广州起义,任起义军工农红军总司令。在中国革命的转变关头,为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和创建人民军队作出了重要贡献。广州起义失败后,因受到中共广东省委领导的责难和共产国际某些人的冷遇而消沉,与党脱离关系,流亡欧洲,后到澳门隐居。
1933年11月到福州帮助蔡廷锴、蒋光鼐等人在“福建事变”后成立的“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
1934年,在香港加入了李济深、陈铭枢等组织的以抗日为主旨的中华民族革命同盟。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出任新四军军长,指挥部队挺进华中敌后,开展游击战争。
1939年5月,穿越日军封锁线,北渡长江,在皖中主持成立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指挥部队挺进皖东敌后,在津浦路东西两侧建立抗日根据地。
1940年10月初,日军五千余人在空军配合下进犯皖南泾县云岭新四军军部,他指挥军直属队顽强苦战,毙伤日军数百人,将敌击退。
1941年1月皖南事变中被国民党扣押,身陷囹圄,坚贞不屈,曾作《囚歌》明志。
1946年3月4日,在多方面的努力下,叶挺获释。
3月5日,他就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很快就得到了批准。在狱中,叶挺说:“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叶挺参加了国共谈判三人军事会议。
4月8日,他后乘飞机由重庆回延安,飞机在山西兴县黑茶山失事,不幸遇难,享年50岁.同机遇难的还有王若飞、博古、邓发以及叶挺的妻子李秀文、五女儿杨眉和幼子阿九。
叶挺纪念地
叶挺故居
叶挺故居是叶挺的祖父叶沛林所建,到20世纪90年代时,房子已有一百多年历史了,故居里摆设了150多件珍贵的照片、实物、文物,大致概括了叶挺的一生。于1978年被列为惠阳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0年7月正式开馆。
叶挺纪故居自开放以来,成为惠阳区及周边市、县(区)的学校、机关、厂矿、部队、党组织等单位的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党史和军事教育基地。
囚居纪念馆
囚居旧址纪念馆恩施市叶挺将军囚居旧址纪念馆位于叶挺路112号,占地总面积3000平方米。它是1983年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由恩施市筹资21万元,于原址处按原样修复而成的叶挺将军囚居旧址,并增建了纪念馆,于同年12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1992年12月和1995年3月,先后由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聂荣臻曾说:“要是叶挺还在,新四军就可以出两个元帅。”
来源于工程青年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