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中考的这一整年,都是值得纪念的。
之前一位来自青岛的爸爸,在女儿中考时,用手机和文字记下了女儿这一年间的生活。他把拍下的图片发布在网上后,被很多看到的家长和孩子说“戳中了内心”:
“这是我的女儿,6月,她即将参加中考。”
“这一年来,她房间里的灯,成为了家里最晚熄灭的那一盏。”
“每天早上,女儿在吃早饭的间隙,也得坐在楼梯上读一会儿课本。”
“中午,来不及回家,在校外餐馆解决午饭后,女儿在车上睡着了。”
“晚上,女儿回家学习到11点是常事,要看课本、刷题、练听力……孩子妈妈还要负责答疑。但她学到多晚,我们就陪到多晚。”
“时间一天天地过,去年8月批发的200根笔芯,今年3月就全部用光了。一天写完一根笔芯,那就是得写1万多字,孩子的辛苦可想而知。”
“终于,女儿自己做的倒计时日历迎来了最后一天。”
“学校离家只有4公里,但那天我们还是全程陪考了。看着女儿自信步入考场,我感到很欣慰,又抑制不住地紧张……”
“第一天考完,妈妈在校门口亲了女儿一口。”
“明天还得接着考,晚上,女儿在房间里做最后的复习。”
“下午3点30,女儿完成了中考最后一科历史的考试。”
“回到家后,女儿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初中3年的课本、试卷、练习册都找了出来,准备全部清理掉。”
“看着垒起来比女儿还高的书本,回想着这一年来的经历,再看看如今站在这叠书旁自信笑着的女儿,我相信,未来,她一定能看得比这叠书更高、更远……”
很多孩子说,要中考,要高考,真是太苦了!就像图里那个女孩,每天早出晚归,书不离手,周末一天还要辗转3个补习场地,累得只能在车里打盹。
正所谓 “十年寒窗,百炼成钢”,读书不易,要历经千锤百炼,才能以铁一般的意志面对中高考。
01
曾经视高考为无物的人,
都感受到了现实的残酷
“现行的高考教育制度无法照顾到方方面面,但是却有着基本的公平。应试教育尽管有不足之处,但因材施教的时代迟早会到来。”
“对于中国大部分普通家庭来说,根本没有必要去羡慕英美的教育体系,而应该庆幸在中国。因为相比社会阶层已经非常分明的发达国家,跨越阶层要困难得多。而在中国,只要够努力,孩子依然有很大概率去冲破次元壁,去到更高的地方。”
回想2018年,韩寒在微博上发的这两条微博,确实让人颇感意外。
老实说,这些话根本不算什么石破天惊之语,甚至已经可以说有些老生常谈。只不过这话从韩寒口中说出,却让人又有另一番感慨。
十几年前,韩寒被不少人奉为精神领袖,那时他的言论也很大胆:
“中国愚民教育体制下的题目,会想尽办法把人弄得很蠢,出来就是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很多人认为我是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其实多少人在大学里把时间都浪费掉了,没有去做自己最感兴趣的事业,上不上大学又有什么关系呢?”
那几年,韩寒成为了一种现象,他的书大卖特卖。
一群在上初高中的孩子们,纷纷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对韩寒的拥护和自己对教育体制的不屑。
现如今十多年过去了,那个曾经的新概念作文一等奖得主韩寒,开始从抨击教育体制,到反思当今教育制度的合理性。
只不过全中国只有一个退学,还能成功的韩寒。
曾经那些视高考为无物,并同样猛烈抨击教育体制的学生们,却因为自己当初的举动,感受到了现实的残酷,独自咽下了生活的苦楚。
07年交白卷的考生陈圣章高考后,他做过药品推销、保险公司业务员、公益活动策划、夜总会营销员等工作,每样工作都做不长久,频繁的跳槽。
期间也自己做过些小生意,都以折本告终,只好去酒店打工和给人开车来还债。后来成为了开货车运土方的司机。早上7点开始工作,晚上10点结束,每天都在路上奔波。
08年白卷的吉剑曾是个数学上很有天分的孩子,高考后他一直辗转各地打工。
做过餐馆杂工、当过建筑小工,贴过考研海报,给文化传播公司写过软文;生活上,他睡过公园边的长凳,为吃饭捡过垃圾换钱。
回想起最初几年的打工生活,吉剑泣不成声,认为自己毫无尊严,“像狗一样活着”。
02
不读书,你拿什么和别人拼?
财富还是智慧?
经验还是人脉?
现在的社会现状,混在最底层的绝大多数都是没有读过书的,那些成功的人真的是万里无一,而且依靠他们的情商,读不读书是没有太大区别的。
你读一万年书,也拼不过一个韩寒,但是他不上学,却比我们学的还要凶猛。
很多人说现在阶层板结了,其实此前更板结。所以高考才真正的结束了那种板结。不管是什么身份,你如果分数靠谱,就总能往外走。
“没有高考你拼得过富二代吗?”
这是非常事实的东西。尽管高考有很多毛病,但起码现在还是最公平、最给人希望的一条路。
但是孩子们不这么想,条条大路通罗马,上不了大学也没什么,将来肯定也能干出个样子来,不一定会比那些考大学的同学混的差。
孩子,你是哪来的自信?不考试,不上学,你还有多少东西可拼?
03
考试不是唯一的路,
却是最公平的那条路
虽然很多人认为考试制度不合理,一考定终身,让孩子失去了乐趣,失去了自由,也限制了创造力。
可是,正是考试,让大多数孩子拥有了公平竞争的机会,不管你出身如何,长得怎样,父母是谁,只要你成绩足够好,你就有机会上好的大学,长更多的见识,认识更多的人,过上相对好的生活。
在成绩面前,人人平等,这是很多孩子改变命运的重要一环。
有的孩子,不知道哪来的自信,认为即使学习不好,考试成绩不好,自己也能过上想要的生活。这种自信来源于什么?是综合素质还是你的见识?
作为大多数普通家庭出来的孩子,不拼考试,你要跟人家拼素质和见识,你的底气在哪里?
考试是一个筛选机制,在这条道路上,必然有人闯过去,有人闯不过去。
有人说,我天生不适合学习,但我别的方面能力突出,我善于经商、我情商高等等,我以后的发展机会也很大。
一个人学习不好,更多的体现了他的综合能力,比如他的耐力、他的意志、他的学习习惯、他的反思能力、他的抗挫折能力,用天生适不适合来作为借口,恐怕不大合适。
毕竟,拿出十多年的时间专门进行学习这件事,在这件事上你表现的很差,你凭什么觉得自己其他方面就能行?
以前,我们天真的认为,学习好的都是书呆子,除了学习什么都不会。可是,后来我们发现自己错了。
考试,对大多数孩子来说,是最值得去拼的一件事。
虽然,在一些人那里,考试不一定是最好的路,但对大多数孩子来说,它是。
孩子, 希望你在最该学习的年龄,努力去拼一拼,将来的你会感谢现在的自己!
(图源:青岛日报)
关于#读书的苦#
你有什么想说的
欢迎留言讨论~
THE END
很多家长说不能及时收到消息
因为公众号不再按时间推送
为了确保你能及时收到公众号消息
可以点击【赞】和【在看】
点这里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