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儒雅高洁的校园文化氛围,引导学生在学中思、在思中学的良好习惯,通过学思践悟,坚定文化自信,结合我院《文明创建年活动方案》要求,学院在2020级新生中开展了精读《论语》等经典名著活动。活动中,大家积极参与,反响热烈,掀起了经典名著阅读的热潮。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来自各系同学撰写的心得体会,分享给大家,让我们共同学习吧!
一
我们在任何时候都要保持一颗虔诚的心,真心赞扬他人,真诚对待他人,真心接受他人的好意。与人交往,要“以德报德,以直抱怨”,用《论语》精神指导我们的行为。读《论语》,重新领悟古代理论精华,心中产生许多共鸣。在多年忽视文化、漠视文化之后,终于发现文化的重要性。在感受了人生百态、生活艰辛之后,更深刻体会到文化的精神与魅力以及文化影响社会行为的作用。但要真正达到《论语》的境界并不容易,还要靠自己继续深入学习,勇于实践。
——电气202班王明坤
二
在漫长的求学生涯中,《论语》就是我前行的指明灯。当时处于中学的我急于求成,忽视了对概念、定义的理解。这使我学的迷迷糊糊,各种辅导书上的学习方法更使我眼花缭乱。后来,在一次整理中学学习资料的时候,我重新拾起了《论语》,仔细回味其中的“温故而知新”和“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两句人生格言。格言中提倡的踏实、严谨的求学态度,规范了我的学习方式,使我受益匪浅。
——计科203班代娜
三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是孔子站在河边发出的感叹:“消逝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啊,日夜不停的流去。”小时候我们就常把“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句人尽皆知的名言挂在嘴边,可又有多少人真正做到将时间如金子般对待。流水一去不复返,无论日夜永不停歇,由此而引发出我对人生的感悟。过去的已经过去,不再复返,与其念念不忘过去,不如把握好当下,时时保持自强不息永不懈怠的精神。
遇见《论语》,即是一眼万年,刻骨铭心。
——人力202班王丹丹
四
学之如甘露入喉,清纯合一,神气自然。读《论语》,你会有一种说不上来的君子气息,它不仅教会人们塑造高尚的品格,养成仁义道德,礼仪礼节,仁者爱人,宽容待人等多方面的习惯,而且提高自身修养。它让我们的思想觉悟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对朋友家人都有彻彻底底的改变,使人感觉如娉婷之荷,香而不妖。
学习《论语》最重要的就是自己的感受,我自己读《论语》,最大的收获就是明白先人的智慧,以及做事的变化和灵通,更让我学会思考人生的哲理。
书之气于先人,而食气者于人先。
——机制204班耿亚龙
五
《论语》是一本拥有浩瀚知识、充满智慧的书,其智慧的高深让常人难以捉摸,但有些却也是通俗易懂,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诠释了人不能只为名利,要多发展其自身的道理。在《论语·学而》篇中,孔子将学习、朋友、处事态度隐藏在其中,用简短的话道尽如此深刻的道理,吾辈不能也!
——生技202班席晓航
六
读经典提升了我的道德素养,提高了我的学识水平,让我学到了很多道理。像是《论语》中“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告诉了我们有效的学习方法。像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告诉我为人处世的道理。人生犹如一条长路,路上会有许多岔口,我们无法避免走错路,而这些经典是古时人们经验智慧的凝结,它可以提醒并指引我向着成功越走越近。因此,国学经典很重要,值得我去诵读、去学习。
通过经典诵读,我们可以了解古人的生活、社会伦理、道德规范,从而学习圣贤品质,以古人为榜样提升自己。如果说我们的心灵是一块普通的土地,需要阳光、雨露、肥料和辛勤的耕耘,那么经典诗文就是那阳光、蕙风和细雨,只要我们愿意时时刻刻去吮吸,去领悟,去咏诵,那我们的理想之花一定会开的更艳更持久!
——中文205班许云舒
七
《论语》中提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其中就隐含着在其位就要谋其政的深刻道理。我们在这个位置上要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将本职工作踏踏实实干好。工作是体现自我价值的一个载体,当然也只有快乐的工作、将工作视为一种乐趣才能够真正的实现自我存在的价值;只有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得更迅速、更正确、更专注,调动自己的智力,从旧事中找出新方法来,这样才能使自己有更多机会锻炼成长。“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从小事做起,积小事成就大事业。工作意味着责任,岗位意味着任务,只要我们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干好每一项工作,培养健康快乐的生活乐趣,平凡中体现不平凡,我想我们就是最优秀的!
——营销201班王聪
八
《论语》中不仅仅对我们的言行举止,思想道德有规范的要求,而且对我们的礼仪制度也有一定要求,有人说“礼的运用,贵在实现从容不迫、自然而为的和谐状态”,以前的贤明君主治理国家,在这一点就做的很好,无论大事小事,他们都以做得从容不迫为目的,但也有行不通的时候,因为只知道追求从容不迫的状态,而不用礼节来加以节制,是不行的。
我在《论语》这本书上学到了坚韧不拔的精神,何谓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身为君子,可以不对衣食住行有要求,但对思想道德可谓是精益求精,丝毫不敢懈怠,这样才叫真正的君子。
——食工202班熊思梦
九
记得我最早学过《论语》中的一句话,那就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话的意思是:学而时习之,不是也是一件高兴的事情吗?就如同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吗?有个人不知道这个道理而不对他生气,不也是君子之行的一种表现吗?以前不太懂这句的意思,现在经历的多了,感悟到这不就是君子之道吗?君子之行、圣人之心是学生立身的基础,如果没有这个基础的认知就不要学圣人之学。此时虽不知圣人为何行止,但要有君子的基础,这是我们学习的基础,也是不可含糊的道理,心性不可在此有一丝一毫的偏颇,否则学之大患,行之大难。以后的世间各种缘法起始处行之也知如何约束自己。虽不可能变成大家但也不费一世苦读修身之功。我想,这就是我当年能记住它的原因吧!
——英语203班尚嘉诺
十
《论语》中的“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也让我得出一些道理:人最怕的就是自己给自己的心灵套上枷锁,从而畏惧不前,所以说人最难克服的东西,实际上来自于自身而非其他人,只有先破除心灵的枷锁,才能真正达到内心的自在,才能潜心修行,才能大有作为。除非尽至中途而力有不逮,才不得不停下来。这就是我们所认为凡事能不能做好是能力的问题,去不去做则是态度的问题了。
求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还没有努力,就先给自己划定界限,会让自己产生畏惧心理,不仅仅是驻足不前,还会导致往回退步。
——法学203班韩冰冰
十一
孔子作为一个民族的精神领袖,他的言论被载入史册,他的思想融进我们的鲜血中。很多人都认为孔子是严师。既古板又严厉,但当你真正去了解他时,会发现他不仅博学多才,还幽默风趣,他是那么的和蔼可亲,无论什么事情都会以身作则。他是一位解答人生疑难的明师,一位熟谙人情世故的长者,一位敦厚随和的朋友。1998年,75位诺贝尔获奖者在法国巴黎发表宣言:“如果人类想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由此可见,《论语》一书对人类思想方面的贡献之大。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敬孔子,敬《论语》,敬中华。
——环设201班吴珂
一起读书吧!
在这个冬日里
让我们共同阅读经典名著
在享受阅读乐趣的同时
获得源源不断的精神滋养
图文编辑 | 张慧敏 高玉
图片来源 | 网络
校对 |杨彦宏
鸣谢|时海慧 邵书迪 黄志超
统筹策划 | 韩梅申琳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