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夏我省连续遭遇暴雨、疫情
大战大考之下
我们再次感受到——
“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价值追求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团结伟力
“不怕困难、不畏艰险”的顽强意志
这是
一次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实践
一堂深刻的思政大课
一本鲜活生动的德育教材
即日起,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围绕“把灾难当教材,与祖国共成长”主题教育活动,开设“灾难磨砺话成长”思政“微”课堂,邀请基层党委(直属党支部)书记、副书记、团委书记、辅导员、学生代表等,从不同层面与广大师生隔空互动,对话成长,从这场灾难危机中汲取奋进力量。
现在,我们来听听思政课教师如何上好这堂思政课!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寇鸿顺
上好“开学思政第一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关键一招,我们要高度重视,抓紧抓实抓好。
一要增强“底气”。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在人类思想史上,就科学性、真理性、影响力、传播面而言,没有一种思想理论能达到马克思主义的高度,也没有一种学说能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世界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影响。”我们要理直气壮地把党的伟大理论和光辉业绩讲出来、讲明白,切实有效引导学生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
二要接住“地气”。思政课只有与社会、与时代同频共振,才能有生命力。我们要将近日来全省上下防汛救灾、疫情防控的生动实践主动搬到课堂中,用鲜活的案例和故事教育引导学生深刻感悟党的制度优势、价值追求,以及人民群众的顽强意志和团结伟力,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三要注入“生气”。要以上好“开学思政第一课”为契机,在教学过程规范化、教学内容专题化、教学手段网络化、教学实践常态化等方面持续深入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为思政课注入生气,进一步激发课堂活力。
徐冠军
多难兴邦,一个伟大的民族在困难面前是不会被压垮的,反而会更加的坚毅,化压力为动力,勇敢对抗灾难,在重建中再次辉煌。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所有力量和信心的源泉,只有尊重和信任人民,充分发挥人民的力量,民族才能勇抗灾难,不断前进。
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永远的初心。在灾情来临之际,不忘初心的中国共产党敢于担当,依然决断,带领伟大的中国人民不惧险阻,砥砺前行。
作为思政课教师,同时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把灾难当教材,讲好中国故事既是工作的应尽职责,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与事业。做好这份事业,一方面以四个自信为纲,组织、淬炼中国故事的价值和情怀,另一方面,以中国故事为依据,阐明和抒发四个自信的逻辑与意义。二者之间相辅相成,最终实现将大学生培养成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育人目标。
郝二旭
通过收看河南省2021年秋季开学思政第一课暨大中小思政课集体备课直播活动,我对如何上好开学第一课有了清晰的认识。
要围绕“讲什么”做足功课。七、八月份以来,中原大地先后经历了暴雨洪灾的肆虐和新冠疫情的死灰复燃,给国家和人民群众造成了巨大的损失。面对灾难,青年学生应该如何应对,无疑是当代大学生必须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开学第一课要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加强忧患意识,树立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攻坚克难的奋斗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砥砺前行。
要针对“如何讲”做好充分的准备。在这次抗击洪灾和疫情的战斗中,涌现出一大批先进人物和团体,他们在灾难面前毫不退缩,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在滔滔洪水中解救群众、排难救险,用血肉之躯和赤胆忠心,铸起了一道抗击灾害、保卫人民生命财产、保卫家园的钢铁长城,生动诠释了什么是“感党恩、跟党走、守初心、担使命”,他们才是当代大学生应该学习的楷模和明星。我们要引导学生深入学习他们的感人事迹,并将其精神融入到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之中。
刘镭
当谈及“灾难”,人们的第一反应是恐惧,唯恐避而不及。然而,奈何灾难种类繁多,且随机而生,故人在灾难面前一律平等。今天我们不去谈灾难本身,而是从个体、团体和国家层面谈灾难除了创伤还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我们可以将新冠视为灾难,也可将洪涝视为灾难,亦可将家庭成员变故视为灾难,大大小小的灾难对各自相应的主体都带来了经济的、精神的和生命的而冲击。一句话,灾难即是伤害,而这仅仅是从主体感官直觉看待灾难。从客体视角来看,灾难后相关方面反应才应该是我们重点关注的。虽然灾后直接感悟了生命的脆弱、体会了人类的渺小、体验了国家的应急能力。但灾难更是一堂生动的课,它教导我们爱生命、爱他人,它在考验中提升了我们国家应急处置能力,当然,最重要的是让我们在遇到未知的灾难面前变得从容。
暴雨倾泻,疫情蔓延,在“汛情疫情”双情叠加的危急形势中,我们又一次目睹了许许多多感人至深的故事,再一次为我们上演了一堂“教育大课”,这带给我们很多感动、感想和感悟。在双情叠加的复杂形势中,青年人敢为天下先,在暴雨侵袭中建立“救命文档”予人以希望,“青年志愿者”积极投身防控疫情之中不畏艰辛甚至付出年轻生命。在此次“汛情疫情”叠加的情况下你们将小我融入大我之中,拿青春风险祖国,再次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在抗洪抗疫中,中原青年勇于担当、善于担当和敢于担当的勇敢表现印证了他们是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他们以实际行动唱响了“青春之歌”。
滕卫双
今年暑期,面对汛情疫情叠加的双重考验,我们多措并举,上下齐心,同舟共济,凝聚起坚不可摧的中国力量,发扬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中国精神,成功地打赢了防汛抗疫攻坚战,彰显了我们党和政府强大的治理能力和优越的治理体系。在这场危机中,有责任在肩、挺身而出的党员干部,有冲锋陷阵的美丽逆行者,有凡人英雄们令人泪目的感动,这些事迹深深地触动着我们的心灵。
思政教学做的就是铸魂育人的工作,触动心灵的教育才是最有力度温度的教育。作为一名高校思政课教师,我们要深入挖掘防汛抗疫中最新鲜最触动心灵的感人事例与素材,实现社会大课堂和思政小课堂的有机结合,着力增强思政课程的亲和力、说服力,努力打造学生想听爱听的“金课”,推动思政课守正创新。我们要讲好防汛抗疫故事,把伟大的防汛抗疫精神融入到思政课程当中,引导青年学子明德立志、奋勇争先,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让青春在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陈会娟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在新学年开学之际,面对不平凡的2021年,我们的开学思政第一课应该这样讲。
“讲什么”。面对青春涌动的青年学子,我们的开学思政第一课应该讲2021年祖国的“不平凡”、党的“不平凡”、河南的“不平凡”以及我们身边的“不平凡”。2021年我们伟大的党迎来自己的百年华诞,我们的祖国历经百年沧桑终迎来了历史性巨变;2021年河南遭遇了千年一遇的大洪水,2021年又遭遇了新冠疫情的反复。但是我们在党的领导下,以“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中国方式战胜了所有的天灾,给祖国、给党献上了一份满意的答案。“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我们就该把这些“独好”讲给我们的学生听,让他们在润物细无声中感党恩、深植爱国情。
“怎样讲”。必须有感情的讲。杜甫曾说:“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面对如此浩荡且充满激情的史诗般的大事件,思政课教师必须把自己融进去,声情并茂,以事例说服人,以感情感化人。一堂没有感情的思政课堂犹如一条死鱼,是不鲜活的,是感动不了人的。
总而言之,开学思政第一课,我们必须用感情的纽带颤动青年学子的心田,让他们因我们的讲授对党和祖国产生更多更大的涟漪。
魏惠萍
刚刚步入大学校门的青年学生,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对未来的憧憬和迷茫。如何引导他们确立正确的人生方向,把个人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如何帮助他们成长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首先,引导大学生树立坚定的政治方向和远大的人生志向,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自觉将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其次,帮助大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树立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的观念,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最后、培养大学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精神。引导大学生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时代主题,在尽责集体、服务社会、贡献国家中实现人生理想和人生价值。特别是在教学中运用鲜活有力的素材,引领学生“与祖国共成长”。在防汛救灾和疫情防控中,新时代大学生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与广大党员干部、人民子弟兵、医务工作者、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等一起挺身而出,在灾难面前诠释了什么叫做中国精神。也用行动证明了“强国一代有我在”。
慕旗娟
2021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我们在细数着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的波澜壮阔,我们也在用顽强不屈的中国力量抗灾抗疫。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广大党员干部、人民子弟兵、医务工作者、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等挺身而出、奋不顾身,面对疫情叠加汛情的冲击,在灾难面前诠释了什么叫做中国精神。青年一代也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不怕苦,不畏难,不惧牺牲,用臂膀扛起如山的责任。
开学思政第一课,面对十八九岁的青年学子,他们对未来无限憧憬,如何帮他们找准航向?用什么为他们注入超强动力?怎样教会他们独立思考,努力奋斗,人生第一粒扣子扣在哪里?首先,要关注青年学生的政治引领和价值引导,引导他们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自觉将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其次,引导青年学生做一个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人,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时代主题,与国家民族同向而行,创造真正有价值的人生,成就真正亮丽的青春。总之,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需要把握好鲜活有力的素材,讲述好动人心弦的中国故事,把“灾难当教材”,引领学生“与祖国共成长”。
葛益嘉
大学是学生从学理认知到信念生成转化的关键阶段,因此,“开学思政第一课”对当代大学生的政治引领和价值引导显得至关重要且迫切。身为一名思政课教师,要善于抓住现实教材与大思政课融会贯通,我会把汛情和疫情作为开学第一课主题内容,以广大青年学子和各界支援力量的担当与奉献为例,展现人民子弟兵的不惧不退,呈现党员代表以小我成就大我的责任与使命感;同样,我会将“四史”教育融入思政第一课,阐释党的成功经验,传授党的知识理念,发扬党的优良作风,让红色精神在青年学子面前换发“新”活力。
而要讲好“开学思政第一课”,就要把握精准思政理念与主动满足学生精神需求的内在关联。精神需求是契合人的本质、实现美好生活的重要内容,青年大学生会因不同时代与背景下的成长,产生思想与行为总是突显群体性特征的特点,抓住当代青年大学生的精神需求和求知需求,不仅要把鲜活的事例灌入思政课中,还要将思政元素融入现实中个性多异的青年学子身上,增其认同感,达到立德树人的目标,合力培育出身心健康、且能用科学思维分辨是非与善恶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
刘雪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这样一场以感党恩、跟党走、守初心、担使命,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上好防汛救灾和疫情防控主题思政大课恰逢其时。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师,要紧紧抓住这个教育契机,运用好防汛救灾和疫情防控中的中国力量和育人元素,为学生上一堂入脑入心的思政课。
一讲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力量。带领同学们回顾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以来,灾难发生的第一时间,中国共产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为人民的生命安全提供了根本保障。
二讲中国共产党员。带领同学们深入挖掘这次防汛抗灾和疫情防控中的优秀共产党员,他们在紧要关头所发挥出的先锋模范作用。
三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洪水无情,人间有爱”,人民子弟兵的奔赴和全国各地人民驰援河南的画面至今令我们泪目,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力量。
四讲青年人的担当。展示这次防汛救灾和疫情防控涌现出的优秀青年学子,发挥榜样带动作用,号召学生行动起来,做新时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青年人。
把灾难当教材
与祖国共成长
历史重任交付于我们
我们就要承担起这份责任
与国家共患难
与人民共担当
为国家、为人民积极贡献自己的力量
推荐阅读
1、“灾难磨砺话成长”思政“微”课堂||书记们这样说!①
2、“灾难磨砺话成长”思政“微”课堂||书记们这样说!②
3、“灾难磨砺话成长”思政“微”课堂||书记们这样说!③
4、“灾难磨砺话成长”思政“微”课堂||学生工作做什么如何做?副书记们这样说!④
5、“灾难磨砺话成长”思政“微”课堂||团委书记们这样说!⑤
6、“灾难磨砺话成长”思政“微”课堂||看许院有“颜”又有“言”的辅导员这样说!⑥
7、“灾难磨砺话成长”思政“微”课堂||许院青年学子有话说⑦
许院官微 · 新媒体运营中心出品
编辑:周迅
审核:王曦 卢桂杰 谷兴科
责编:李铮
编审:钟伟平
新浪微博:@许昌学院
微信公众号:XCU1942
QQ校园号:XCU1942
官方抖音号:xcu1942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