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简介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始建于1985年。2007年由计算机系、电子工程系调整合并成立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系,2014年更名为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学院现有5个本科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物联网工程、软件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2个专科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大数据技术与应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河南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河南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师资力量
学院现有教职工80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18人,具有博士学位13人,硕士学位53人,教育厅、洛阳市学术技术带头人8人,洛阳市优秀专家4人,10余人获得省市级优秀教师、优秀专家、师德标兵、教学名师等荣誉称号。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核心课程教学团队为省级教学团队。学院实验教学中心面积5000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3500余台套,价值2800余万元。其中“物联网工程实验中心”为河南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院还建有河南省建材大数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洛阳市服务机器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洛阳市农牧智能传感网络系统重点实验室、洛阳市工业互联网智能识别系统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多年来,学院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塑造学生健全人格为核心,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注重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创造了良好的育人氛围。学生在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中,获得国家级奖励53项,省级奖励80项;在全校“挑战杯”科技作品竞赛中,3次喜捧“优胜杯”;在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国家级奖16项,省级奖65项;还在丰富多彩的校园科技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取得了丰硕成果。学院积极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工作,是“惠普—洛阳国际软件人才及产业基地项目”、“数据中国”百校工程、“教育部-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项目”的第一批合作单位,还与中科院计算所、华为、中兴、科大讯飞、58赶集等知名企业构建了校企培养模式,开辟了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渠道。学院毕业生深受社会和用人单位好评。
专业简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河南省高校特色专业,本科,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计算机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具备较强综合分析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精神,能在信息技术相关各行业与领域,从事计算机应用系统设计、开发、运行维护以及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等工作,社会责任感强、基础理论扎实、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操作系统、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单片机原理与应用、Web程序设计等。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在各行业信息技术相关部门从事计算机应用系统设计与开发、系统运行与维护、教学培训、应用技术研究等工作。
通信工程
(本科,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通信基础理论和通信网络工程知识,具备创新创业精神和国际视野,能在通信工程领域从事移动通信网络研发、设计、组网、部署、调试等工作,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
模拟电子技术、脉冲与数字电路、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光纤通信、移动通信等。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在通信相关企业中,从事通信产品生产、制造、设计、研发、运维以及通信系统开发、移动通信网络部署、运营、优化等工作。
物联网工程
(本科,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社会和环境意识,掌握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以及与物联网系统、云计算系统相关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工程应用,具备良好的技术创新与工程实践能力,具有一定的工程组织、交流沟通、团队合作能力和国际视野,能够恪守职业操守,承担社会责任,能通过继续教育或其他的终身学习途径拓展自己的能力,了解和紧跟社会和信息技术相关学科发展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
电子技术、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操作系统、数据库技术、物联网识别技术、传感器原理及应用、物联网工程设计与实践等。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在物联网技术相关领域从事应用开发、工程设计、系统管理及运行维护工作,也可从事相关应用技术研究和教学工作。
软件工程
(本科,学制四年)
封面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计算机学科的基础知识、软件工程基本理论和工程化软件开发方法,具备软件系统开发和软件项目管理的能力,能在各行业信息技术相关部门,从事软件系统设计开发、运行维护、技术支持、软件项目管理、软件技术研究与教学等工作,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计算机组成原理、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软件体系结构与设计模式、软件测试技术、软件项目管理、软件建模技术、移动应用开发等。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在软件行业相关企业或部门从事软件设计与开发、软件测试、软件运行维护、软件技术研究、教学等工作。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本科,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计算机学科基本知识,系统掌握大数据预处理、分析挖掘、可视化的基本方法与技能,具有较强的大数据系统运维、数据处理、分析应用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强、基础理论扎实、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
Java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与系统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原理与应用、Python程序设计、大数据库技术、数据挖掘技术与应用、数据可视化技术、大数据分析与内存计算以及相关大数据应用项目实践课程等。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能够在政府、企事业等单位信息技术部门从事大数据处理、挖掘分析、应用开发、系统运维、技术服务、教育培训等工作。本专业与中科曙光合作培养,优秀毕业生还可获得由中科曙光推荐到相关企业从事大数据相关工作的就业机会。
计算机应用技术
(专科,学制三年)
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微机软硬件维护、计算机网络管理与配置、网站设计与软件开发等基本技术与基本能力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
Java程序设计、网页设计基础、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Linux操作系统、服务器管理与配置、Java Web程序设计、手机软件开发等。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在企业、行政管理部门、教育部门、技术支持机构等各个行业,从事计算机与网络系统管理与维护、应用软件开发等方面的工作。
大数据技术与应用
(专科,学制三年)
封面图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大数据应用领域中的数据收集、数据清洗、数据分析挖掘、可视化呈现等核心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能够从事大数据应用工作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
Java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及应用、Hadoop技术、数据导入与预处理应用、数据仓库与挖掘技术、数据可视化技术及相关项目实践课程等。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在企业、行政管理部门、教育部门、技术支持服务机构等行业从事大数据系统运维、大数据应用开发等技术工作。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