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灾难当教材 上好抗疫救灾思政大课 我院思政课教师这样做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艺考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

2021-8-22 22:29:30 文/吴天翊 图/邹梓涵

关注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近期,我省遭遇极端强降雨和德尔塔病毒的袭击。抗疫救灾中有人乘风破浪,有人保驾护航,有人逆水而行,有人战“疫”向前。

如何把思政小课堂融入社会大课堂?把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和对防汛救灾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融入开学第一课?深化“把灾难当教材 与祖国共成长”主题教育活动,来看看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思政课教师怎么做......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孟昭阳

2021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从湖北武汉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惊心动魄的斗争讲起,强调“'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习近平总书记“'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这一重要命题的提出,不仅为我们进一步办好思政课提供了根本遵循,也为我们进一步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指明了方向路径。

当前,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和防汛救灾的严峻形势,伟大抗疫精神在抗疫救灾中释放出了强大力量,其蕴含的深厚的理论之源、信念之基、是非之度、情感之根,对于进一步深化“把灾难当教材 与祖国共成长”主题教育活动,使抗疫救灾成为加强师生思想政治引领的生动案例和鲜活素材,把抗疫救灾的“大思政课”讲得有温度、有力度、有效度,更好的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思政课教学导向上,要实现小我与大我的贯通。要引导学生在“小我融入大我”中彰显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教育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抗疫救灾,立足各自岗位、矢志为国为民,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在实现为祖国为人民永久奋斗、赤诚奉献的坚定理想中建功立业。

在思政教育广度上,要实现学校与社会的贯通。要以此次主题教育活动为契机,引导学生在追求真理、观察社会中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让青春在为祖国、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在思政教育内容上,要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贯通。通过抗疫救灾“战役”中,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在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怀中,进一步坚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信心和决心。

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充分发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主力军作用,要多方位、多角度进行探索与实践,把战役战场变为现实课堂,把抗疫故事用作教育素材,把抗疫元素融入文化建设,打造高质量的“大思政课”。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李亚慈

接踵而来的灾难在神州大地肆虐,面对突如其来的河南暴雨,面对凶狠狡猾的德尔塔变异株,中华民族再次经受住了灾难的考验。在防汛救灾、灾后重建与抗疫斗争中,更加彰显了各民族人民的团结和坚强。自强不息、坚忍不拔、无坚不摧的民族精神再一次得到迸发、洗礼和升华。

虽然今年的灾难不断,但中国的人心很定,生活有序,为什么?因为通过我国成功的抗洪抗疫,通过中国和西方世界抗疫的对比,比出了我们的党和政府的强大的治理能力和优越的治理体系,比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无比的优越性,在灾难面前,中国人民更加自信。

作为思政课教师,我们要把弘扬伟大抗洪抗疫精神与身边涌现出的先进人物典型事迹相结合,厚植学生爱国情怀,传承民族精神,激励青年学子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我们要用大量鲜活的事实讲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引导学生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雷霞

人间有大爱,风雨见真情。作为一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把习近平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对防汛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与河南抗洪救灾精神相结合,上好开学第一课。

讲准制度优势。面对洪灾,政府有指示,人民有响应。统一思想,树牢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宗旨意识。从政府到民间,从军队到地方,从单位到个人,军民一心,同舟共济,形成强大合力,构成了社会主义大团结大协作的动人画卷。

讲透中国精神。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新时代大学生要发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伟大抗洪精神,不怕困难,顽强拼搏,乐于奉献,勇于担当,自觉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争做时代新人。

讲好抗洪故事。顶风逆雨的战斗,需要每一个人身体力行。防汛救灾中,从国家到军队,从消防员到每一位志愿者们,凝结了众志成城,彰显了守望互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靠的是我们每一个人履职尽责,努力做好每一件小事,尽力完成每一个任务。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周菲菲

作为一名河南籍思政课教师,提到河南省时第一反应会想到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而在近期再次提到河南省时,关键词变成了洪水、疫情、英雄、伟大。面对汛情和疫情的双重挑战,我们要深化“把灾难当教材 与祖国共成长”主题教育活动,坚持从理论到实践,从线上到线下,充分用好战“疫”教材,创新内容与形式,坚持德融课堂,盐溶于汤。

围绕意义深远的特殊教材,讲好初心使命。信心如磐,号令如山。此次汛情、疫情是对黄河儿女的精神风貌的完美认证。在无数党员干部和志愿者的身上,我们看到的是坚如磐石的党性力量,是深入骨髓的爱民情怀,是热血和赤诚、信心和希望。

围绕震撼心灵的思政课堂,讲好中国故事。“中原战区”汛情疫情告急,从快、从严、从实、从细,汛情疫情防控的大网迅速织密织牢,为中原保卫战赢得了宝贵的先机和主动。让我们再次感受到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伟大建党精神!50年前,基辛格访问中国时曾说:“中国总是被他们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用这句话形容现在的中国,恰如其分,直抵人心。

围绕破茧成蝶的逆风成长,讲好青年担当。洪水无情,人间有爱。有人闻“汛”而来,有人“疫”往向前。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坚韧不拔、从容不迫、爱国爱民的奋斗精神和家国情怀,真正与祖国一起成长,用成长的足迹踩踏灾难,让不幸成为通往幸福的桥梁。

希望正在向我们走来。明天的我们,会更加坚强;明天的中原,会更加美好;明天的中国,会更加伟大。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焦璐

思政课教师的首要岗位职责是讲好思政课。当前,我省正面临着汛情刚退,疫情又起的严峻考验,本人虽然不能战斗在抗洪抢险、疫情防控的第一线,但把课堂当“战场”,用灾难作教材,深刻讲好思政课,在学生心灵上播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是我作为一名新时代思政人应有的情怀与担当。

一次次的灾难,让我们见证了中国精神,一种中国人身上有,但其他民族都没有的精神,这种精神是在灾难面前的守望相助,是在危难面前的团结一心。

这不正是新时代理想信念教育的丰富素材吗?这不正是鲜活的、生动的、最好的教科书吗?这不正是一堂堂生动的思政课吗?这不正是“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万岁!伟大、光荣、英雄的中国人民万岁!”的真实写照吗?

广大青年学子在此感召下,涌现出无数以青春之我,护山河无恙的无畏身影。我校2019级某学生,家里被暴雨淹没,却第一时间成为抗洪志愿者,帮助村委统计、搬运物资。面对此次灾害,像他一样,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的学子们纷纷志愿效力,奔赴在抗洪救灾、抗击疫情的道路上,为灾区、为家乡、为国家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因此,把灾难当教材的“大思政课”直抵学生心灵,不仅要进一步激发青年学子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巨大热情,同时还要引导他们深刻思考与践行:如何用青春之我奋力书写新时代的青春答卷。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赵东雪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今年暑假的河南暴雨,紧紧揪动着全国人民的心。作为思政课教师,我们要善用防汛救灾这堂“大思政课”,把灾难当教材,把困难当磨砺,引导青年学生与人民同呼吸,与祖国共命运。

一是要结合防汛救灾中“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的价值取向、党员干部的冲锋陷阵,人民解放军、公安干警、消防救援队的闻令而动,全国人民的积极援助等案例,引导学生坚定制度自信。

二是要结合防汛救灾中涌现出来的感人事迹,如砸车救人的热心市民、借车救下69人的铲车英雄、为灾区捐款捐物的爱心企业等,讲好中国人民不怕累苦、不怕牺牲的精神斗志以及众志成城、顽强拼搏、敢于胜利的英雄气概,引导学生理解并自觉弘扬中国精神。

三是要结合一些青年典型事迹,如跪地救人6小时的青年医生、在抗洪现场收到录取通知书的00后学生以及身边的一些青年志愿者等,引导学生向榜样看齐,勇于担当作为。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秦艳娜

一场灾难就是一场考验,一场灾难就是一堂大课。在抗洪抢险中,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作为思政课教师要善于运用抗灾中蕴含的精神力量和育人元素,把思政课小课堂融入社会大课堂,努力实现大、小课堂的同频共振。

一要阐释好抗洪抢险中体现的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广泛宣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宣传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防汛救灾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的有力行动,加强学生制度自信教育,引导学生坚定学党史、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

二要讲好抗洪抢险中的感人故事。抗灾中有人乘风破浪、有人保驾护航、有人逆水而行,有人积极募捐,我们要情有味地讲好守望相助的抗灾抢险故事,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到,平凡人的每一次挺身而出,以己所长、尽己所能的行动背后,都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鲜活注脚。

三要讲好青年大学生的责任担当。讲好青年大学生在防汛救灾当中闻“汛”而动,冲锋在前,用实际行动守卫中原的青春担当,引导青年学生在大汛大灾面前扛责任、担使命、不负青春韶华。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朱丹果

2021年7月以来,河南省洪水、疫情先后而至。作为思政课教师,如何把灾难危机化为教育契机,讲好思政开学第一课,是每位思政老师需要思考的首要问题。正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思政课不仅是一门知识课、一门通识课、一门理论课,更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一门塑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大课程。

在教学过程中,要向学生讲清楚:第一,要有战胜灾难的信心和决心。面对灾情疫情,政府自上而下进行部署,要讲好中国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形成学生内心的中国道路自信、制度自信,认识到灾难面前“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第二,要学习弘扬中国精神。灾难面前,全国各种力量以不同形式对河南进行驰援,形成强大的中华民族凝聚力。第三,在灾难疫情面前,各高校学子用专业技能、志愿精神践行青年学子的责任担当与社会使命。用典型朋辈事迹感染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用自己的力量展现青春风采。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李博

在这次抗洪救灾中,我们看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中国精神!看到了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中国力量!看到了不怕牺牲、永远冲锋在第一线的军人本色!看到了全国一盘棋、人民生命至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作为思政课教师,要善于发现这些教育元素,善于利用课堂、网络教学平台等多途径、多渠道传播正能量,引导学生积极向党、努力为国,将中国精神内化于心,将中国力量外化于行,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下去。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周玉琦

如何上好开学第一课?是思政教师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真正把思政课讲到学生的心坎里,对青年学生的成长起到引领作用,就是思政课的实效性,思政教学最终达到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坚持“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党史教育进一步深入学习,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的“七一”讲话精神。习总书记首次提出并阐述了伟大建党的精神的深刻内涵和重大意义。

7.20水灾给老百姓的生产生活造成了很大影响,全国各地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积极行动。洪水无情人有情,讲好洪灾中涌现的典型模范故事。疫情防控不能掉以轻心,转发学校的最新信息,告诉同事们和学生少出门,戴口罩,同时也要加强体育锻炼。

教学与国内外时政紧密联系,一是弘扬“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求实、遵纪守法、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精神,把奥运健儿的拼搏故事贯穿到思政教学中,激励学生奋发有为,报效祖国。二是阿富汗政局,阿富汗局势成为大国的博弈场,老百姓生活因为战乱民不聊生。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不仅在经济上带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同发展,中国也是世界和平的稳定器。

艺考相关文章

发现更多好内容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
带你看艺考艺考推送时光机
位置:艺考-河南专科院校-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微高校-院校号-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把灾难当教材 上好抗疫救灾思政大课 我院思政课教师这样做
咦!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它艺考内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