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中南民族大学第2017条推送
高楼大厦若无坚实基础
必成空中楼阁
只有扎实推进党支部建设
筑牢党建基础,树立先锋模范
才能形成推动良性发展的强大动力
我校生命科学学院教工第二党支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支部工作,以样板支部建设目标为指引,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明显、人才密集的特点,以团结凝聚师生为途径,以促进学院中心工作为目标,将支部工作与育人、科研和为社会服务工作深度融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实现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两融合、两促进、两发展。
教工第二党支部是一支“讲政治,能奉献,敢拼搏,精业务”的党组织集体,先后涌现出了“湖北省先进工作者”“国家民委突出贡献专家”“湖北省‘向上向善好青年’”等先进典型,催生了一系列国家级、省部级的原创科研成果,并为湖北经济建设特别是武陵山区等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支部在2016年被省委授予“湖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2017年,全国高校“两学一做”支部风采展示活动中,荣获工作案例特色作品。2018年,获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
教育学习立体化
确保思想引领有力
支部把握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新的历史方位,紧紧围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不断提升支部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教工党员带头讲政治、树正气、做表率,支部工作活力得以激发,组织力得到较大提升。
探索党员教育立体化模式。推进支部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在“基本动作”落实有力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坚持“党建促科学研究、党建促人才培养”的思路,从立体化的理论教育、实体虚拟两个环境塑造、对标争先进的组织文化等三个方面着手,创造性开展系统学、理论联系实际学、专题研讨学、支部交流学、党员干部带动学、联系群众一起学等多种形式的组织生活,确保党员教育的有效性。
在“自选动作”上不断拓展新途径、新渠道和新方法。支部通过井冈山“红色教育”、重温入党志愿书、参观党风廉政书画展、参观民族博物馆、鄂州峒山社区党员干部教育基地学习,以及与孝感农科院联学联动等多种形式推进党员教育,逐步形成理论学习、情感体验、环境塑造等多层面的立体教育体系,引导教工党员立标杆、树形象、做示范,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支部党员集体过政治生日
支部主题党日
支部工作融合教学工作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支部从知识传授和理想信念塑造两位一体的角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解决大学生实际问题为导向,通过“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导师团工作室”“思政课程”等多种形式有机结合,实施精准帮扶,帮助学生成长成才。
党建品牌活动“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青年学生对未来的人生之路存疑存惑是共性的问题,帮他们系好大学生活的第一粒扣子,对其成长历程中有着特殊而又关键的作用。支部已连续3年组织“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品牌活动,深入寝室面对面访谈,搜集和梳理新生思想学习生活中的需求与困惑,制定访谈主题,活动后分类整理归纳,建立交流反馈平台,归纳总结共性的问题印刷成册分享给全院新生。活动不仅为学生答疑解惑,也对专业建设、课堂教学、学生思想动态把握、师生交流等提供了很好的帮助。该活动受到了校党委书记边境,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宋发军,学工部(处)等职能部门的关注,并积极参与到该活动中。
支部党建品牌活动“系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
校党委书记边境深入寝室与学生面对面交谈
“导师团工作室”精准帮扶。积极发挥党员教师的引领作用,吸纳更多教师参与“导师团工作室”的工作。目前,导师团以支部党员为基础,吸纳了近20位其他支部的党员教师和非党员教师组成固定的导师团队,并设置了心理健康教育导师。导师们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以创新创业、社会实践以及学科竞赛为抓手,将“系好大学生活的第一粒扣子”“导师团工作室”“思政课程”等多种形式有机结合,对生科院学生形成了全覆盖,多层次、多结构、全方位帮助学生成长成才,培养出了“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兰德庆、湖北省“大学生自强之星”易丽莎等优秀学生;指导学生在各级各类竞赛中获得多项国家级和省级奖项;支部对接帮扶的生物技术专业考研率稳定在35%左右,生物育种实验班达到60%,涌现出了“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创新创业大赛优秀指导老师”“湖北省暑期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团队”“中南民族大学寒假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指导教师”等育人榜样,逐渐形成了有支部特色的实践育人品牌,并在全院各教工支部和各专业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推广,取得了良好成效。
支部党员观看教育片
深挖思政元素,通专融合切实提升育人实效。支部依托“三会一课”开展凝练思政元素和建设课程思政的专题讨论,积极引导支部党员教师及支部所联系的教师参与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将爱国主义教育、个人发展和人生规划等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资源融入课堂教学,实现“课程门门有思政”,打造思政精品课程。支部党员谭艳平同志负责的《生命、环境与健康》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将通识教育与理想信念教育结合,发挥课程思政作用,引导学生探究生命科学、关注自然人文环境、增强公共卫生安全和生物安全意识,塑造学生尊重生命、珍爱生活的良好精神品质,弘扬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正能量。目前,该课程已作为经典案例上报教育部。余光辉同志带头的细胞生物学教研室凝练细胞生物学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探讨思政课堂建设,相关成果已发表。
样板支部成果展
优秀工作案例特色作品
支部工作融合科研工作
助力民族地区精准脱贫
支部积极引导党员和所联系的统战对象,加强民族地区技术人才培养,并将个人和团队的科学研究聚焦到武陵山片区特别是湖北恩施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与精准扶贫工作上。
“育种育才”,助力精准扶贫。依托“武陵山区特色资源植物种质保护与利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的水稻育种团队,以自主培育的“骏优522”“长优72”耐冷抗病水稻新品种为核心,利用“高校+产业+企业”和“高校+科技+企业”的合作模式,完善种子繁育技术体系和配套栽培技术的集成,做好技术指导和培训,在湖北、湖南、福建、广西等地推广种植约50万亩,直接效益2000万余元,推动了武陵山区富硒水稻优质稻米的产业化建设,精准扶持当地农民脱贫致富,助力当地种子企业健康发展。同时,这也提升了团队的科研综合实力,为团队产学研合作、科技成果转化、精准扶贫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
支部党员在田间进行水稻稻瘟病调查
支持莼菜之乡可持续发展。为帮助重筑利川市“中国莼菜之乡”,确保莼菜特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学校依托生命科学学院,与利川市政府共同成立了中国莼菜研究所和中国莼菜研究基地,与利川市金土源药材产销专业合作社签署了产学研全面合作协议,建立了科研成果转化中试基地。本支部委员龚汉雨赴当地挂职,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积极参与中国莼菜研究所和中国莼菜研究基地的建设,推动莼菜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致力于莼菜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搭建莼菜资源圃,引进栽培优良品种,为利川莼菜产业提供了原生种质资源保障和高端产品开发支持。
支部党员在恩施地区对莼菜开发和利用开展研究
支部工作融入社会服务
践初心担使命
在抗疫防汛期间,众多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下沉一线,冲锋在前,当先锋作表率,在育人、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中涌现出一个个鲜活的抗“疫”和防汛故事,树立了一个个先进典型,用实际行动展现了党员教师的责任担当。
支部党员下沉社区
抗疫防汛践使命。新冠疫情期间,支部全体教师响应停课不停学的号召钻研在线教学,为学院保质保量完成教学工作做出了贡献;为保证研究生招生工作顺利进行,支部书记带领党员成立招生后勤保障组做好技术和后勤工作;为给学生返校营造安全整洁的寝室环境,支部党员带头打扫学生寝室卫生。支部党员教师主动加入所在片区临时党支部和楼栋志愿者队伍,积极参加各项防疫工作,并为有困难的居民送药上门、物资到户、关怀到人。
支部党员打扫学生寝室
2020年夏,武汉防汛形势严峻。支部党员余光辉、谭艳平、吴智华同志和支部教师祝伟老师主动请缨加入学校防汛抢险突击队,全力以赴参与防汛抢险工作。他们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在武金堤开展值守巡查工作,圆满完成防汛抗洪任务,展现了共产党员的责任和担当。
支部党员主动请缨加入学校防汛抢险突击队
防汛感谢信
民大党建
用真诚态度与扎实作风
踏实耕耘教育
致力科研
服务社会
累累硕果是收获
亦是动力
当以今日之基
铸明日辉煌
推荐阅读
上新了民大!暖“南”集市低调登场!校园周边文创全部免费送!
知否知否|颜值与实力并存,民大科研女团来一波
纸短情长|民大新生的家书,泪目且暖心
“馋”意冬至TOP1:民大食堂火锅,排面!
追光吧,民大!
中南民族大学
图文来源 | 生命科学学院
编辑排版 | 蔡捷 梁任晖
责任编辑 | 刘虹
投稿邮箱 | weixinminda@163.com
-scuec 1951-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