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一颗初心 情系教育

中原科技学院ZIST,艺考

中原科技学院ZIST

2021-4-16 23:38:51 文/施耀 图/丁静雯

关注

中原科技学院ZIST

“那是光明日报社给孩子们的助学金,还有给他们的衣物。”---张君华

01|协调建立扶贫工作机制---切实解决囊谦人民所需所急

囊谦县地处青藏高原腹地,全境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藏族占总人口的98%以上,是玉树州的人口大县,也是国家深度贫困地区。作为光明日报社机关党委组织处处长、扶贫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的张君华同志,自2011年开始负责报社的扶贫工作以来,她不顾个人安危,一心与囊谦人民风雨同舟,携手走在扶贫路上。她8年如一日,努力克服高原缺氧、山高路远、地处偏远等恶劣的自然环境条件,先后赴高原走访调研20多次,尽职尽责推动实施扶贫工作100多项,热心联系帮扶贫困学生近1000余人...... 。同时她根据囊谦发展需求,结合报社优势,用心谋划推动扶贫工作,在报社逐步形成全员扶贫等一系列帮扶工作机制。张君华同志用心血和汗水赢得了囊谦人民的爱戴和尊敬,成为囊谦人民心中和蔼可亲的“张大姐”,成了他们的“自家人”。

中原科技学院ZIST

02|8年如一日、20多次奔赴高原---深入扶贫一线了解情况

第一次来到囊谦县,高寒缺氧,头疼、呼吸困难等一系列高原反应症状纷纷袭来,但张君华同志并没有因此而退缩,而是迎难而上,带着氧气瓶入村入户了解情况,坚持完成了第一次调研工作。在囊谦的第一次经历并没有让张君华同志打退堂鼓,反而对她的内心触动很大,尤其是那些藏族牧民艰苦的生活条件以及淳朴善良的性格激励着她暗下决心:“一定要尽己所能把囊谦县的扶贫工作做好,给藏族人民送去光明和温暖”。就这样她八年如一日,20多次奔赴高原没有一丝怨言。

中原科技学院ZIST

03|帮教助学、培训扶智---切断贫困代际传递

发展教育脱贫一批”是党中央部署的一项的重大任务。2015年,张君华同志不仅帮扶了2名贫困生,还动员身边的同学、朋友一起帮扶了30多名学生。几年来帮教活动不断辐射扩大,很多人主动和她联系“认养孩子”,甚至扩大到中直机关单位的同事以及热心企业,大多数帮扶者一帮就是六年,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有时,张君华同志帮扶的囊谦学生会给她打电话,听到他们用不太流利的汉语叫“张妈妈”时,她总是忍不住流泪,感慨自己扶贫路上做的太少。

为更好解决囊谦县教育资源贫乏问题,张君华同志一方面利用报社紧密联系知识分子与高校的优势,每年组织培训囊谦县九乡一镇基层干部和专业技术骨干约100名。另一方面与“互+计划”对接,为囊谦县引入了一条大规模、低成本、可持续、可复制的教育扶贫新模式。

中原科技学院ZIST

一年一场雪,从冬飘到夏。连年的大风,刺骨的严寒,连高原动物都不敢随便出窝。课余时间,孩子们只能蜷缩在屋里,不敢迈出房门半步,手上的冻疮也没有好过。

囊谦市委宣传部部长索南扎西曾任过这里的党委书记,深知寄宿小学的艰苦。有次,他跟张君华聊起这件事,张君华心里咯噔一下,不能再让孩子们受苦。她下定决心,要给孩子建个暖和的“阳光房”。

钱从哪里来?这是摆在张君华面前的一道难题。光明日报社能拿出的资金有限,支撑不了这样的大项目。报社没钱,那就到社会上去筹钱。

俗话说好事多磨,光明日报社广告公司按照编委会要求,一直在推进文化扶贫工作,他们联系的启明公益基金会,正在寻找合适的扶贫项目。得知张君华的想法后,启明基金会立刻答应出资170万。

如今的阳光房,窗明几净,四面透亮,像一个巨大的玻璃罩,紧紧扣在高原大地。屋外寒风呼啸,屋内温暖如春。

听说君华妈妈和启明基金会的人要来,孩子们特意准备了节目。“听我说,谢谢你,因为有你,温暖了四季……”看着孩子们的舞蹈,张君华的眼泪直流。冬日暖阳下,一个个鲜红的脸蛋,像清晨带露珠的苹果,又似山间刚绽放的野花,那么娇嫩,那么动人。“那一刻,感觉做什么都是值得的。”张君华说。

中原科技学院ZIST

世界减贫史奇迹的背后,是数百万名基层工作者在奔跑,在呼号,在奋斗,争分夺秒,不舍朝夕。致敬每一个在脱贫攻坚战役中默默付出的人!

精彩推荐

1.你的春日限定花园已上线

2.中国共产党百年述职报告

来源|文艺报 光明网

编辑| 莫 婧

校对| 何姝琪

审核 | 宋蕊妤

艺考相关文章

发现更多好内容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
带你看艺考艺考推送时光机
位置:艺考-河南本科院校-中原科技学院-微高校-院校号-中原科技学院ZIST-脱贫攻坚|一颗初心 情系教育
咦!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它艺考内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