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8月13日,图计算团队获2021年图计算挑战赛全球冠军。
·8月19日,我校获得第二十届“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ROBOCON”全国一等奖。
·8月19日,我校获得第十四届“高教杯”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多项大奖。
·8月20日,汪习根接受央视《焦点访谈》采访谈全面小康与人权发展。
·8月12日至20日,2021级新生通过数字化迎新平台办理报到手续。
......
图计算团队获2021年图计算挑战赛全球冠军
8月13日,图计算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国际赛事之一,2021年图计算挑战赛Graph Challenge比赛结果揭晓。计算机学院服务计算技术与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组建的图计算团队获得全球冠军,这是国内团队首次在该赛事中获得冠军。
GraphChallenge 2021包括静态图匹配、动态图划分和稀疏神经网络推理三个赛道,分别代表了图计算的不同典型应用场景,吸引了赛灵思、英伟达、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弗吉尼亚理工大学、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等国际知名科研院所参赛,最终,我校团队、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与马里兰大学联合队伍获得冠军(Champions)。
GraphChallenge是在给定的图应用上比拼处理速度的一个比赛。比赛从2017年开始,至今已成功举办五届,是图计算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国际赛事之一。比赛根据具体计算任务不同,分为多个赛道。参赛者需要在每年七月初提交自己的方案和结果,由主办方从所有的提交中评选出几个最具有价值的工作作为冠军。除了冠军外,还会进行创新奖、荣誉奖等多个奖项的评选。往年的冠军基本被美国知名科研单位包揽,如英伟达公司和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等。
来源:华中大新闻网
我校获得第二十届“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ROBOCON”全国一等奖
7月29日至31日,第二十届“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ROBOCON”全国总决赛于山东省邹城市举行。我校HUST-ROBOCON团队在“投壶行觞”项目中获得了全国一等奖,位列全国八强;在“机器马术”项目中获得全国二等奖。
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Robocon赛事始于2002年,每年举办一次,其主题和规则由亚洲-太平洋广播电视联盟(Asia-Pacific Broadcasting Union,ABU)的承办国制定和发布。参赛者需要综合运用机械、电子、控制、计算机等技术知识和手段,经过约十个月制作和准备,利用机器人完成规则设置的任务。获得全国总决赛冠军的队伍代表中国参加ABU主办的亚太大学生机器人大赛(ABU Robocon)。这项赛事通过整合高校、媒体、企业和政府的资源,已经成为我国内国内技术挑战性最强、影响力最大的机器人赛事,为我国机器人产业及相关科技领域培育了大批卓越的企业家和工程师,对机器人教育做出了积极贡献。
来源:华中大新闻网
我校获得第十四届“高教杯”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多项大奖
第十四届“高教杯”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全国总决赛于7月24日在线上举行,我校获机械类团体一等奖1项(全国656支机械类参赛队的第一名),团体二等奖1项。
机械学院机制2020级赖冠杨、欧伟轩、吴悠、庄梓傲、李子川、万志航、余添昊与机械本硕博2020级陈彪8名同学获全能一等奖;机制2020级李洪宇、樊翀宇、鞠先行、邵祾骏、闫思潭、周逸樊,机械本硕博2020级缪其乐,材控2020级方梓鹏与飞行器2020级方培9名同学获全能二等奖。制图教研室的阮春红、程敏、刘世平、李喜秋、何建英、张俐、田文峰、朱洲与罗年猛9位指导教师获全国机械类优秀指导教师一等奖。
百余名同学报名参加校内选拔赛,50多名同学通过选拔后,开始了近三个月的集中培训,最终有18名同学通过省赛选拔晋级全国赛。参与本次大赛的同学们,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便熟练掌握了手工绘制机械工程图、计算机2D/3D绘图、轻量化设计以及3D打印等知识与技能。
“高教杯”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工程图学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图学学会制图技术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图学学会产品信息建模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是图学类课程最高级别的国家级赛事,2018年被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列入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大赛以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索图学的发展方向,创新成图载体的方法与手段为宗旨。大赛的目的在于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图学能力,为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催生和助长大量优秀人才。本次大赛有来自30个省份的551所高校,共1045支队伍的6743名选手参加了全国总决赛。
来源:华中大新闻网
汪习根接受央视《焦点访谈》采访谈全面小康与人权发展
8月20日晚,央视《焦点访谈》以“全面小康开辟全面保障人权新时代”为题,围绕8月12日国务院新闻办正式发布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人权事业发展的光辉篇章》白皮书,重点介绍奋力决胜全面小康的伟大成就和中国人权事业的发展进步。节目专门采访了教育部“长江学者”、我校法学院院长、国家人权教育与培训基地华中科技大学人权法律研究院院长汪习根教授。
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政府把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组织实施了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力度最大、惠及人口最多的脱贫攻坚战,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
汪习根在节目中谈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做到不让一个人掉队,不让一个地区掉队,不让一个民族掉队。让每个人都能够成为发展进步的参与者、促进者和享受者。免于贫困的权利,即使在西方的一些发达国家也没有完全实现,但是在中国变为了现实,所以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华中科技大学人权法律研究院于2020年被批准为国家人权教育与培训基地,在人权理论研究、资政建言、教育培训与国际合作等方面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为联合国、中央有关国家机关提供了一系列政策咨询报告,受到联合国、中央有关国家机关高度好评。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人权事业发展的光辉篇章》白皮书课题研究启动以来,汪习根带领研究院多位专家学者开展系统全面的研究工作,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背景与人权理论相结合,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展现了研究院的高质量的研究水准和为中国人权事业发展进步贡献力量的研究目标。
来源:华中大新闻网
数字化迎新打造智慧校园生活
“通过数字迎新平台,我不仅办理了所有报到手续,提前与辅导员及同学建立互动,还可获取学校职能部门发布的重要通知和精细化服务项目,为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做好充分准备……”8月12日至20日,我校数字化迎新平台先后对2021级本科生、2021级研究生开放,2021级新生可按照数字化迎新平台的指引办理报到手续。
数字化迎新搭建了规范高效的协同工作平台,以互联网和数字化为手段,以“一切为了学生”为服务理念,以流程定义为抓手,将业务流程数字化,为新生建立起覆盖学院和相关职能部门迎新业务的网上服务大厅。数字平台包括数字迎新网站和数字迎新管理系统,涵盖疫情防控指南、健康状况填报、自选宿舍、保险购买、绿色通道、生活用品、财务缴费、个人信息、户口迁移、军训服装采集等14项流程。新生通过录取通知书编号、身份证号码等信息登录数字化迎新平台,浏览并学习新生导读相关内容,按照数字迎新导航流程图办理相关手续。
各院系通过迎新平台建立了新生微信群、QQ群,按照1:6的比例,在高年级同学中开展迎新志愿者选拔、招聘工作,并对志愿者开展业务知识培训,指导新生通过数字化迎新平台办理报到手续。据统计,截至8月20日,已有超过99%新生在网上填报入学防疫指南、健康状况等。
新生到校后,学校将在迎新接待现场提供“一站式服务”,由志愿者直接带领学生入住宿舍,实现“拎包入住”。学校各职能部门和院系可通过数字化迎新平台查询学生报到、缴费、绿色通道办理、生活用品选购等即时数据,将数字化迎新精准、精致、精心、精细的服务带到每一位新生身边,实现“线上、线下无缝对接”,打造智慧校园生活。
来源:华中大新闻网
华中科技大学本科招生工作办公室
编辑 / 陈一婷 李小可
校对 / 姚子艺
审核 / 胡涛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