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已经落下帷幕
在交出人生第一份重要答卷后
考生们即将站在选择的十字路口
寻找自己的热爱与梦想
我们推出细说院景专栏
破除迷茫,坚定方向
帮助大家解答疑惑
选好学院和专业
细说院景,带你总览武体全貌
12期推文,带你预习武体时光
欢迎报考武汉体育学院
今天带你来看“健康科学学院”
1
学院简介
健康科学学院原名运动心理与保健康复系(运动人体科学与心理学系),始建于1989年,是国内运动心理学、运动康复与健康本科专业的最早创办者之一,也是全国最早获得运动心理学、运动医学、运动人体科学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院系。学院现设心理学系和运动人体科学、特种医学、运动康复3个专业教研室。同时,拥有运动人体科学省级重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与运动训练监控省级重点实验室两个科研平台。
健康科学学院注重学科建设和学风建设,强调学科发展与体育相交融,与行业相结合,以学术立院、人才强院,不断提高学术影响力,运动人体科学和运动心理学是湖北省重点学科,现有心理学一级学科湖北省重点(特色)学科。学校1979年开始招收研究生,1986年获运动心理学硕士学位授予权,1994年获运动医学硕士学位授予权,1998年获运动人体科学、应用心理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10年获批体育学一级学科运动人体科学、运动心理学2个二级学科博士授予权,2011年获批心理学一级学科硕士授予权,2014年获应用心理专业学位硕士授予权。2015年获批运动康复二级学科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2016年获特种医学一级学科硕士授予权。学院现有运动人体科学、应用心理学、运动康复、康复治疗、中澳合作项目(体育学类)等5个本科专业。在校本科生1200余人,硕士研究生近百名。学院建立了由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构成的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学院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拥有一支由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楚天学者特聘教授、教学名师、国家体育总局优秀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等组成的师资队伍,具有博士学位比例逾72%。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11人,拥有一支省级科研创新团队。
02
教学科研
学院以本科教学为工作中心,不断更新教育思想观念,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深入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现有1个运动人体科学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运动康复、康复治疗2项省级支柱产业计划、运动人体科学、运动心理学2项综合改革专业以及《运动心理学》、《运动生理学》2门省级精品课程。学院重视科教结合,加强科研平台的建设。学院2010年以来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际合作、省部级等各类科研课逾百项,获得多项教学、科研成果奖和国家发明专利。近年来,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 EI、SCI、ISTP三大检索系统收录论文30余篇。学院建有 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重点教学实验示范中心,湖北省优势学科群“体育教育与健康促进”4个研究方向,以及2个校级研究中心。学院在教学科研的建设成效较好地满足了我国体育、教育、健康服务业等领域对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需要。
学院注重加强国际交流与开放办学,鼓励教师出国进行高水平学术交流,邀请国际知名专家教授到校访问。香港、台湾地区、马来西亚、德国等均有相关院校派遣学生到我院进行校际交流,与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办有运动康复专业2+2联合培养国际班。
03
专业设置
应用心理学(运动心理学)
(专业代码:071502)
本专业的建设始于1984年,当时招收和培养的是运动心理学二级学科的硕士研究生,1986年获批运动心理学硕士学位授予权。是国内最早招收和培养运动动心理学硕士研究生和最先获批运动心理学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位点。1989年在国内率先招收应用(运动)心理学本科生。2011年获批心理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1年获体育学一级学科下运动心理学二级学科博士授予权。2014年获应用心理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目前已经形成本科、硕士、博士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
本专业所依托的心理学科自1990年代起一直被列为省部级重点学科:1993-2001为国家体育总局重点学科,2002-2011为湖北省重点学科,2012-2015为湖北省重点特色学科),2017年被湖北省列为一流学科建设项目(2017-2021)。30多年来,本专业为心理学、体育学领域和机构培养了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专家学者,人才培养数量在全国同类院校名列前茅。
拥有一流的师资队伍,学院现有专任教师16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8人,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7人。专业教师学科背景全面,分别毕业于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科院心理学研究所、北京体育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本专业教师均具有博士学位或在读博士,高级职称教师比例为75%,70%以上的教师具有国(境)外学习经历。本专业教师科研经验丰富,能力突出。多名教师在国内外学术组织担任重要职务。整体实力在全国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
主干学科
心理学、生物学、体育学
主要专业课程
行为神经科学、心理学导论、心理统计学、实验心理学、心理测量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运动心理学、心理技能训练学、运动技能学习和控制等。
修业年限、毕业学分与授予学位
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生正常修业年限为4年(根据学籍管理规定亦可提前1年或延迟1-2年),需修满175学分者方可毕业。其中,必修147学分(包括实践性教学环节46学分),选修课28学分(含通识选修课8学分和专业选修课20学分)。学生修业期满达到毕业要求,颁发本科毕业证书;符合学士学位条件的毕业生,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脑电实验室
近红外实验室
运动人体科学
(专业代码:040204)
武汉体育学院1995年开始招收体育保健康复专业本科生,1998年更名为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作为体育学科的基础之一,本专业在本校有着优良的传统和光荣的业绩,为原国家体育总局重点学科,2000年12月转评为湖北省重点学科。2010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设湖北省“楚天学者计划”特聘教授设岗学科;2014年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获批湖北省重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2016年运动生理学课程获批为湖北省高校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019年获批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项目”,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获批2019年湖北高校省级教学团队。
本专业拥有一批高水平高学历的专业教师。现有教师10名,楚天学者特聘教授1名,教授5名,副教授2名,东湖学子2名,博士学历者占80%,1人获体育总局 “优秀中青年学术带头人”称号,2人获省“新世纪人才梯队第二层次人才”,师资力量雄厚。本专业依托体育教育与健康促进湖北省优势学科群、运动训练监控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及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重点示范中心等优质平台,主要围绕运动训练监控、运动处方、健身指导与健康促进、慢病运动干预等方向开展专业建设及研究工作,已形成相对稳定的教学团队及学术队伍。
现有运动解剖学教学实验室、运动生理生化教学实验室、运动机能评定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体质测量与评价实验室,除满足常规实验教学仪器外,还有较先进的教学科研仪器如表面肌电仪、心肺功能测试系统、动态心电仪、足底压力测试系统、多关节等速训练测试系统等,为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实验条件。并设有多个教学实践基地,能充分满足学生实践需要。
主干学科
体育学、生物科学、基础医学
主要专业课程
人体解剖学、人体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医务监督、体育测量与评价、运动人体机能评定、运动营养学、运动处方等。
修业年限、毕业学分与授予学位
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本科生正常修业年限为4年(根据学籍管理规定亦可提前1年或延迟1-2年),需修满174学分者方可毕业。其中,必修144学分(包括实践性教学环节42学分),选修课30学分(含通识选修课8学分和专业选修课22学分)。学生修业期满达到毕业要求,颁发本科毕业证书;符合学士学位条件的毕业生,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
运动生理学实验室
运动康复
(专业代码:040206T)
武汉体育学院于1995年开设体育保健康复本科专业,2005年全国首批经教育部审批开设运动康复与健康本科专业,2012年更名为运动康复本科专业,2012年经教育部审批与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合作举办运动康复专业本科教育项目(040206TH)。2012年获湖北省教育厅“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2015年全国首批运动康复专业硕士学位、博士学位二级学科学位授予权。2017年成为湖北省“楚天学者计划”特聘教授设岗学科。2020年,运动康复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办学历史早、办学规模大,具备本科、硕士、博士多层次培养体系,依托“体育教育与健康促进”湖北省属高校优势特色学科群、国家体育总局重点实验室、运动训练监控湖北省重点实验室、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利用国际合作办学资源优势,结合体育学和康复医学国际前沿的理念和技术,在继承和发扬“武医”特色基础上,充分体现“体医融合”“体教融合” 等理念,课程体系设置对标国际教育标准,人才培养精准对接健康中国、体育强国、军民融合等国家战略需求,充分发挥校外长期服务国家队备战奥运会、全运会的优势以及体医融合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专业实践平台,专业发展水平在国内处于领航地位。
运动康复专业拥有一流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8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4人,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10人,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为90%以上,80%以上教师拥有海外留学、访学经历。
主干学科
体育学、基础医学、医学技术
主要专业课程
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康复生物力学、临床疾病概要、康复功能评定学、运动康复技术、理疗学、贴扎术、运动损伤防治学、肌肉骨骼康复、慢性疾病运动康复、神经病损康复、中医养生康复等。
修业年限、毕业学分与授予学位
运动康复专业本科生正常修业年限为4年(根据学籍管理条例亦可提前1年或延迟1-2年),需修满170学分者方可毕业。其中,必修122学分(包括实践性教学环节42学分),选修课48学分(含通识选修课8学分和专业选修课40学分)。达到毕业要求的学生,发给本科毕业证书,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毕业生,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康复大厅
康复治疗学
(专业代码:101005)
武汉体育学院康复治疗学专业是2013年经国家教育部审批开设的本科专业,属医学门类医学技术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中西医学基本理论知识,具有扎实的康复医学基础理论和康复治疗实践操作技能,重点突出全面而扎实的物理治疗、传统和现代的体育运动手段特色,能够胜任在体育、医学等领域工作的康复治疗师及综合应用型人才。
我校于1995年开设体育保健康复本科专业,2005年全国首批经教育部审批开设运动康复与健康本科专业,2012年更名为运动康复本科专业,2013年获批康复治疗学专业。2016年获批特种医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是全国最早培养医学类研究生的体育院校。
我校拥有一所社区医院,具有中医骨伤的深厚积淀,以“医体渗透、防康并重、服务健康”为优势,在服务大众及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方面成绩突出,本专业人才长期为各大赛事以及国家各运动队提供科技保障及康复治疗服务,服务的队伍多次取得国际赛事金牌。近年国家大力发展全民健身及运动康复医学,专业人才缺口很大,学生就业渠道多,前景广阔。
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9人,其中17人具有博士学位,5人有海外访学经历。其中楚天学者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国家体育总局 “优秀中青年学术带头人”1人,省“新世纪人才梯队第二层次人才”2人,ACSM-CPT讲师3人,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16人。本专业拥有3个教学实践基地和29个实习实践基地,7个教学科研平台。有一支教学水平高、临床实践经验丰富、科研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师资队伍,近5年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5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4项,横向经费70余万元。发表SCI 40篇,其它核心论文43篇,著作11部。
主干学科
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康复医学
主要专业课程
中医学基础、系统解剖学、生理学、针灸学、推拿学、运动医学、康复功能评定学、运动治疗学、理疗学、神经康复学、肌肉骨骼康复学。
修业年限、毕业学分与授予学位
康复治疗学专业本科生正常修业年限为4年(根据学籍管理规定亦可提前1年或延迟1-2年),需修满167学分者方可毕业。其中,必修127学分(包括实践性教学环节46学分),选修课40学分(含通识选修课8学分和专业选修课32学分)。学生修业期满达到毕业要求,颁发本科毕业证书;符合学士学位条件的毕业生,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智慧教室理疗室
04
就业前景
应用心理学(运动心理学)就业前景主要面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运动队开展运动员心理训练与咨询;政府、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监狱、戒毒所等机构开展心理咨询。
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毕业生就业方向多为:大、中、小学教师(体育老师、运动人体科学教师或教辅人员)、运动队(队医、训练监控科技教练)、 科研院所(体育科学研究)、体育行政部分(健康管理、学校体育卫生)及社区、健身会所、健身机构(运动健身指导)等。
运动康复就业前景在各级运动队、运动康复中心、科研机构、医院、社区、学校、健身机构等部门从事运动损伤康复、肌肉骨骼康复、慢性疾病运动康复、神经病损康复和运动防护等方面工作。
康复治疗学就业前景面向各级医疗机构康复科、康复中心、民政系统、残联系统、疗养院、养老院、社区卫生机构等。
武体新闻中心
信息来源:招生就业处
美编:曹欣怡
责编:孙萌
推荐阅读
●扬帆起航,未来可期|直击武汉体育学院2021届毕业典礼!●细说院景|武汉体育学院体育教育学院●细说院景|武汉体育学院运动训练学院●细说院景|武汉体育学院武术学院●细说院景|武汉体育学院艺术学院点亮“分享”+“点赞”+“在看”,为武体加油!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