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伟大的开始,
都源于对信念、使命的坚持。
我们党在长期奋斗历程中,
形成的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
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我们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
无论何时都不能忘却革命精神,
今天就让小编来带大家一起
细数伟大的中国精神吧...
沂蒙精神
从1938年到1949年,在长达12年的革命斗争岁月里,沂蒙人民为革命胜利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奉献,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和模范人物蓬勃涌现。当时沂蒙根据地420万人口,有120多万人拥军支前,20多万人参军参战,10万多革命先烈牺牲在这片土地上。
在硝烟弥漫的蒙山沂水,党和人民军队为了人民利益出生入死、浴血奋战,沂蒙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舍生忘死、奋勇支前,共同锻造了“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
沂蒙精神的内涵
爱党爱军——沂蒙精神的灵魂
开拓奋进——沂蒙精神的主题
艰苦创业——沂蒙精神的品格
无私奉献——沂蒙精神的核心
沂蒙精神的意义
沂蒙精神既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又是推动时代发展,随时代前行的巨大力量。它是革命精神,也是建设精神、改革精神;它是历史的,也是现代的,更是鲜活的,是与时俱进的。从沂蒙精神的生成逻辑来看,它是中华民族精神资源宝库中的重要内容,同时它又鲜明地体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精神本质;它对五千年来中华民族精神在某些层面进行了升华与超越,同时它又鲜明反映了中国共产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部分精神内核和文化品格。从沂蒙精神的文化功能来看,沂蒙精神既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鲜明体现和象征,又是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核心反映,还是21世纪党领导中国人民继续奋发图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柱与精神动力之一。
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
西柏坡精神
西柏坡精神的由来
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坐落于太行山中的河北省平山县。自1948年5月至次年3月间,这里成为当时中国革命的领导中心,大决战期间人民解放军的最高统帅部。从这里,中国共产党走出深山,走向全国胜利,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创建。1948年,人民解放军开始了对国民党军队的战略进攻。在全国胜利即将来临之际,中共中央、人民解放军总部离开陕北,于5月26日到达西柏坡。中共中央五大书记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任弼时齐集于此。
西柏坡精神的内涵
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精神
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
依靠群众、团结统一的精神
西柏坡精神的意义
西柏坡精神,是新时期激励全党的精神力量,也是民族精神之魂的具体体现。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是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传家宝,是党动员全国人民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精神力量,也是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民族之魂。“两个务必”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拒腐防变的重要法宝,对我们党永葆纯洁性和先进性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的执政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只有坚持用“两个务必”教育全党,才能使全体共产党人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才能使我们党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
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
抗美援朝精神
1950年7月10日,“中国人民反对美国侵略台湾朝鲜运动委员会”成立,抗美援朝运动自此开始。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拉开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得到了解放军全军和中国全国人民的全力支持,得到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配合。1953年7月,双方签订《朝鲜停战协定》,从此抗美援朝胜利结束。1958年,志愿军全部撤回中国。10月25日为抗美援朝纪念日。
抗美援朝精神的内涵
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
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
为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
抗美援朝精神的意义
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是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之战;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和人民军队军威,创造了以弱胜强的范例;弘扬和光大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革命精神;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谱写的壮丽凯歌;进一步锤炼了经过严酷战争洗礼的人民军队;为世界和平与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伟大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必须永续传承、世代发扬。铭记伟大胜利,推进伟大事业,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把党锻造得更加坚强有力。
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
北大荒精神
北大荒以美丽神奇、荒蛮富饶而闻名于世。它的可考历史上溯到汉魏时期。“北大荒”之称与《山海经大荒北经》中的“大荒北经”一词相关联,其作为一个地理概念使用的时间,始于19世纪中叶黑龙江地区的开禁放荒之际。当时,原黑龙江省的广大尚未开垦的荒芜地域都被泛指为“北大荒”,是广义上的“北大荒”;而狭义的“北大荒”则指开发较晚的的三江平原地区。
北大荒精神的内涵
不畏艰险、顽强拼搏的艰苦奋斗精神;
解放思想、敢闯新路的勇于开拓精神;
胸怀全局、富国强民的顾全大局精神;
不计得失、勇于牺牲的无私奉献精神。
北大荒精神的传承
弘扬光大北大荒精神,艰苦奋斗与时代共存,富而思进、富而思源、富而不奢、富而不惰;
弘扬光大北大荒精神,勇于开拓与科学结伴,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科技、创新管理;
弘扬光大北大荒精神,顾全大局与祖国同步,胸有全局、服从全局、支持全局、发展全局;
弘扬光大北大荒精神,无私奉献与理想先行,国家至上、服务至上、信誉至上、奉献至上。
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
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
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诞生于上世纪60年代初的大庆石油会战并伴随着大庆油田开发和城市建设不断丰富发展。党和国家几代领导人都对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给予了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
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的内涵
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爱国精神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讲求科学、“三老四严”的求实精神
胸怀全局、为国分忧的奉献精神
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的意义
习近平致信祝贺大庆油田发现60周年指出,60年前,党中央作出石油勘探战略东移的重大决策,广大石油、地质工作者历尽艰辛发现大庆油田,翻开了中国石油开发史上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一页。60年来,几代大庆人艰苦创业、接力奋斗,在亘古荒原上建成我国最大的石油生产基地。大庆油田的卓越贡献已经镌刻在伟大祖国的历史丰碑上,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大力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不断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肩负起当好标杆旗帜、建设百年油田的重大责任,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
红旗渠精神
红旗渠精神的由来
林州是红旗渠精神发祥地,位于河南省西北部,晋、冀、豫三省交界处。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红旗渠,动工于1960年,勤劳勇敢的十万林州人民,苦战十个春秋,仅仅靠着一锤,一铲,两只手,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修成了这全长1500公里的红旗渠,结束了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苦难历史,而且孕育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
红旗渠精神的内涵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这十六个字是在红旗渠修建过程中形成的红旗渠精神。
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是红旗渠精神的根本立足点;敢想敢干,实事求是,是红旗渠精神的灵魂;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红旗渠精神的体现;红旗渠精神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
红旗渠精神的意义
一、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领导干部干事创业的关键。
二、相信和依靠群众,是我们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胜利的力量源泉。
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革命和建设的传家宝,要世世代代发扬光大。
四、坚持实事求是,讲真话、不讲假话,就会无往而不胜。
五、加强党的工作是完成好各项任务的根本保证。
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
焦裕禄精神
焦裕禄(1922-1964) 男,汉族,山东省淄博市人,中共党员。1946年参加工作,生前系河南省兰考县县委书记。
焦裕禄是人民的好公仆,是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同志在兰考担任县委书记时,正值兰考县遭受严重的内涝、风沙、盐碱三害之际,他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的领导工作方法,同全县干部和群众一起,与深重的自然灾害进行顽强斗争,努力改变兰考贫困面貌。1964年5月,焦裕禄因肝癌不幸病逝,年仅42岁。他被誉为“县委书记的榜样”。1966年,他被河南省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
焦裕禄精神的内涵
“焦裕禄精神”概括为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其中,亲民爱民是焦裕禄精神的本质,艰苦奋斗是焦裕禄精神的精髓,科学求实是焦裕禄精神的灵魂,迎难而上是焦裕禄精神的重要内容,清正廉洁,无私奉献是焦裕禄精神的鲜明特点。
弘扬焦裕禄精神
习近平指出,要特别学习弘扬焦裕禄同志“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怀,凡事探求真理、“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的求实作风,“敢教日月换新天”“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奋斗精神,艰苦朴素、廉洁奉公、“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的道德情操。党员、干部把焦裕禄精神作为一面镜子,从里到外、从上到下反复照一照自己,深入查摆自己在思想境界、素质能力、作风形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努力向焦裕禄同志看齐,从今天做起,从眼前做起,从小事做起,像焦裕禄同志那样对待群众、对待组织、对待事业、对待同志、对待亲属、对待自己,像焦裕禄同志那样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努力做焦裕禄式的好党员、好干部。
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
雷锋精神
雷锋精神的由来
雷锋精神,是以雷锋名字命名,以雷锋精神为基本内涵,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革命精神。其实质和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
雷锋精神的提出和弘扬有一个历史的过程。雷锋的感人事迹被报道后,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先后为雷锋题词,纷纷号召向雷锋学习,激励人们学习雷锋的品德、风格、精神,在全国上下掀起学雷锋的高潮。
雷锋精神的内涵
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
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
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
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
雷锋精神的意义
雷锋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英雄模范,具有时代特点和教育意义,具有鲜明的历史转型时期的导向价值。
雷锋和雷锋精神的出现,使英雄模范的成长进入了良性循环。雷锋是通过学习黄继光、董存瑞等英雄成长起来的,英雄就是雷锋前进的引路人,而后来的许多英雄又是通过学习雷锋成长起来、在祖国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的。雷锋的人生模式是人人都能做到的,但又是很难做到的,需要付出终生的努力。
雷锋和雷锋精神的出现,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习近平同志指出,雷锋、郭明义、罗阳身上所具有的信念的能量、大爱的胸怀、忘我的精神、进取的锐气,正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最好写照,他们都是我们“民族的脊梁”。要充分发挥各方面英模人物的榜样作用,大力激发社会正能量,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
“两弹一星”精神
“两弹一星”精神的由来
“两弹一星”,“两弹”,一个是核弹,核弹包括原子弹和氢弹,还有一个是导弹。“一星”就是人造卫星。
上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我国科技工作者依靠自己的力量,仅用了10年左右的时间就创造了原子弹爆炸、导弹飞行和人造卫星上天的奇迹,取得了“两弹一星”事业的辉煌成就,同时也孕育形成了伟大的“两弹一星”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凝聚着科技工作者报效祖国的满腔热血和赤胆忠心,反映出他们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崇高的精神境界,是新时期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断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
“两弹一星”精神的内涵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把个人的理想与祖国的命运,把个人的志向与民族的振兴联系一起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辞辛劳、克服艰难、经受考验
大力协同、勇于攀登:团结一致、求真务实、大胆创新
“两弹一星”精神的意义
1.“两弹一星”工程对中国的安全和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两弹一星”事业的开展,不仅促进了新中国国防事业的发展,而且带动了科技事业的进步,培养了一批吃苦耐劳、勇于创新的科技队伍,增强了全国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也孕育和形成了伟大的“两弹一星”精神。
2.“两弹一星”精神彰显中国人民宝贵精神品格和社会主义制度优势。钱学森曾这样评价:中国固体火箭发动机取得的成绩,完全是靠自力更生得来的,没有外国援助,没有经过仿制的阶段。这是一个伟大的成绩,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同时,每一次原子弹、氢弹、导弹、人造卫星的试验所取得的成功,都是全国大力协同、集智攻关的结果。工业落后的中国在短时间内攻克如此尖端的技术,靠的就是全国的大力协同,靠的就是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这也说明,集中力量办大事,是中国成功的秘密所在,是中国的制度优势所在。
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
坚定红色信念
赓续伟大精神
汲取前行力量
END
文字图片来源于共产党员网
排版:奥沙 康华清、付鑫坤
指导教师:于虹圆
审核:高秀杰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