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互联网谈及陈独秀仅仅是因为他的名字带来的低俗玩笑时,是可悲的。
他们不知道,陈独秀从36岁到42岁,短短六年,他一人独有新文化运动领袖、五四运动总司令、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三大身份。
人物简介
1879年10月9日,陈独秀出生于安徽怀宁。陈独秀1920年初前往上海成立共产党早期组织,并发起成立中国共产党。1921年7月在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局书记,后任中央局执行委员会委员长(中共二大、中共三大)、中央总书记(中共四大、中共五大)等职务,并任第一至五届中央委员。
五四运动领导者
1915年一个不平凡的秋天,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耳熟能详的《新青年》),新文化运动也由此开端。之后五四运动前夕,陈独秀在《每周评论》上发表《二十世纪俄罗斯的革命》一文,赞赏十月革命的伟大意义,这些先进的思想激起千层浪花,五四青年的思想也因此聚集起来。5月18日,陈独秀又发表了一篇重磅文章《敬告中国国民》。“这是我们国民全体的存亡问题,应该发挥民族自卫的精神,无论是学界,政客,商人,劳工,农夫,警察,当兵的,做官的,议员,乞丐,新闻记者,都出来反对日本及亲日派才是。”振臂一呼,应者如云。学生运动很快发展成了群众性的爱国运动。6月5日,上海展开罢工、罢市、罢课,近7万工人参与斗争,成为反帝爱国运动的主力,运动的中心也由北京转移到了上海。
《新青年》第二卷第一号
五四运动期间,陈独秀只作为北大文科学长,与许多具有远大理想和志向的青年站在一起,探讨未来的路上,青年永远是照亮未来黑暗路上最明亮的灯光,而陈独秀毫无疑问是所有灯光的电。
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时期的陈独秀
鲁迅的领路人
1915年,鲁迅正在自己的低谷期,鲁迅任命在北洋政府教育部任职。不满当时混乱官僚主义的官场生活,鲁迅十分的反感。之后的时光里,当陈独秀发布的新青年鼓舞了鲁迅,如同活水一般的新思想灌入了鲁迅的脑袋,让他重新燃起了自己的文学热情,拿起笔重新加入了革命的战斗。
1918年,鲁迅短篇小说《狂人日记》在《新青年》上发表。
同样身为早期渴望拯救中国的两位“猛士”,赏识着对方。鲁迅叙述扎实,白描生动,但言出坚毅的性格也深深的让陈独秀赏识,正因如此,怀揣着深刻思想的两位有志之士,也用着他们的方式影响着中国历史。
南下建党
1920年,在躲避反动军阀政府的迫害时,陈独秀与李大钊商谈中国建立共产党组织问题,在五四运动初显成果之后,中国此时正是需要建立一个无产阶级的政党,2月5日下午3时,陈独秀在文华大学的欢迎会上演讲《社会改造的方法与信仰》,提出了消灭私有财产制的主张。12月,他在李大钊的护送下,再次南下。而此后与李大钊的“南城北李”的建党路为世人称赞,11月,陈独秀同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拟定《中国共产党宣言》,在党的奋斗过程中,陈独秀在早期共产党的奋斗路上,付出了太多太多。
陈独秀书法
一个民族没有英雄是可怕的,一个民族有英雄不去尊重是可悲的。在信息化的当今,被各种低俗段子恶搞的陈独秀理应受到尊重。101年前的五月,中国最勇敢的青年们出现在了华夏的街头,他们照亮着中国光明的道路,他们象征着中国的脊梁。陈独秀也是其中的一员,
那些青史留名的人,影响中国的方式都不同,即使只是盛年巅峰的陈独秀,带给中国革命胜利的果实足以用伟人来形容。而他留下的青年思想,也会传播给每一代中国青年。正如陈先生所说:"宜审慎,有恒心,有胆力,方能成功。"
来源工程青年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