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篇目录1.学院概况
2.教学特色
3.专业介绍
4.教学条件
5.师资力量
6.学术氛围
7.学子风采
8.团学活动
一.学院概况
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生态环境产业学院)建于2002年,经过近20年的建设和发展,已成为环境治理工程和生物应用工程领域高质量人才培养的摇篮。
学院现设有环境工程、生物制药等专业。
2015年,学院在全省率先开设环境监测实验班,其中环境工程专业入选“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战略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湖北省荆楚卓越工程师协同育人计划项目”“湖北省一流专业建设点”,着力培养适应和引领现代产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中国“水界泰斗”李圭白院士在污水处理厂给大学生上社会实践课
二.教学特色
学院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加强校企协同育人,办学效果好。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目标,以产业项目为载体,引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进行专业的新工科改造升级,将教学安排分层级、培养模式多样化、学习内容个性化、学业评价多维度有机融合,重视实践教学,形成“作业进成果、成果转专利、专利拓市场”的良好局面,保证了毕业生胜任适应职场所需的能力和技能,同时注重夯实基础、提升终身学习能力以确保其职业发展潜力。
△生态环境产业学院揭牌现场
2021年5月,学院与君集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北相融检测有限公司“深度融合”, 联合湖北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武汉智能装备工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成立“生态环境产业学院”。产业学院作为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企业服务、学生创业等功能于一体的实体,以强化学生职业胜任力和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以提升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为重点,整合各方创新要素与资源,推进“引企入教”,促进课程内容与技术发展衔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融合,打造产教深度融合、多方协同育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与多家企业签订合作办学协议,引进多名企业专家,组成企业导师团队,开展多样的实训课程学习,培养学生实操实战能力,做到“理论为体,实践为用”。
着力打造就业实习基地,已建立起一个拥有100多家用人单位的企业用人资源库,并一直不断更新、扩展,每个专业均建立了校企合作机制,向社会常年输送高质量实习、就业人才。
△部分合作企业
三.专业介绍
1. 环境工程
■两个院士专家工作站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
■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省级高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项目
■省级“荆楚卓越人才”协同育人计划项目
■省级重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省级实习实训基地
■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艾瑞深6星级专业(中国顶尖应用型专业)
■世界技能大赛湖北集训基地
■科目要求
△ 非高考改革省份:理工类
△高考综合改革省份“3+3”:物理/化学/生物选考1门
△高考综合改革省份“3+1+2”:首选物理,再选化学或生物
■ 院校专业组(湖北省)
△物理+化学/生物组
△技能高考·本科·计算机类
■专业咨询电话
陈老师 199****9013
027-88143133
■专业咨询QQ群
QQ群号 767599556
专业优势
为校企共办专业,李圭白院士领衔,拥有两个院士专家工作站、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重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世界技能大赛湖北集训基地等;获省一流专业建设点,省战略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和荆楚卓越工程师项目等;以学生为中心、高质量就业为导向,借助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赋能专业信息化、智能化,与君集环境和相融检测等企业产教深度融合,资源共建、人才互通,产学研创四维交互育人,形成了产业+企业+专业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目标
适应环保行业和经济发展需要,掌握扎实的环境工程知识、技能,工程实践训练良好,具备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可从事环境监测与管理、环境工程设计、方案编制、项目实施与管理、工艺及设备运维、数据分析、影响评价、设备与工艺研发改造、科学研究等技术和管理工作,并具创新意识和终身学习理念及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和管理人才。
核心课程
环境工程原理、环境工程微生物、环境化学、环境监测、水污染控制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工程等。
开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大数据技术,环境物联网技术,智能环境监测,智慧污水处理厂,智慧环境管理,智慧环境工程,废水处理智能高效反应器,基于LIMS的环境监测实训等特色课程。
就业方向
环境监测方向在环境监测,采样工程师,分析监测工程师,质控工程师,环境监测站管理及技术人员等领域对口就业;
水处理方向在方案工程师,工艺设计工程师,调试工程师,项目工程师,咨询工程师,营销技术支持等领域对口就业。
预期学生毕业经过3~5年的锻炼后能够成长为行业工程师、技术骨干或工艺流程及项目主管等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在环境工程相关事企业单位和政府相关机构成为所在单位的环境工程设计、应用与管理、技术开发与咨询等方面精通技术与业务的中坚力量。
李圭白院士、彭永臻院士与环境工程专业学生合影
环境工程专业学生黄娇在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湖北省选拔赛中获奖
环境工程学子获得湖北省大学生化学(化工)学术创新成果一等奖
2. 生物制药
■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
■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省级重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省级实习实训基地
■科目要求
△非高考改革省份:理工类
△高考综合改革省份“3+3”:物理/化学/生物选考1门
△高考综合改革省份“3+1+2”:首选物理,再选化学或生物
■院校专业组(湖北省)
△物理+化学/生物组
△技能高考·本科·计算机类
■专业咨询电话
陈老师 181****0261
027-88143133
■专业咨询QQ群
QQ群号767599556
专业优势
生物制药专业为我校重点专业,是融合多学科交叉优势和工程知识底蕴的新工科专业,以行业需求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以校企合作为依托,实施“3+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与国内知名制药企业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平台,实现校企深度合作,打造药物研发、药物制剂检验、药事管理等专业方向,在新药创制、微生物细胞培养、工程化技术等现代生物医药领域实现学校培养目标与企业用人标准的无缝对接,致力于服务“健康中国”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
培养目标
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综合发展,系统掌握生物制药相关专业知识、理论,具备药物制备与分析评价技能,生产工艺研发与设备设计能力,具有综合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够在生物、化学制药领域,在药物应用、药物制剂检测检验、药事管理与法规等专业方向,解决药物研发、生产、工艺改造、质量监管等工程问题的应用型人才。
核心课程
有机化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药理学、药剂学、药物分析、化工原理、生物制药工艺学。
就业方向
生物制药、化学制药领域:药物研发研究员/工程师,化学合成研究员/工程师等;
生物、化学药物安全研究与评价领域:生物检测研究员,化学分析研究员等;
生物、医药、化学工程领域:生物、制药、化工工艺工程设计师,质量控制工程师等;
政府部门及其他事业单位:药品和化妆品等产品的注册、安全监督管理等。
生物制药专业学子在“湖北工匠杯”技能大赛——湖北省化学与环境行业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得二等奖
生物制药专业学生参加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化学实验室技术项目湖北省选拔赛
生物制药专业学生在实习就业基地——药明康德公司实习
四.教学条件
近5000㎡的实验教学楼;
2个院士工作站:李圭白院士工作站、魏复盛院士工作站;
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战略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项目;
湖北省荆楚卓越工程师协同育人计划项目;
湖北省污水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城镇污水深度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武汉实验室;
环境工程专业获批2019年度湖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生物制药教研室被评为2020年湖北省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
“污水处理工艺虚拟仿真实验”获得2018年度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认定;(湖北省同类院校中唯一一个获得认定的项目 )
《药剂学》被评为2020年度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湖北省省级重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第45、46届世界技能大赛化学实验室技术项目湖北省集训基地及选拔赛承办单位;
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水处理技术项目湖北省集训基地及选拔赛承办单位;
2019年“湖北工匠杯”技能大赛一湖北省化学与环境行业职业技能大赛承办单位;
湖北省省级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2个。
李圭白院士专家工作站
魏复盛院士专家工作站
△学院实验室
五.师资力量
学院现有专、兼职教师49人,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的27人(其中包含院士2人),博士学位的15人,硕士学位的25人。
由院士专家领衔,具有多年企业经验的高级工程师、相关领域的博士、经验丰富的教学名师主导,并引进以Fida博士为代表的国外高层次人才支撑,组成了专职教师团队。
专家学者
自有教师(部分)
杨昌柱,教授,执行院长
1996年被原电力部选拔为首批跨世纪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电力高校部级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咨询专家。
刘勇,副教授,常务副院长
主要从事电化学分析、光/电化学催化降解、材料化学、生物传感器等领域的研究工作,主持多项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
吕凯波,副教授,副院长
“双师型”教师,荣获第14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高教工科组优秀奖(第1完成人),主持多项省级、校级科研项目。
郑丹,博士,院长助理
主持多项省级科研项目,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水处理技术项目湖北省专家组成员。
乐薇,教授
主持多项省级科研项目,发表论文25篇,其中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14篇,EI收录1篇。
柯斌清,教授
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化学实验室技术项目湖北省集训基地主任。主持国家85攻关课题、75攻关课题等多个科研项目。
杨文婷,副教授
国家执业药师资格,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负责人,主持多项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
六.学术氛围
△学院已成功举办28期“长江生态讲坛”
七.学子风采
学院积极发挥校园文化育人功能,设有”长江生态讲坛”, 开展“环保益起来”系列特色活动,组织各级各类竞赛,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就业有实力、“双创” 有能力、发展有潜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2013—2020年学生在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第一届全国技能大赛、湖北省高校大学生化学实验技能竞赛、湖北省高校大学生生物技能竞赛、湖北省化学化工创新成果报告会、挑战杯等国家级、省级竞赛中斩获60余项奖项;学生公开发表论文25篇。
毕业生考研录取率连续十余年在学校名列前茅,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不断提高。
世界技能大赛
在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水处理技术项目和化学实验室技术项目湖北省选拔赛中,学生黄娇和贺雪晴分别获得第一名。
黄娇在比赛现场
黄娇和贺雪晴赴广州参加国赛,均获得全国优胜奖
湖北工匠杯
学院学生在2019年“湖北工匠杯”技能大赛化学实验室技术和水处理技术项目中共获得3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
学生曾多次在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中荣获全国二、三等奖。
学生荣获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三等奖
学生荣获东风汽车杯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三等奖
学生在湖北省第九届大学生化学(化工)学术创新成果报告会获三等奖
八.团学活动
学院注重打造“第二课堂”,结合专业特色开展“环保益起来”系列主题活动等专业实践,还集中开展学术科技类、公益服务类、文艺类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团学活动,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综合素质。
“环保益起来”主题活动
“环保益起来”之静思湖清理活动
“环保益起来”之寝室风采大赛
公益活动
学院“抗疫”积极分子表彰合影
学生在西藏支教时与学生合影
毕业文艺晚会
党校培训
武汉工商学院网络新媒体中心
编辑:糖不吃
来源: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网站
学校招生工作部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