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假期
就有相当一部分同学被骗
骗子们的活跃度超乎你想象
同学们不要慌!
这篇防骗攻略看完,你就知道需要规避哪些“套路”啦!
01
防范电信诈骗
诈骗团伙手段“层出不穷”,利用网络和大学生“兼职心切”的心理,通过“网络刷单”、“刷信誉”的手法进行诈骗。网络刷单本就是犯法的行为,任何要求垫付货款的,都是诈骗,要提高警惕!遇到诈骗要立即报警,将聊天记录保存交给警方保留证据。
案例一
张某兼职网络刷单广告然后添加了客服,先垫付后给本佣,第一单给了钱之后,后面的几单金额上万元,垫付了之后再也联系不上客服。
02
保持警惕,物品不离身
骗子常常在火车站、高铁站热情地帮你看行李箱,然后借机拿走行李。当陌生人对你过分热情时,要保持高度警惕,物品不要轻易离身。
案例二
马某和母亲一起去学校报到,有三个戴着“新生接待人员”胸牌的男孩很热心。有一个带他去报到,另外两人在校门口看管皮箱,小马和母亲跟着去了,后来男孩悄悄离开,小马和母亲回到学校门口时,行李也已不见踪影。
03
管好证件,不要借人
当泄露的信息被不法分子看到,他们会利用你的个人信息去贷款做坏事,造成你的损失。要看管好自己的身份证、学生证等一些重要证件,不要借给他人使用,不要委托他人复印身份证等信息,防止信息泄露造成损失。
案例三
胡某通过网络求职,将个人资料在互联网上公开,几天后接到医院打来的电话,说他的亲戚xxx住院了,联系不上家人,让其帮忙交齐手术费,后来才知道是骗局。
04
不要轻信“代理推销”
上门推销是校园里经常遇到的“骗局”,有推销生活用品的(假冒伪劣产品),有伪装成同专业的助教忽悠报班的,有推销买“打折”资料的,等等,对于陌生的推销要拿出“火眼金睛”——买东西最好去学校的正规超市购买,办卡也要去学校正规的营业厅办理。
案例四
苏某在广州各大高校招募电话卡校园代理,丰厚的回报吸引了不少大学生成为“校园代理”,结果次月才发现上当受骗,此时苏某早已携带50万元巨款潜逃。
05
注意“假老师”
“同学,我是学校XX老师,这是XX费用,你交一下吧。” 切记!大学里让你交钱的是辅导员,有什么通知都会公开在班级群中发出的,并会安排班委进行统一登记收款,上学时一定要将辅导员的联系方式告诉父母,以防远在家乡的父母被冒充者欺骗。
案例五
前段时间,有人将微信头像及群昵称伪装成班主任“同款”,在班级群内以交纳辅导资料费、打印费的名义让学生交费,并让每名学生在微信群内发送200元的微信红包,经统计,共有20名学生被骗,被骗总额4000元。
06
不贪图小便宜
很多诈骗都是利用了人贪图小便宜的心理,比如告诉你中奖了,让你去交保障金激活,或者活动有返款,需要你提前垫支,等等,记住!手机收到的不明链接不要点,也不要相信“天上会掉馅饼”,要提高警惕,不贪图小便宜!
案例六
朱某无意中发现自己中了二等奖,有人一直打电话让其付手续费和税金。朱某向对方的账号汇款数万元,很快朱某意识到自己被骗了,遂向警方报警。
07
拒绝“校园贷”
超前消费、追求名牌、虚荣心强,最后造成生活费不够,就有学生抱着侥幸心理去选择校园网贷,但殊不知这些所谓的“校园贷”实质上是“高利贷”、“青春债”,很多学生缺乏判断能力,容易陷入泥潭,高额的利息让很多学生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不少家庭因此倾家荡产。所以,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抵制盲目消费、跟风攀比,要合理规划自己的日常花销。
案例七
陈某因为谈恋爱,生活需求加大,在各种网络平台进行贷款,高额的利息让他开始出现逾期款项,致使欠款二十余万元,最后被迫自杀。
骗子们的花招虽然有很多,
但只要你保持清醒,不贪图小便宜,
再厉害的骗子,也伤害不了你!
同学们要收好这份防骗指南,
擦亮眼睛,
保护好自己的个人信息和财产安全,
顺利地完成大学学业!
来源/学生处
编辑/梁星宇
校审/李仙儿
监制/李红梅
青年传媒中心出品
点分享
点点赞
点在看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