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睡眠时间不足严重危害我国青少年儿童身心健康。其中,中小学生是存在睡眠问题的重要群体,根据国家卫健委的统计数据,我国73%的中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不达标。
最近,教育部发布“睡眠令”,很多小学都做出了改动,不仅重新调整了课程时间,减轻了课后作业的负担。
近日全国各地中小学响应教育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各种中小学生在教室午休床上休息的新闻刷屏了。
(图为新华实验小学校长朋友圈,源自网络 )
为响应教育部发布的《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杭州拱墅区从4月12日起,在部分中小学试点“午休课”,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午休方式,午休时间40分钟左右。试点学校共有6所。
部分学校试点午睡课
育才京杭小学,普通教室一到中午12:40,就会在老师、学生们的配合下“变身”成一间间“小清新”宿舍:
所有桌椅统一堆放至中间区域,蓝色为男生午休区,红色为女生午休区,连折叠午睡垫、窗帘等设施也都进行了对应的颜色搭配……
学生们根据不同颜色分组,迅速找到自己的对应分组,从自己挑选的个性化颜色标识睡眠包中取出暖暖的眼罩、毛毯,在轻柔的睡眠曲中逐渐进入梦乡,开启幸福的午休“躺睡”时光。
其实,中小学生原本也有午休时间,但通常用于学习,尤其是初中。
孩子们如果困了,也只能趴在课桌上小憩,腿麻手麻,睡得不舒服,也不健康。但拱墅区这次试点“午睡课”,是让孩子们舒舒服服躺着睡。
为此,各试点学校充分挖掘现有资源,为学生提供安静舒适的午睡场所。像行知中学,就将阅览室、健身房临时改造成男女分区的“午睡吧”。
(图片来源:中国教育报)
永正实验学校,那些尚未投入使用的空余教室被设置成了“永正学生午睡室”。午睡室内,空调、窗帘、床垫、席子等设施齐备,确保“一人一床”,由班主任、副班主任轮流进行管理。
“学校的睡眠软垫非常舒服,中午睡完觉精神好多了,下午上课再也不会打瞌睡啦!”
据了解,学校还为每一名学生添置了一个“永正学生午睡包”,让他们在这个春暖花开的季节,睡得饱、长得高、学得好。
想睡就睡,实现午睡自由
需要午休的孩子有了午睡场所,那些精力异常充沛、不爱午睡的孩子们咋办?
答案是,“午睡课”只是倡议孩子们自主选择午休模式,并不要求所有孩子都午睡。
例如,在德胜小学,学校根据学生个性化的需求,将有午睡需求的孩子,按照班级安排在二楼两个空教室和音乐舞蹈室进行午睡;确实不喜欢午睡的同学,学校也为他们提供专门场所,由专人管理,可以选择阅读、听音乐等其他休息方式。
试睡两天后,新华实验小学校长胡建芳在学生中进行了调查,发现40%左右的孩子睡着了,37%左右的学生表示虽然这两天午睡时间没有睡着,但是中午可以有休息时间,闭目养神也很不错。23%左右的学生想去图书室看书或者发发呆。
(图片来源:中国教育报,孩子们选择在午休时间阅读)
通过这两天的“试睡”,校长和老师们也提出了不少改进建议:
1. 午睡的时间,建议是五六月份和九十月份,天气太冷,学校达不到午睡的条件。春夏秋三季午睡和中国的俗语也是相匹配的。
2. 午睡的时间不能太短,一般一年级至少需要20分钟左右慢慢入睡,这个时间还不包括准备时间。所以,午间预留一个小时比较合适。
午休究竟有多重要?
午休对孩子很重要,会休息的孩子更会学习!
01
学习最怕打疲劳战
TITTLES
学习是一种高强度的脑力劳动过程,它需要我们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否则将难以保证学习效率。
学习离不开养精蓄锐,不能打疲劳战,必须注意劳逸结合。学生只有保证足够的睡眠,才能保证有充沛的精力,才能提高学习效率。
中午不休息,一方面会使孩子在精神上萎靡不振,提不起学习兴趣,久而久之还会产生厌学的心理;另一方面还会使孩子晚上的学习效率受到影响,不是打瞌睡,就是看不进去书,甚至还会影响第二天上午的学习。
02
中午学习效率最低
TITTLES
有的同学喜欢利用午休时间进行学习,其实,午间不休息很有可能会影响到下午的学习。
有人认为,午间休息是“磨刀不误砍柴工”,说得太好不过了,只有休息好,才能提高学习效率。
要想孩子学习好,健康睡眠少不了!午休对学生益处多多,学习压力缓解了,学习效率翻倍了,记忆力增强了,创造力提高了!
研究表明,中午 1 点是人在白天一个明显的睡眠高峰。这时睡个短觉,可有效刺激体内淋巴细胞,增强免疫细胞活跃性。
养成午睡的习惯,孩子的抵抗力会越来越好,头疼脑热这些小毛病也不会动不动就发生了。
有家长提问,除去午休的时间,学生课后完成作业的时间少了,这样一来负担是否会增大?
官方的回应是:老师会严格控制作业量,请家长做好监督工作,让学生养成合理作息好习惯,三方一起努力,让孩子按时入睡,就能确保充足睡眠时间。
到目前为止,全国多个地方已经开始实行试点推行睡眠课,包括杭州、南京、北京、沈阳等城市,很多家长表示,希望上海也能尽快推进:
不过,也有家长对于“午睡课”不是很认同:
对于学校增设“午睡课”
您赞成吗?
信息来源:中国教育报,部分信息综合自网络
THE END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