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空下的夜晚,我在耳边陪你朗读
各位听众朋友们大家好,这里是商丘学院官方电台朗读节目,今天为大家朗读朱光潜的文章《做人最难的事》。
说来说去,做人只有两桩难事,一是如何对付他人,一是如何对付自己。
这归根还只是一件事,最难的事还是对付自己。因为知道如何对付自己,也就知道如何对付他人,处事还是立身的一端。
自己不易对付,因为对付自己的道理有一个模棱性。从一方面看,一个人不可无自尊心,不可无我,不可无人格。从另一方面看,他不可有妄自尊大心,不可执我,不可任私心成见支配。总之,他自视不宜太小,却又不宜太大,难处就在调剂安排,恰到好处。
自己不易对付,因为不容易认识,正如有力不能自举,有目不能自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们对于自己是天生成的当局者而不是旁观者,我们自囿于“我”的小圈子,不能跳开“我”来看世界,来看“我”,没有透视所必需的距离,不能取正确观照所必需的冷静的客观态度,也就生成地要执迷,认不清自己,只任私心、成见、虚荣、幻觉种种势力支配,把自己的真实面目弄得完全颠倒错乱。我们像蚕一样,作茧自缚,而这茧就是自己对于自己所错认出来的幻相。真正有自知之明的人实在不多见。
“知道你自己”,谈何容易!在日常自我估计中,道理总是自己的对,文章总是自己的好,品格也总是自己的高,小的优点放得特别大,大的弱点缩得特别小。
希腊神话有一个故事。一位美少年纳西斯自己羡慕自己的美,常伏在井栏上俯看水里自己的影子,愈看愈爱,就跳下去拥抱那影子,因此就落到井里淹死了。这寓言的意义很深永。 我们都有几分“纳西斯病”,常因爱看自己的影子堕入深井而不自知。照镜子本来是好事,我们对于不自知的人常加劝告:“你去照照镜子看!”
可是这种忠告是不聪明的,他看来看去,还是他自己的影子,像纳西斯一样,他愈看愈自鸣得意,他的真正面目对于他自己也就愈模糊,他的最好的镜子是世界,是和他同类的人。他认清了世界,认清了人性,自然也就会认清自己,自知之明需要很深厚的学识经验。
德尔斐神谕宣示希腊说:苏格拉底是他们中间最大的哲人。而 苏格拉底自己的解释是: 他本来和旁人一样无知,旁人强不知以为知,他却明白自己的确无知,他比旁人高一着,就全在这一点。苏格拉底的话老是这样浅近而深刻,诙谐而严肃。
他并非说客套的谦虚话,他真正了解人类知识的限度。 “明白自己无知”是比得上苏格拉底的那样哲人才能达到的成就。有了这个认识,他不但认清了自己,多少也认清了宇宙。
孔子也仿佛有这种认识。他说: “吾有知乎哉,无知也。”他告诉门人: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所谓 “不知之知”正是认识自己所看到的小天地之外还有无边世界。
这种认识就是真正的谦虚。
谦虚并非故意自贬声价,做客套应酬,像虚伪者所常表现的假面孔;它是起于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所已知的比起世间所可知的非常渺小,未知世界随着已知世界扩大,愈前走发现天边愈远。
他发见宇宙的无边无底,对之不能不起崇高雄伟之感,返观自己渺小,就不能不起谦虚之感。谦虚必起于自我渺小的意识,谦虚者的心目中必有一种为自己所不知不能的高不可攀的东西,老是要抬头去望它。这东西可以是全体宇宙,可以是圣贤豪杰,也可以是一个崇高的理想。
一个人必须见地高远, “知道天高地厚”才能真正地谦虚;不知道天高地厚的人就老是觉得自己伟大,海若未曾望洋,就以为 “天下之美尽在己”。谦虚有它消极方面,就是自我渺小的意识;也有它积极方面,就是高远的瞻瞩与恢廓的胸襟。
今天的朗读栏目就到这里,下期继续在你耳边,陪你朗读。
官方电台投稿QQ:1153558031
主播:韩子炫
图片:来自网络
剪辑:彭哲
排版:彭哲
Welcome To ShangqiuCollege
点击往期精选有惊喜
往期精选
DuangDuangDuang!为你咚咚撞大墙
回家就被“盘”了!
小柿子在家里宅出......
在商大遇到爱你的温度
商丘学院官方微信
hnsqxy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听说好看的人都点这里↓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