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5351字,阅读时间约为6分钟~
在这个峰会上,
习近平阐述了中国主张
河大师生热议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气候峰会上重要讲话精神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万物一体,天人合一,生态环境同我们人类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保护生态环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党的十九大报告为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做了整体布局,描绘了美好蓝图。
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通过打造一批校园生态文明建设优秀品牌,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引导大学生知环保、行环保,为生态环境保护队伍注入新活力。同时,新时代,科学技术是促进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有力武器,努力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养、让科技助力环保新征程,也是学校工作中的要事。
——副校长 冯淑霞
习近平主席在气候峰会上的讲话高屋建瓴、意义重大,我们深受鼓舞、倍感振奋。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文明是人类在发展物质文明过程中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成果,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广大群众的共识和呼声。
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要积极投身社会环保事业,结合地理学科优势,以世界地球日为载体,结合时代主题开展“传百年星火,守绿水青山”——“球”生之路——4.22地球日系列活动,通过多样的展示形式和强有力的宣传力度在全社会范围内推进环保理念,致力于把绿色带到世界每一个角落,让绿色流入人们心中。
——环境与规划学院院长 傅声雷
中方应邀参与此次领导人气候峰会是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传递中国声音,表达中国态度,提出中国方案的重要举措。中国始终坚持坦诚、深入、建设性的沟通交流,在人类生存发展问题上保持积极态度,这不仅贡献了中国方案也展现了大国风范。推动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是习近平总书记应对国际复杂挑战、着眼于世界前途和人类发展提出的中国方案,也是中国与世界共同解决气候问题的理论支撑基础。
——环境与规划学院党委书记郑洪涛
总书记的讲话向各国发出积极的信号,展现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坚定决心和重信守诺的责任担当。中国始终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事业的积极参与者,作为负责任大国,向世界展示了保护环境、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决心,无疑将增强国际社会共同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信心。“众力并,则万钧不足举也。”应对气候问题,必定要同舟共济、守望相助,坚定践行多边主义,努力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环境与规划学院2019级本科生刘正笛
应对气候变化是全人类共同的事业,是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关乎人民福祉,关乎人类未来。在面对气候变化这一全球性危机,中美双方求同存异,顾全大局在气候问题上达成合作,不仅有利于中国实现双碳目标,还有利于美国逐步发展“绿色经济”,改善因疫情影响的制造业发展问题。习总书记的讲话充分彰显中国将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做出更大贡献、增添中国动力的决心和信心,其他各国应同中国一道化挑战为机遇,造福后代。
——环境与规划学院2018级本科生陈冠宏
“万物各得切和以生,各得其养已成”,习近平主席在4.22日的气候峰会上指出气候变化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严峻挑战。面对全球环境治理前所未有的困难,国际社会要以前所未有的雄心和行动,共商应对气候变化挑战之策,共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道,勇于担当,勠力同心,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让我感受到了中国作为大国的担当。4.22是世界地球日,也是我们环境与规划学院开展地球日活动的时间,地球日活动的举办响应了时代号召,有利于提高河大学子及社会的环保意识,为我们共同的绿水青山做出贡献。 逐梦道路无坦途,破浪前行须奋进,正如我们本次活动的主题“传百年星火,守绿水青山”,我们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坚持绿色发展,共创绿色中国。
——环境与规划学院2020级本科生张筱昀
从对“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构建,到对“缩短达到碳中和时间”的承诺。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2日晚在领导人气候峰会上的讲话,不仅令我感受到我国“勇于担当,戮力同心”的大国气度,还让我对当前环境问题的严峻有了新的认识。为倡导“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我院同于22日开展了“‘球’生之路”地球日主题活动,活动中浓厚的环保氛围令我备受感慨。就像主席讲话中“要想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一样,保护环境利在千秋,只有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才能谋划地球之未来!
——环境与规划学院2020级本科生朱铭
河南大学举行
2021年4.22地球日系列活动
4月22日,正值第52个“世界地球日”,由河南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共青团河南大学委员会主办,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承办的“‘球’生之路--4.22地球日系列活动”在河南大学金明校区马可广场举行。河南大学副校长冯淑霞,河南大学学生处处长、党委学生工作部部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主任王友成,河南大学新闻中心副主任赵晓芳,河南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副部长刘婷,河南大学团委副书记李平,环境与规划学院院长傅声雷,环境与规划学院党委书记郑洪涛,环境与规划学院副院长潘少奇出席本次活动,开幕式由环境与规划学院党委副书记徐小军主持。
本次地球日活动以“传百年星火 守绿水青山”为主题,通过前期宣传在全校范围内组织开展“荧光夜跑”“赏金猎人”“‘衣’旧换新”“环保十四天”打卡等活动,向广大师生宣传环保理念,为本次活动的正式开展预热。
上午十一时,冯淑霞为本次活动致辞:“2021年,是河南大学‘双一流’建设的攻坚之年,也是深化全面综合改革,推进内涵发展的关键之年,我们也将迎来河南大学建校110周年,我们要切实做好各项工作,以生态文明建设优异成绩为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华诞献礼。”
傅声雷表示:“在‘十四五’时期,继续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自觉将经济社会发展同生态文明建设统筹起来,努力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多赢是一件要事,更是一件大事。”
王友成为环保志愿者授旗,随后,郑洪涛宣布"球"生之路—4.22地球日系列活动正式启动。
本届地球日系列活动在往年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宣传方法,结合时代主题,创新环保形式,丰富活动内容,拓宽宣传阵地,助推环境保护浪潮再上新台阶。千代环保筑华梦:当限塑过杆撞上隐秘的角落,塑料分类玩转小黑箱,再来到转转垃圾分类站与垃圾分类摩擦出激烈的火花。壮美山河灿万宇:环保科举让同学们体验中举的快乐,而地理拼图到八大行星投球游戏,再到消逝的暗夜月壤的月地之旅,多维度的跳跃,从中国到世界再到太阳系,让大家体验不一样的星际世界。绿水青山骛宏篇:“气象心情”——天气瓶 DIY,环保风格,由你DIY,携护家园,寄语人间,从天气瓶到服饰,环保DIY到手写寄语,向同学们宣传地球日理念,呼吁大家保护生态和绿色。自然万物享和谐:以我之手,展叶之美——叶拓 DIY;送你一朵中国棉花,愿我中国锦上添花;动植物标本展,与我一起,认识世界。活动在追风骑行摄影展中落下帷幕,为地球日系列活动划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2021年恰逢第一个百年目标收官之年,站在“两个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事业从萌芽起步到蓬勃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增强。但生态文明建设依旧困难重重,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努力谱写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仍需努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征途漫漫,唯有奋斗,我们通过奋斗,披荆斩棘,走过了万水千山,我们还要继续奋斗,勇往直前,创造更加灿烂的辉煌。”
不忘来时奋斗路,阔步环保新征程。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地球日系列活动到今年已经举办了30届,曾荣获教育部第八届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评选二等奖、河南省第一批高校校园文化知名品牌重点建设项目、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第一届大美学工“十佳优秀学生工作品牌”、河南省高校第四届“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一等奖等多项国家级、省级校园文化建设奖项,先后被央视《新闻联播》“人民网”《中国青年报》《China Daily》等60余家媒体报道。
根据河南大学精神文明创建工作部署,环境与规划学院结合学科优势特点,联合社会公益力量,将地球日系列活动提升至新的高度,并利用地球日系列活动契机,营造积极、益趣的环保文化氛围,大力宣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带动广大师生和社会公众自觉践行环保理念,为落实国家政策,坚守生态文明阵地,树立生态红线观念,探索环境保护新路,推动我国可持续发展事业迈上新台阶贡献力量。
SPRING
END
长
期
征
稿
河大新媒致力于
讲好河大故事
传播河大声音
弘扬河大文化
传承河大精神
欢迎提供文字/图片/视频/创意作品等
投稿邮箱:hedaxinmei2018@126.com
大家都在看
审核:赵晓芳
责编:赵 雪
整理:刘辰辰 徐小军
排版:魏钰宸
校对:薛惠杰
声明:“河南大学”微信公众号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
长按关注更多精彩内容
分享,点赞,在看!
传百年星火 守绿水青山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