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云初起日沉阁
山雨欲来风满楼
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的白色恐怖中
1927年4月27日
中国共产党毅然在武汉召开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这次大会都做出了哪些影响深远的决策呢
快来和工小商一起学习吧
危急关头
随着北伐战争的节节胜利,北洋军阀势力分崩离析,从根本上动摇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在中国的反动统治。
帝国主义列强为了维护其在华利益,一方面公然以武力威胁,积极准备干涉中国革命;另一方面,帝国主义列强“还用软的办法,从国民运动堡垒中诱惑所谓稳健分子,所谓温和派,和他们妥协,以打击所谓急进派,根本削弱革命势力,破坏国民运动的联合战线”。
在中国共产党内,一些领导人对时局潜伏的危机也有所警觉。1926年12月,周恩来发表《现时政治争斗中之我们》,指出:“要有冲突,必是革命的工农群众与和帝国主义敌人妥协的资产阶级的冲突;要有分裂,必是革命的国民党左派和共产分子与不革命的右派分子分裂”。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1927年3月20日,国民政府迁往武汉。中国共产党的大部分四届中央委员,陆续集中到了武汉。以汪精卫为首的武汉政府虽然高喊“打倒新军阀,开除蒋介石党籍”,但在行动上已日益右转。
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毫无准备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开始了所谓的“清党运动”。
4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丁家桥前江苏省议会举行大典,发表《定都宣言》,成立南京国民政府。至此,全国出现了南京国民政府、武汉国民政府、北洋军阀政权并立的局面。
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的当天,成立“清党委员会”,决定于即日起在其统治区域内全面“清党”。
党的五大就是在这种非常状态下召开的。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中共五大
会议主题
1927年4月27日,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武汉市武昌都府堤20号的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附小开幕。这里也是湖北早期党组织的创建人、中共武汉地委领导人陈潭秋以教书作掩护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
出席党的五大的代表有:陈独秀、蔡和森、瞿秋白、毛泽东、任弼时、 刘少奇、邓中夏、张国焘、张太雷、李立三、李维汉、陈延年、彭湃、方志敏、恽代英、罗亦农、项英、董必武、陈潭秋、苏兆征、向警予、蔡畅、向忠发、罗章龙、贺昌、阮啸仙、王荷波、彭述之等82人,代表着全国57967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罗易、多里奥、鲍罗廷、维经斯基等出席了大会。
大会的主要任务是接受共产国际执委会第七次扩大会议关于中国问题的决议案,纠正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并决定党的重大方针政策。
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旧址
会议议程
陈独秀主持开幕式,并代表上届中央委员会作了《政治与组织的报告》。
报告的整个基调是右倾机会主义的,既没有正确地总结经验教训,也没有提出挽救时局的方针和政策,并为过去的错误进行辩护,继续提出了一些错误的主张。陈独秀报告之后,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罗易作了题为《中国革命问题和无产阶级的作用》的讲话。
接着,大会代表对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作了一定的批判。瞿秋白把自己写的批判陈独秀错误的《中国革命中之争论问题》的小册子,印发给大会代表,并作了系统发言。蔡和森在发言中指出: 中国小 资产阶级政党(国民党)过去之弱点及现在动摇,说明能领导革命到底并取得胜利的只有无产阶级政党。
毛泽东批判了陈独秀在对待农民问题上的错误, 主张把农民组织起来,武装起来,迅速加强农民的斗争。
Z
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场
选举产生党的中央委员会
大会选举了新的中央委员会。当选的中央委员有:陈独秀、张国焘、蔡和森、周恩来、李维汉、李立三、瞿秋白、刘少奇、苏兆征、张太雷、阮啸仙、任弼时、陈延年、罗亦农、贺昌、向忠发、彭湃、项英、彭公达、赵世炎、恽代英、谭平山、彭述之、罗章龙等29人。
候补中央委员有:毛泽东、陈潭秋、陆沉、黄平、李震瀛、袁达时、林育南、吴雨铭等11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仍由陈独秀担任。
“五大”虽没能完成从危难中挽救革命的使命
但却是幼年中国共产党
探索中国革命道路艰难历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要争夺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
通过《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案》等
5月9日,大会议程的最后一天,通过了《中国共产党接受共产国际第七次大会关于中国问题决议案之决议》《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议决案》《对于土地问题决议案》《对于职工运动决议案》《对于组织问题决议案》《对于共产主义青年团工作决议案》以及《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第一次提出要争夺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
五大是在革命紧急关头召开的,虽然五大召开后不久,大革命就遭到了惨重失败,但是大革命的失败并不能抹杀五大在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中的积极作用。
党的五大第一次提出要争夺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会议还提出了争夺领导权的具体办法。
提出了彻底实行土地革命的主张
大会明确指出:必须彻底实行土地革命,才是革命胜利的唯一保障。《土地问题决议案》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以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决议的形式肯定了“无代价的没收地主租与农民的土地,经过土地委员会,将此等土地交诸耕地的农民”。
1927年8月,中共中央在《关于湘鄂粤赣四省农民秋收暴动大纲》中明确指出,暴动的目的是要“实行中央土地革命政纲”。这个“中央土地革命政纲”就是五大通过的《土地问题议决案》。
第一次强调在南方坚持与发展革命根据地
五大批判了鲍罗延、陈独秀等人的“西北学说”。大会决定:“党有一个目前重要的任务,就是在湖北、湖南、江西、广东、广西、福建、浙江诸省,毫不留情地与反动势力作战。这个任务的完成,其意义是在很大的地域上建立革命的民主政权,这地域在社会情形及经济上都是合宜的。这样可以铲除封建资产阶级消灭革命的企图”。
在党的组织建设上取得许多创新成果
(1)五大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使用“中央委员会”的称谓,以取代二大党章所规定的“中央执行委员会”,并沿用至今。
(2)五大选举周恩来、任弼时、李立三、彭湃、赵世炎、罗亦农、陈延年、陈乔年、刘少奇、恽代英等为中央委员,选举毛泽东、陈潭秋、郭亮、林育南、李震瀛等为候补中央委员,为八七会议和土地革命作了最重要的组织准备。
(3)五大选出中央委员会后举行了五届一中全会,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选举产生中共中央政治局。
(4)五大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成立以王荷波为书记的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规定监察委员“得参加中央及省委员会议”。
(5)五大党章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明确规定:“党部的指导原则为民主集中制”。五大通过的《组织问题决议案》明确指出:“中央应该强毅地实行集体的领导”。
党的五大虽然批评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
但是对一些迫在眉睫的重大问题
都没能作出切实可行的回答
然而,用发展的眼光看
会议依然作出了一些影响深远的决策
对后来的革命运动和党自身的发展
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一个个决议案的颁布
一次次大胆的创新
不断变化上下求索的救国精神
亘古不变初心不改的为人民服务
即便经历狂风暴雨
依旧屹立于神州大地
这,便是我们的中国共产党!
编辑/薛宏健
图片/百度百科 搜狗百科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校审/陈卓
终审/李仙儿
监制/李红梅
郑州工商学院融媒体中心出品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