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百年 · 今日学
--第六期
重要论述
1926年1月10日毛泽东在《政治周报》第四期发表《国民党右派分离的原因及其对于革命前途的影响》一文。文章在时代条件、斗争目标等问题上,把中国的国民革命同以往的民主革命区别开来,为中国共产党后来明确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提供了思想条件。文章指出:十八世纪末期至十九世纪中期欧、美、日本资产阶级反抗封建贵族阶级的民主革命,与十九世纪末期至二十世纪初期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小资产阶级、半无产阶级、无产阶级合作反抗帝国主义及其工具官僚、军阀、买办、地主阶级的国民革命,性质完全不同。欧美和日本等国的革命,乃资产阶级一阶级的革命,其目的是建设国家主义的国家即资产阶级一阶级统治的国家,而中国现阶段的国民革命,乃小资产阶级、半无产阶级、无产阶级这三个阶级合作的革命,其目的是建设一个革命民众合作统治的国家。这篇文章收入《毛泽东文集》第一卷。
1938年1月11日毛泽东修改校正的《论抗日游击战争的基本战术——袭击》一文在《解放》第二十八期发表。全文分为三个部分:一、袭击是游击战争的基本作战形式,二、袭击战术的要领,三、袭击行动之敌。第三部分提出了十八条袭击行动敌人的方法。文章指出:以上十八条,抗日游击部队应该加以研究。但一切战术都以适合情况为原则,文字条文仅能作为实战的参考,不能死板应用。抗日战争中一定有许多新的可贵的经验,胜过过去文字条文的东西,希望大家共勉,战胜日本帝国主义。这篇文章收入《毛泽东文集》第二卷。
1945年1月10日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劳动英雄和模范工作者大会上作题为《两三年内完全学会经济工作》的讲话。讲话论述经济工作的重要性,强调发展经济必须从所处的农村环境出发,指出:我们的思想要适合于目前我们所处的环境。只有注意使我们的思想完全适合于我们所处的环境,然后才能使我们的工作样样见效,并迅速见效。如果我们脱离今天的实际情况,做起来不是效率快慢的问题,而是老碰钉子,根本没有效果的问题。这篇讲话收入《毛泽东选集》第三卷。
1955年1月10日毛泽东审阅中共中央关于统一战线工作的指示稿,加写了关于又团结又斗争的内容,指出:在强调加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任务的时候,不要忘记又团结又斗争的原则。认为在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中可以只要团结,不要斗争的想法是完全错误的。我们的任务是:既要反对关门主义的“左”的偏向,又要反对同错误思想和平共居的右的偏向。
1962年1月11日至2月7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扩大的工作会议。出席会议的有中央、各中央局、各省市自治区党委、地委、县委、重要厂矿党委及军队的负责干部七千余人(又称“七千人大会”)。这次会议的主要目的,是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十二年特别是最近四年来的工作,统一全党的思想认识,加强党的民主集中制,以便进一步纠正“大跃进”以来工作中的错误,切实贯彻调整国民经济的方针。这次会议规模之大是党的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它虽然未能从根本上纠正“左”的指导思想,但对纠正实际工作中的“左”的错误,贯彻调整方针,促进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还是起了重大作用;对发扬党内民主,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也有很好的影响。
会议于一月二十七日印发刘少奇代表中共中央提出的书面报告。这篇报告比较系统地初步总结了“大跃进”以来经济建设工作的基本经验教训,指出一九五八年以来的主要缺点和错误是:(一)工农业生产的计划指标过高,基本建设的战线过长,使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比例关系,消费和积累的比例关系,发生了严重不协调的现象;(二)在农村人民公社的实际工作中,许多地区,在一个时期内,曾经混淆集体所有制和全民所有制的界限,对集体所有制的内部关系进行不适当的、过多过急的变动,违反了按劳分配和等价交换的原则,犯了刮“共产风”和其他平均主义的错误;(三)不适当地要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许多完整的工业体系,权力下放过多,分散主义的倾向有了严重的滋长;(四)对农业增产的速度估计过高,对建设事业的发展要求过急,因而使城市人口不适当地大量增加,造成了城乡人口的比例同当前农业生产水平极不适应的状况。报告指出:造成这些缺点和错误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我们在建设工作中的经验还很不够;另一方面,是由于几年来党内不少领导同志不够谦虚谨慎,违反了党的实事求是和群众路线的传统作风,在不同程度上削弱了党内生活、国家生活和群众组织生活中的民主集中制原则。报告提出:对于当前实际存在着的困难,应该有足够的估计。共产党人在困难面前的唯一正确的态度,就是认真地研究困难产生的原因,寻求克服困难的办法,集中一切力量去战胜困难。
当天下午,毛泽东主持全体会议,刘少奇对书面报告作说明和补充。关于形势,他指出:实事求是地讲,国内的经济形势是有相当大的困难,原因不外是两条:一条是天灾,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还有一条,就是一九五八年以来我们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过去我们经常把缺点、错误和成绩,比之于一个指头和九个指头的关系。现在恐怕不能到处这样套。全国总起来讲,恐怕是三个指头和七个指头的关系。还有些地区,缺点和错误不止是三个指头。全国有一部分地区可以说缺点和错误是主要的,成绩不是主要的。关于集中统一,他着重谈了加强中央集中统一和发挥地方积极性的问题,强调国家计划和地方计划必须统一起来,必须把地方和部门计划纳入国家计划之中。关于党的作风,他突出谈了实事求是问题,强调全党要实事求是地承认缺点和错误,要总结经验,要善于学习;对近年来提出的“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左”比右好等不正确的口号和提法提出批评;号召全党和各级领导干部发扬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调查研究,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从实际出发来拟定政策、拟定计划,拟定措施。
此后,二月八日,刘少奇在会上建议,把他的书面报告第二部分“关于集中统一”,改为“加强民主集中制,加强集中统一”,把毛泽东在会上讲的关于民主集中制的意思加进去。他指出:这几年,我们吃了不调查研究的亏,吃了不讲民主的亏。这是一条很大的经验教训。要形成一种能够畅所欲言的空气。党内如此,党外更应如此。无论如何不能以党代替政府,代替工会,因为党员总是少数。要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作用,通过这个制度去实行人民的民主。会后,由刘少奇主持,对他在七千人大会上的报告和讲话再次作了修改,增加了关于加强民主集中制的论述。刘少奇的书面报告和口头说明分别收入《刘少奇选集》下卷。
1964年1月11日邓小平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作形势报告,提出我们制订的方针、政策要有利于发展生产力,有利于实现四个现代化。报告指出:衡量我们工作做得好不好,要看我们能不能发展生产力,能不能比较快地实现四个现代化。在今年、明年两年的调整时期,在第三个五年计划时期,第一是搞吃穿用,第二是搞基础工业,第三是搞国防,要以这三点为纲,来制订我们的计划。
2001年1月10日江泽民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讲话指出,要在全社会大力宣传和弘扬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不懈奋斗的精神,强调要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
党史回眸
1925年1月11日至22日
中共四大在上海召开。出席大会的代表20人,代表全国994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参加会议。大会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和工农联盟问题,对民主革命的任务作了比较完整的规定。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大会宣言》、《中国共产党第二次修正章程》和11个决议案。大会选举产生由9名委员和5名候补委员组成的中央执行委员会。随后召开的四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了中央局,陈独秀为中央执行委员会总书记。
1938年1月10日
晋察冀边区军政民代表大会在冀西阜平召开。这是敌后第一个由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性质的抗日民主政权。会议经民主选举成立了晋察冀边区临时行政委员会,宋劭文为主任。它的中心区域在平绥、平汉、同蒲、正太四条铁路之间,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1946年1月10日
中共代表与国民党政府代表签署停战协定,颁发于13日午夜生效的停战令。蒋介石在美国授意下,坚持在停战协定中将东北除外,以便在东北放手大打,然后再把战火烧向关内;蒋介石在下达停战令的前后,还密令国民党军队迅速“抢占战略要点”。中共代表在谈判桌上针锋相对地揭露了美蒋反动派的阴谋;人民解放军也针锋相对,寸土必争,在自卫反击中击退了“抢占战略要点”的国民党军。
1946年1月10日至31日
有国民党、共产党、民主同盟、青年党、社会贤达的代表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会议通过了政府改组案、和平建国纲领案、军事问题案、国民大会案、宪法草案案等五项协议。这次会议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冲破国民党独裁统治和实行民主政治,有利于和平建国,因而受到全国人民的欢迎。
1949年1月10日
全国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中历时最长、规模最大、歼敌数量最多的淮海战役,以全部歼灭杜聿明集团结束第三阶段。在淮海战役中,国民党军投入总兵力达80万人,人民解放军投入总兵力为60万人,是三大战役中解放军参战总兵力唯一少于国民党军的一次。在历时66天的激战中,解放军以13万人的伤亡,歼敌1个总部的前进指挥部、5个兵团部、22个军部、56个师(含4个半师起义),共55.5万人,其中包括国民党军自诩为“五大主力”的第五军和第十八军。至此,国民党军队的主力精锐师团丧失殆尽。人民解放军直出长江,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政治经济中心南京、上海以及汉口已处于解放军的直接威胁之下。在战役过程中,人民解放军得到了鲁、苏、豫、皖、冀五省人民的有力支援,服务于前线的民工达543万人。
1962年1月11日至2月7日
中共中央召开扩大的工作会议(即七千人大会)。会议初步总结“大跃进”中的经验教训,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强调加强民主集中制,切实贯彻调整国民经济的方针,以迅速扭转国民经济困难的局面。
1982年1月11日
邓小平会见美国华人协会主席李耀滋,首次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概念。1983年6月26日,会见美国新泽西州西东大学教授杨力宇,进一步阐述了有关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六条方针。
2002年1月10日
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公室召开退耕还林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确定在过去两年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全面启动退耕还林工程。12月14日,国务院发布《退耕还林条例》。
2011年1月11日
经中共中央批准,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写的《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1949—1978)正式出版。《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1921—1949)校订重印。1月14日,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了《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出版座谈会。
历史瞬间

1925年1月11日至22日,中共在上海召开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图为大会通过的议决案及宣言。

1938年1月11日,《新华日报》正式在武汉创刊。

1946年1月10日,周恩来在政治协商会议开幕式上致词。

1946年1月10日,《解放日报》和《新华日报》关于国共双方颁布停战令的报道。

1962年1月11日至2月7日,中共中央在北京举行扩大的工作会议(即七千人大会)。图为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邓小平在会议期间交谈。
图文编辑 | 冯甜甜
资料来源 | 共产党员网
校对 | 张雨祥
统筹策划 | 韩梅申琳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