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和省级以上大学生竞赛获奖160余项,毕业生平均就业率稳定在94%以上,应届毕业生月薪6000元以上就高率达55%……”我校计算机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部找准人才培养切入点,齐心协力奏好“抓创新、重实践、促就业”三部曲,加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助力学生成长成才,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之路。
正如该学部主任王霓虹所说:“学部始终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把实践创新第二课堂作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打造有特色、有温度的信息技术类人才培养模式,营造了‘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
01
党建引领,示范创优是实践创新发展的“指南针”
KEEP LOOKING FORWARD TO GOING TO MOUNTAINS AND SEAS
据学部党总支书记王成全介绍,学部2005年成立了第一个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实验室,16年来不断发展壮大,至今已有13个课外创新实验分室,这得益于学部始终坚持了两项制度。一个是党员责任区制度,充分发挥了党组织的政治保障作用;另一个是实行导师制,为创新实践提供优质师资队伍保障。
学部依托创新实验室建立了教师党员责任区。学部全体党员教师带头组建专业“创新创业实验室”,大力开展大学生课外创新创业训练活动,吸纳在校生达15%以上,1/4以上学生在校期间都经历过创新创业实验室的训练,培养了一大批品德优秀、技术技能过硬的优秀应用技能型人才。2020年1月初,在新冠疫情初始期,党员教师们带领学生们攻坚克难,积极进行大数据技术与应用研究,联合开发了疫情排查系统,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在全校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4月份,获得了黑龙江省互联网+大赛金奖,在我省民办高校中实现了零的突破。此外,学部多人荣获校“优秀共产党员”、“师德先进个人”等称号。教工第一党支部在2018年获得全省百优党支部,2020年被黑龙江省委教育工委批准为民办高校党建“样板支部”。
学部选拔优秀党员教师组建创新创业团队,实行“创新创业导师、大学生党建导师”制度,通过“双导师”的并行培养模式,促进党建工作与创新创业两手抓。14名教师党员全部进入创新实验室,义务指导学生专业学习、品德修养以及重点关注学生当中特殊群体的帮扶和引导工作,改革创新实验教学方法,促进实践教学不断优化,为科技创新实验室的发展打造了一支“生力军”。
02
以生为本,言传身教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催化剂”
KEEP LOOKING FORWARD TO GOING TO MOUNTAINS AND SEAS
为了学生的成长,为了学部的荣誉,学部的教师们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牺牲大量休息时间,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努力。有的老师在学生生病期间,利用业余时间为学生义务补课,还有的老师甚至自己孩子生病住院也没有时间看望、照顾,每每谈起还感到十分愧疚……
受指导教师的影响,在创新实验室,学生们的兴趣被大大激发,他们独立思考并积极动手实践,细心观察记录,善于发现并提出实验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精心设计实验方案,一些奇思妙想在创新实验室变成了一件件看得见的作品,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改变了一批学生的成长轨迹,每年都有20多名学生从茫然和困惑中走出来。
03
以赛促学,勤学苦练是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金钥匙”
KEEP LOOKING FORWARD TO GOING TO MOUNTAINS AND SEAS
该学部在学生课外创新上十分重要的做法,就是始终坚持“以赛代练,以赛促学”,抓出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据学部副主任王涛介绍,学部实验室目前已组建了20余支创新创业团队,在活跃的科创实践氛围下,学生们走出寝室,积极参与科技创新实践在学生中间已渐成风气。
在校内,学部定期举办“青创杯”比赛,通过智能车竞赛等系列活动,以赛代练,激发学生参与的科创积极性。通过年初立项答辩、中期评审、宣讲纳新、年底结题、年度表彰等一系列成体系的工作,激发学习热情,扩大学部科创工作影响面,提升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让学生获得更多满足感、成就感。
走出去,学部鼓励学生们参加全国、全省的各项比赛,让学生们开阔视野,经受检验,以赛促学,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在近几年的全国和省、市级的大赛中,学生们共获得国家级奖项85项,省级奖励75项,校级奖励300人次。短道速滑竞赛编排系统、“AWOD手机蓝牙”LED随显系统等多项创新成果成功转化,产生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毕业生就业专业对口率超过70%,实现毕业生高薪就业、幸福就业。
走进大数据创新实验室,张东岳、单保海老师指导的学生创新团队正在紧张的调试“短道速滑成绩处理系统及录像仲裁系统”项目,他们有信心在2022北京冬奥会上为东方争光添彩。
“抬头”看方向,“沉心”深思考,“俯身”重实践,计算机学部正一步一个脚印,在实践教学的创新路上阔步前行!
来源|计算机学部
图文编辑 | 高 月
图文校对|张思薇
责任编辑| 高 月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