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片热土蕴藏着精神富矿,红色故事是最生动的教材。我们可以通过AR技术形式,还原和展示与英烈有关的故事、故地、遗物、回忆等视听元素,让先烈们的传奇故事历经岁月砥砺依然熠熠生辉。”湖北工业大学“传旗”红色公益协会团队技术负责人张皓冉说。
数日前,“传旗”团队到阳新县龙港镇开展调研志愿活动,追寻先烈足迹,挖掘英雄故事,并与龙港镇政府商议携手合作,以AR技术助力龙港宣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
缅怀革命英烈,探寻无名丰碑
阳新县龙港镇地处湖北阳新、通山与江西武宁、瑞昌4县交界处,是底蕴深厚的革命老区。1929年至1930年,李灿、何长工、彭德怀率红五军先后进驻龙港,开创鄂东南革命根据地。
目前,这里保存着鄂东南特委、龙燕区苏维埃旧址和彭德怀旧居等70余处革命旧址,其中有16处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处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当年烈士们的埋骨之地,如今已青山如画,绿草如茵。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传旗”志愿者为革命烈士敬献花圈并三鞠躬,默哀一分钟,向先烈表达深切的哀悼与敬仰之情。
随后,“传旗”红色公益协会展开志愿活动,引导新湖社区教育中心中小学生进行祭扫。
龙港是一片红色的土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指点江山,数千名革命将士为了民族的解放事业长眠于此。步行于烈士墓林中,志愿者看到大多数都是无名碑。据了解,3011名革命烈士长眠于此,其中只有29位有名有姓。
追忆峥嵘岁月,挖掘红色往事
“村村有烈士,户户有红军,山山埋忠骨,岭岭筑忠魂。”传旗”志愿者们深入走访岩泉村,在与当地群众的热切交谈中聆听英雄往事。龙港镇这片热土上流传着许多红色故事,外人却知之甚少。
90岁高龄的陈绪勋老人曾于1987年至1991年担任岩泉村的村支书,他激动地向志愿者们讲述了烽火岁月中岩泉村的红色往事。
“董自羊副团长曾经跟着红八军南下湖南,在1932年4月负重伤。当时医疗物资奇缺,董自羊团长受伤后腿部发炎,因为没有青霉素,只能锯腿,在没有麻药的情况下董自羊团长坚持手术。昏迷三天后,家属要接他回家养病,董自羊毅然拒绝,他说就算是死也要和战友们埋在一起。”英雄团长的壮志豪情深深地震撼了志愿者们。
站在岩泉村6位烈士兄弟慷慨就义的地方,老支书带领志愿者们回顾了一段惊心动魄的热血历史。彭德怀元帅带领红五军、红八军撤军后,设立了红军留守处,岩泉村6人加入了留守处自卫队。反围剿失败后,1932年10月,在外躲避追捕的这6位自卫队成员夜晚回到家中,被国民党反动派抓获,第二天受到严刑拷打,拒不屈服,坚决不肯出卖党组织,最后在附近的荒山中被残忍杀害,英勇就义。
回望峥嵘岁月,志愿者们用心记录下这些鲜为人知的红色故事。“龙港镇的烈士故事并不为人们熟知,许多故事甚至随着老一辈的离去而湮没,‘传旗’红色公益协会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能够慢下来挖掘故事,传播故事,这种精神值得新生代学习。”龙港革命历史纪念馆陈迪河馆长说。
传承英烈精神,AR助力宣传
一座座烈士忠魂的无名丰碑,一段段可歌可泣的英雄往事,激发“传旗”志愿者们决心为龙港镇红色革命文化宣传贡献自己的力量。
“传旗”公益协会团队希望充分挖掘和宣传龙港镇红色旅游的优势,以现代化互联网虚拟宣传模式为媒介,通过媒体AR现实增强技术应用使龙港镇红色旅游的烈士镇旅游的功能服务、管理模式、宣传机制等方面有全新的诠释和改变,借助革命历史的烈士人物典故更加形象、生动、有趣地让革命历史贴近游客和生活,加快红色革命文化的传播、交流以及实现革命知识共享。
张皓冉介绍道:“这种将现代软件工程与AR技术相结合,助力龙港镇宣传当地革命故事和红色精神的现代化互联网宣传模式可以满足游客希望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都可以快速查询和浏览享有湘鄂赣边区“小莫斯科”的龙港镇红色旅游景点资料,进而见证到阳新“烈士县”的红色记忆。”
“而且,我们所构建的红色旅游移动APP是龙港镇红色旅游景点向外打开的另一扇窗口,是潜在游客变为实体景区游客的桥梁,可以更好更广泛的传播龙港镇红色文化,也可以是用来进行远程红色教学的课堂,可以弥补地域性和方式性的限制,是促进龙港镇红色旅游宣传水平提高的有效手段。”张皓冉说。
在同龙港镇政府的洽谈合作中,“传旗”团队的方案得到当地政府工作人员的一致肯定和大力支持。龙港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王义强表示:“以AR技术为代表的科技创新,将为龙港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发展带来全新的机遇和挑战。‘传旗’红色公益协会的方案将促进龙港的文化和旅游的业态空间得到进一步拓展,游客和观众的体验也将得到优化。”
▼
往期精选
▼
今天,我们毕业啦!
湖工大最美毕业照,来了!
推荐阅读
我要上湖北工业大学!
湖工大,想你
湖工大的他们,真硬核!
这个湖工女孩,人生太精彩!
书记、校长为大学生讲党史课
湖工大最可爱的人,是他们!
来源/云上阳新
审核/陈凌 史凡
出品/党委宣传部
为湖工人点赞,点在看吧!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