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河南农业大学,艺考

河南农业大学

2021-4-16 18:35:02 文/许天佑 图/纪宇飞

关注

河南农业大学

"The Red of HAU" are in Full Bloom. Do You Know the Story Behind These Blooming Peonies?

编者按

又是人间四月天

1944年种在潭头的红牡丹

在2018年回到了“娘家”

如今,个个枝繁叶茂

每逢四月竞相绽放

成为校园里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在河南农业大学龙子湖校区教学楼西侧

一片不大的花圃里

一株株牡丹枝繁叶茂

一朵朵硕大的花朵竞相绽放

花团锦簇

吸引着赏花人啧啧称赞

很多人喜欢这片盛放的牡丹

却不知这批牡丹花开灼灼背后

藏着一段可歌可泣

荡气回肠的抗战回忆

河南农业大学

河南农业大学

河南农业大学

河南农业大学

缘起

时间回溯到那个中国近代最悲烈的时代。

1937年七七事变后,河南省政府决定河南大学外迁。同年12月,农学院迁往镇平县城北的安国城。

1939年5月,日军发动襄东会战(即随枣会战)。5月10日至12日,桐柏、新野、唐河相继沦陷,当时的农学院从镇平迁至嵩县潭头镇(今属栾川县)。潭头是个小盆地,四面环山,交通不便。农学院的教室、实验室、学生宿舍和图书馆都设在谭头镇以北的大王庙村,教职工则住在潭头镇内,在此办学5年。

河南农业大学

农学院在潭头镇办学旧址

1944年4月,日军发动河南会战(即中原会战)。5月上旬,日军开始进攻洛阳,嵩县吃紧,致使农学院的经济来源继绝。5月11日,日军攻占嵩县县城并向潭头进攻。5月12日上午,全校师生离开潭头向南转移,学生集中到距潭头约22公里的大清沟,教职员集中到距潭头约18公里的重渡沟。在此次转移过程中,学院遭受了惨重的损失,农学院院长王直青、教授段再丕、职员李应坤、图书馆员石如璨和一些工人被俘,助教吴鹏遇难。

据已故校友徐正斋生前回忆可见当年日军的残暴和学院遭受的惨重损失。“潭头事件前,院长、教授和部分职员爱护图书仪器,不肯提前离开。日军自东北山下来,守在村中的院长、教授、助教等全部被俘。当时助教吴鹏、教授段再丕,身上各背经纬仪一架。吴鹏为保护这部仪器,挣扎躲避,与一日兵撕斗,被另一日兵杀害。石如璨遭日军惨打,倒在地上,王直青院长、段再丕教授被迫为日军担挑运输。”

“日军离潭西上,王直青院长身背钢枪5支,和校工吴锡芳同行,两人双手各提一篮鸡蛋。50岁的段再丕肩负钢枪一大捆。两位老人在潭头秋扒30里道上惨遭毒打,王院长在秋扒附近的羊肠小路陡岩处猛然跳下,滚到河边大石旁,日军连发两枪,认为王老已被打死,继续前进。一天后,潭头附近一青年看见了王老跌岩时被风吹掉的礼帽遗落在路旁,又往南一瞧,见岩下有人,随即跑下,后有一老人认出这是大王庙村的王院长,二人把王直青轮流背送潭头。”

河南农业大学

农学院在大王庙村涧下地的农场

河南农业大学

农学院当时的种子库(大王庙前戏楼)

“段再丕身负大捆钢枪,开始勉强能走,后来越走越累,鞋磨烂了,他用绳绑扎,以至绳断鞋烂穿不上脚。到洛河南坝,段要解大手,日军让他走进麦棵,前进的日军不停,后到的日军不知,段得以爬向坝南村中一常姓家中,在那里休息两天,才知住村为卢氏县辖区。后遇农学院学生王克俊,把段扶到他家中,整整住了一个月。”

后来,待日军离开潭头后,职工们返回潭头清理财物,安葬了助教吴鹏,经过月余,又将遭受灾难、身心受伤的王直青院长、段再丕教授、昏迷不省人事的石如璨等,分班派人抬送到荆紫关。

值得一提的是,学校和百姓建立了深厚友谊。日军攻陷潭头时,农学院图书仪器虽遭受一些破坏,但经群众及时抢救,当地无人偷拿,并且代为看守。日军走后,职工们急忙收集、整理。大王村的群众则分别担挑抬背,帮助农学院把图书仪器全部运到荆紫关。潭头事变,农学院图书仪器比文、理、医三个学院都较完整,不能不归功于大王村群众的协助。

就是在1939年5月至1944年4月这5年间,农学院虽然元气大伤,我们的先辈们毅然共承国难,在离乱中不辍耕耘,教学科研难而不断。王鸣岐教授指导消灭了在豫西南危害极大的黑甲虫虫害,深受农民称誉。刘葆庆培育出了“河南大学H-4”等小麦优良品种,使豫西南68县的小麦普遍增产15%左右。在1944年民国教育部综合评估中,河南大学被评为全国国立大学第六名,农学院更是名列第四。

河南农业大学

潭头时期农学院的植物学考卷

转眼间

抗战已经过去了八十多年

河南农业大学不忘初心

始终坚定信念

砥砺前行

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有用之才

我们前文所说的牡丹也是当时的成果。当年,潭头镇任景岳老先生的叔叔任世俊先生经常到农学院南地花卉蔬菜实验基地帮忙,提供工具、搭建温室,并与农学院师生相互学习、切磋技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作为友谊的象征,农学院师生赠与任老先生一株牡丹和一棵黄月季,以表友情。“潭头惨案”后,南地花卉蔬菜实验基地被毁,但赠与任世俊先生的牡丹被保留了下来,并得到精心照顾。后来,这株牡丹移栽给了任景岳老先生继续培育,茁壮成长,开枝散叶。

河南农业大学

河南农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

河南农业大学

传承

2018年暑假期间,我校组织开展暑期重走办学路社会实践活动,8支小分队分别奔赴南阳镇平安国寺、栾川潭头镇、淅川荆紫关、陕西宝鸡石羊庙、苏州狮子林、开封、郑州、许昌等地,收集我校办学历史上重点节点的资料和史物,极大丰富了我校校史。在潭头期间,我校食品科学技术学院和信息与管理科学学院组建的实践小分队发现了这一段宝贵的历史,学校和学院积极与任景岳老先生联系,希望蕴含农大历史基因的牡丹重回母校怀抱,落地生根。经过沟通,双方一致同意将这批牡丹取名为“农大红”。

河南农业大学

2018年暑期食品科学技术学院和信息与管理科学学院赴栾川县“重走办学路”社会实践

2018年11月30日,学校在龙子湖校区举办“农大红”牡丹移栽仪式,迎回了这批见证了历史变迁的珍贵牡丹。当时,校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李成吾代表学校接受了捐赠,并现场和潭头镇党委书记常光磊、牡丹捐献人任景岳共同为“农大红”牡丹培土移栽。李成吾还代表学校为任景岳老先生颁发了捐赠证书,表达了学校对任老先生的感谢。

河南农业大学

河南农业大学

今日

这批牡丹盛开在龙子湖漂亮大气的校园里

一切是那么的相得益彰,宁静美丽

河南农业大学

河南农业大学

河南农业大学

河南农业大学

河南农业大学

但是我们更应该明白

这片“农大红”带给我们的

是对历史的追忆

是对和平的礼赞

是对未来的期盼

统筹EXECUTIVE

周红飞

监制PRODUCER

陈 玺 李洪振

责任编辑RESPONSIBLEEDITOR

邢福祥

文字 WRITER

周红飞

音频来源 AUDIO SOURCE

姚馨雨

图片 PHOTOGRAPHER

崔 俞 杨钰晨

裘弋瑶 胡宗胜 杨怡晨

校对 PROOFREADER

王冰鲜

排版 EDITOR

王钰皓

点亮“在看”,为“农大红”点赞!

艺考相关文章

发现更多好内容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
带你看艺考艺考推送时光机
位置:艺考-河南本科院校-河南农业大学-微高校-院校号-河南农业大学-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咦!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它艺考内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