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中南民族大学第2166条推送
盛夏,是金灿灿的毕业季
成长与成果收获颇丰
梦想与未来如期而至
她,用四年时间
以坚持为桨,用信念作帆
心怀勇敢,不渝前进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最终修炼成自己满意的模样
刘冰,来自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曾获校级优秀团员、校级优秀志愿者、校级优秀导生、院级三好学生等荣誉称号,曾任马克思主义学院1902班班主任助理、院学生社团工作部部长、院辩论队队长、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副主席。
在校期间,她作为队长参与学校赴澳洲迪肯大学暑期访学项目,在访学结束时作为代表发言;多次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和社会实践项目,所在团队先后获得院级先进团队、校级优秀团队称号。
目前,刘冰已考研至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专业。
四年磨一剑
“选择一所自己中意的学校作为新起点,再去探索之后的道路。”在刘冰看来,学习是一个持续进步的过程。四年磨一剑,她在评估自身的研学能力、听取老师的建议后,最终决定报考中国人民大学。备考路上总是少不了焦虑,刘冰也是一样。
“大家焦虑的原因大多数都来自他人,我们会因为他人的进度比自己快而不安,同样也会因为他人的进度慢而松懈。所以避免焦虑最好的办法就是专注自己。”备考期间,刘冰始终坚持着自己学习方法与进度,很少去打听别人的学习情况。南书院的学习氛围无法使她专心,她就改换学习阵地,“扎根”宿舍;遇到学习状态不佳的时候,她就用运动来缓解自己的压力。
如果说专注自己是刘冰初试制胜的秘诀,那么坦然大方则是她复试成功的法宝。在复试时,面对老师提出的没有复习到的问题,刘冰不显慌张,而是沉着冷静地搜索脑海中的相关知识点,并真诚地告诉老师自己有所欠缺的地方,表示面试结束后就会立刻补上,最终顺利通过复试。
对于刘冰而言,考研是一个慢慢发现自己、肯定自己的过程。从最初的择校到最后的复试,征途漫长,需要做的就是明确自己前进的方向,相信自己的能力,并且投入百**的精力,那么理想的结果便会来到身边。
发现自我,步履不停
学习之余,刘冰致力于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为了让自己快速成长,她加入了马克思主义学院辩论队,从最初说话磕磕绊绊,到一路逐渐蜕变,最终成为“共青杯”前八强。作为学院的青年志愿者协会副主席,她和成员们一起开展了广埠屯小学和平分校的“自护教育”活动。起初活动进展并不顺利,但一次次的拒绝没有让刘冰放弃,在机缘巧合下,她联系到了广埠屯小学和平分校,并用诚恳的态度打动了校长,“自护教育”活动得以圆满举办。
“因为我自己走了很多弯路,我就希望能够用我的经验帮助学弟学妹们度过迷茫。”刘冰担任马克思主义学院1902班班主任助理期间,经常与学弟学妹们谈心聊天、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本科期间,刘冰获得了赴澳访学的机会,这是刘冰第一次独自在异国学习生活,她主动担任队长一职,帮助同行的伙伴订机票、解决繁琐的出行问题。
“一个月的澳洲生活令我感受最深的澳洲人民说话做事都十分直白豪爽,从十分细微的说话方式就可以看出。”为期一个月的访学生活,刘冰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会了如何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相处,同时也开阔了自己的视野,更加懂得交流、包容的意义所在。
对于自己的大学四年,刘冰认为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学会勇敢,勇敢地去尝试、去犯错、去探索自己的无限可能,明确自己的方向并大步向前出发。多与老师交流,也是刘冰大学期间最为深刻的感悟。“老师有着更多人生的经历,与我们相比也会多些经验,在与老师的交流中总是豁然开朗。”在老师的帮助下,刘冰也坚定了自己的目标和方向。
四年间,刘冰心怀勇敢,步履不停,那些看似不起波澜的日复一日,终能看到坚持的意义。刘冰也正向着星光闪耀的方向,一路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推荐阅读
民大三寝室齐上岸,11人尽显学霸风采!
官宣!70周年校庆宣传片开机!一波拍摄花絮来袭
和我在雨后的校园走一走,看看民大夏雨荷~
多少分可以上中南民大?
到西部奋斗,让青春出彩!
END
中南民族大学
图文来源 | 记者团采编中心
编辑排版 | 徐羽歌
责任编辑 | 刘虹
投稿邮箱 | weixinminda@163.com
-scuec 1951-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