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校记第四期 | 长郡中学——华中科技大学: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华中科技大学招生办公室,艺考

华中科技大学招生办公室

2021-9-17 08:46:44 文/沈静宜 图/金建

关注

高中,是青春的汗水与拼搏

大学,是理想的盛宴与航道

从今天开始

华小招将带你走近五湖四海的高中学校

发现它们与华中科技大学的缘分

邀请来自全国各地的莘莘学子

讲述他们从高中走向大学的故事

我们饱含热切地期望

你可以从中看到你在求学路上的影子

这就是你们和我们的

双校记

#长郡中学#

华中科技大学招生办公室

长沙市长郡中学系湖南省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1904年由长沙知府颜钟骥创建,始称“长沙府中学堂”,是当时唯一的府立中学堂,在长沙首倡新学。百余年来,长郡中学以“朴实沉毅”为校训陶铸群英,为社会共输送了八万多名合格毕业生。

长郡中学在传承百年历史文化精髓与发掘现实潜力的结合点上,坚持“以人为本,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确立“和谐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国际化发展”的发展思路,实践“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成材先成人”的育人思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办出了特色,形成了品牌。学校教学质量长盛不衰,素质教育成果叠出。1995年以来,教育教学各项评价指标连年领跑湖南,仅2007年至2013年七年高考中,就有316名学生被北大、清华录取;学生在高中数、理、化、生、信息学五科奥赛中获得全国联赛一等奖671次,有49名学生入选国家集训队,夺得国际奥赛金牌8枚,银牌2枚,亚洲金牌1枚;在全国艺、体、美竞赛中,获得全国一等奖或金牌199项。

●来自长郡中学的HUSTer●

01

黄思哲 长郡中学2018届1502班

华中科技大学电气学院2018级卓越班

离开长郡快三年了,我仍然会时常回想在郡园生活的种种。那些或是轻松诙谐、或是紧张充实的珍贵记忆,总是在生活日常的缝隙中不时蹦出。人是很奇妙的社会动物,如果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可以拥有家和自由的感觉、实现内心的富足与自我尊重,就往往会对这段经历、这个地点产生一种归属感。家是这样,母校也是这样。

郡园对我来说,便是如此的温暖港湾。

2015年的夏天,我走进郡园。地处长沙最繁华的闹市中,却涵养着一片郁郁葱葱的宁静。在郡园的三年,我遇到了改变一生的老师,收获了最真挚宝贵的友谊,那段如诗般的日子有着最单纯的忧愁,也有着最简单的快乐,时至今日依旧是生动的、彩色的。

2018年的夏天,我告别郡园,来到华中大。初次见面仿佛就在昨日:稚嫩的少年背着大大的行囊,怀揣着心底小小的梦想,拥入了1037号这片森林的怀抱。成长过程中,迷茫和焦虑是不可避免的话题。高中的时候,大家拥有共同的目标,对未来的考虑大多止步于高考;而进入大学后,大学为每个学子提供了足够大的平台,面对丰富的选择和机会,却没有人告诉你目的地坐标的答案。

来到新的环境,你可能会因为深奥的专业课程而头疼、可能会因为内向的性格而难堪、还可能会为玩乐的诱惑而动摇意志。我真挚地希望屏幕前的你不要遇到上述任何一条,但困难和挫折是成长中的常客,但如何面对他们却把人分成了不同的样子。有的人勤勤恳恳,在奋斗的季节里收获成果;有的人浑浑噩噩,在日复一日中消磨时光。我们有权利去追寻想要的未来,而这种可能性正牢牢的攥在你我的手里。

说到我自己,无论是在郡园还是来到华中大,我身边都有许多优秀的人。最初,周围环境带来的peer pressure也曾困扰着我,让我感到焦虑和灰心。但其实,和优秀的伙伴一起向上攀登本身就是一件令人热血沸腾的事情。在端正态度,放平心态后,我最终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节奏,努力踏实地向着耀眼的地方前行。

愿来自郡园、来自五湖四海的各位都能在华中大找到自己所爱,保持本真勤奋务实,沉着认真坚毅果敢,无所畏惧地去追寻自己的梦想,去成为你想成为的人!

HUST永远欢迎你的到来。

华中科技大学招生办公室

02

金皓宇 长郡中学2020届1701班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2020级2008班

盛夏的蝉鸣从郁郁葱葱的香樟树叶间阵阵传来,也将我的思绪拉回了郡园里的蝉声鸟语、点点滴滴。我想起了“郡艺之星”汇演上的呐喊、去敬老院省博等地做义工时的情绪、外出的竞赛集训、下自习后一教一楼的羽毛球大战;想起了省赛结束后在湘江边的抱头痛哭、父母的信任、同好友在操场的相互鼓励,还有高考当天早晨从班主任手心传来的温暖。

从物竞停课回归到正式高考,无疑是我多彩的高中生活中最为艰难的一段日子,在为目标拼尽全力的同时心态却持续压抑。我总是为糟糕的成绩辗转反侧夜不能寐,总是被考试时邻座的翻页声扰乱心神担惊受怕,甚至有时会生出不参加竞赛或许现在会走得更轻松的念头。

可走出高考考场,打量着曾经在那奋斗过的一幢幢教学楼、曾经奔跑过的操场、曾经无数次经过的院士路,还有倏尔映入眼帘的对联“……学子一朝颖出,……郡园七月鹏抟”,我忽地释然了,青春的意义正在于勇敢地面对挫折。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那些机械的训练、那些走过的弯路、那些跌跌撞撞的尝试,或许让我怀疑让我失落,但都只为找到那个即使遍体鳞伤仍竭尽所能的最好的自己。

我于长郡,就像24帧电影中的一帧,微不足道。可长郡于我,却是挚友、良师的汇集之处,是我的青春。

从南门口到喻家山,来华科不知不觉也快一年了。前些日子乘高铁从华东回长沙,途径武汉时高铁的报点打破了我的睡眼惺忪,起身望向华科的所在,心底陡然一股暖意与安定升起。我突然意识到,这个给予了我太多感动与成长的地方早已悄然成为了我第二个精神的归处。

大学生活在我看来,无非还是各自探索的过程。探索怎样利用好课余充裕的时间,探索怎样把握好平台和机遇,探索怎样独自生活独自做出选择,怎样克服对未知结果的担忧,怎样面对对他人目光和对自己过高要求的焦虑,又怎样在抑制不住喜悦的夜晚入睡,怎样给收到伤害的朋友予鼓励……

于是,Huster们的生活注定是洋洋大观,也意味着用言语注定描绘不出我的生活,想必共同在华科的我们,都能在这个充满着机遇与温馨的校园里活出自己的精彩。

华中科技大学招生办公室

03

熊宇枫 长郡中学2020届1706班

华中科技大学网安学院

2020级本硕博2001班

离高考结束的那个夏天已经一年有余,在那段日子里,我们做出了很多重要的选择——无论是在试卷上还是在试卷以外。而华中大,正是我的选择。

对华中大的第一印象是它的“大”。仍记得学长再三叮嘱初到大学的我:一定要买辆电动车,自行车真的不太行。占地7000余亩的华中大,甚至有“地铁当校车”这样的说法。校园之大让华中大学子的校园体验十分完整,从东到西有33个食堂,只是偶尔也会有觉得教学楼太远了这样的烦恼。

在华科,有各种各样的社团与活动,无论你有怎样的兴趣都能在这里找到同道中人。除此之外,也有许多技术团队,能在这里提高自己的能力与技术水平。经常也有专家教授来到华科举办讲座,在这里能与大师面对面交流。华科的校内生活丰富多彩,相信学弟学妹们也一定能在这里找到自己的闪光点。

当然,在这样一所学术氛围浓厚的大学里,学习一直是华科的主旋律。正所谓“学在华中大”,图书馆和教学楼是华科学子们常去的地方。尤其是考试周,秉着“你能做的,岂止如此”的信念,图书馆和自习室都座无虚席。选择华科,相信学弟学妹们能收获一个更努力的自己。

总之,欢迎学弟学妹们来到1037号森林!

华中科技大学招生办公室

04

李其骏 长郡中学2020届1702班

华中科技大学材料学院2020级卓越班

亲爱的学弟学妹们,你们好。在信的开头,我首先要祝贺你们结束了高中三年辛苦的学习生涯,来到了华中科技大学这座国内外一流的名校。想必在填志愿的时候,你们就已经详细地了解过了华中大,既然如此,我也不必多费口舌讲述我们学校的基本情况了。下面我将为你们介绍一些在华科可能会用得上的小经验。

华科是一所名气与实力严重不匹配的学校,我们的工科达到了国家一流水准,理科和文科也在逐年增强,但是论在社会中的影响力,还是无法与清华北大相提并论。华中大的综合实力还是很强的,排在全国前十位绝对不在话下。

谈起华科,就避免不了谈谈它七千亩的校园。华科的大是出了名的,不过现在在华科读书,不买电动车在生活中也是很方便的,目前学校内共享自行车、电动车的数目相当多。另一个大家比较关注的地方恐怕就是食堂了吧。华科坐拥33个食堂,并且物美价廉。就算是同学聚会或者是与亲朋好友,华科也有食堂足以招待——西边的百景园,那里的菜品水平是相当高的。

最后我们来谈谈学习。首先无情地打破部分同学的一点小小的幻想:大学绝对不会比高中轻松。对我个人而言,在长郡呆的三年还是蛮轻松的,进入华科后,我才体会到真正的学习生涯。简而言之,大学里的科目很难,至少是对大部分人来说。想要取得比较理想的学习效果,是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的。所以就需要大家在平时的学习中更加用心,控制自己的娱乐时间,尽量及时、高质量地完成作业。另外,上课一定要认真听讲,千万不要期望着最后一两周甚至是一两天学完一门课。这样你或许能及格,但是分数肯定不会高。

信的末尾,再次祝贺你们来到了这个希望与挑战并存的地方。愿你们能以自己满意的姿态,去推开大学的门扉,书写自己人生的新篇章。

华中科技大学招生办公室

05

董惟一 长郡中学2020届1703班

华中科技大学电气学院2020级2005班

湖南的夏季,约摸总是十分炎热的,放眼望去也只能望见屈指可数的几个人分布在可以冒出蒸气的大街上。如果不是突如其来的疫情为2021这个年份加了着重号,这个暑假似乎与过去别无二致,我也不会突然感觉我已经从郡园来到喻园了,一切发生得如此之快,除了那似乎是从去年一直慢慢鸣叫至今的蝉鸣。

从现在向过去倒推四年,也是在这炎炎的夏季,我进入了长郡中学。在未踏入长郡本部的大门前,我对高中生活的想象总抱有许多理想主义的色彩,许多经过粉饰的故事总是在深夜踏入我梦来。而在去年,我似乎又回到了起点,和高中一样在蝉鸣声中幻想自己的未来。而这次,最开始似乎连未来的样子都不甚确切。

这个新故事要从2020年的夏天说起,似乎是转瞬之间,在蝉鸣中我告别了长郡,从未成年踏入成年,向熟悉的事物挥手告别。当知晓高考成绩的时候,我还在成都旅行,望着那陌生而又熟悉的分数,我似乎望不清未来的自己。这一次我将从长郡出发,去往哪所大学写就新一篇的故事呢?

在此之前,关于华中科技大学,我只在高中前的一次夏令营中,听过曾就读于此的邓露老师的讲座。邓露老师为人亲切,而他所讲述的奋斗故事,则更有“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风范。这次讲座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而正是从这一次开始,我第一次与这座深藏不露的森林大学产生了连接。

随着填报志愿时对华中科技大学这所“宝藏”学校的了解不断深入,雄厚的学科实力,庞大的招生数目,超值的志愿政策……种种优点在我面前徐徐展开。的确,素有“地狱”之称的长郡和享有“学在华科” 美誉的华中大有许多相似之处,他们都是学风优良,人才辈出的学校,也都能在各类排行榜中占有一席之地。可能是这类相似特质的吸引,在去年的九月,我选择了从星城来到了江城,从南门口来到了喻家山脚下。

本以为突如其来的大学生活会给我一个措手不及,毕竟才从高中生活中走出,面对充满未知和希望的大学生活,应该或多或少会有些陌生感罢,但来到华中大才发现,陌生感似乎是极小的,我能看到许多长郡的影子,让人反而增添几分安心。华中大和长郡,总能在不经意间突然联系起来,也突然会让人思念。

蝉鸣不止,故事未已。在这所大学,你总能找到过去的足迹,循着过去向前,你也能在此地找到通往未来的方向。这是最为美好的过去,这是最值得期待的未来。期望从今往后,能有更多人同我一起,继续书写两湖大地上的这本《双校记》。

华中科技大学招生办公室

华中科技大学本科招生工作办公室

来源 / 黄思哲金皓宇熊宇枫李其骏 董惟一

通讯 / 陈一婷

整理 / 罗宇慧

文案 / 马婧闻

制图 / 聂伊晨

编辑 / 李小可

策划 / 黄光瑞 李小可

协助 / 华中大招联

校对 / 姚子艺

审核 / 胡涛

艺考相关文章

发现更多好内容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
带你看艺考艺考推送时光机
位置:艺考-湖北本科院校-华中科技大学-微高校-院校号-华中科技大学招生办公室-双校记第四期 | 长郡中学——华中科技大学: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咦!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它艺考内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