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烈庆祝第37届教师节
闫江涛教授
PDSU Teacher
“作为一名教师,就是要保持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有正确的教育观念和良好的教育行为,不断探索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因为教学就是个成人达己的过程。”教师教育学院院长闫江涛教授经常这样说。
从教以来,闫江涛潜心教学,用恒心钻研为师之道;以研促教,助推高质量人才培养;严谨治学,学生眼里的贤师良友。回顾37年来的教学生涯,闫江涛始终秉承自己的初心,坚持在教学第一线,积极构建“2.5+0.5+1”的人才培养体系,不断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养,设计实施“国培计划”。在三尺讲台上默默耕耘,先后荣获了“河南省优秀教师”“河南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等多项荣誉,主编著作9部,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完成教科研项目20余项。
TO TEACHER
潜心教学,用恒心钻研从教之道
“上大学期间,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90周年时,我写了一篇《毛泽东的学习心理思想》的文章,王汉澜教授给予了悉心指导,他不仅指出标点符号等细节问题,还语重心长地告诉我要多关注文章整体立意等方面,让我收获颇多。”老师严谨治学的态度,为人师表的风范,让他感触颇深。1984年,大学毕业后,闫江涛毅然选择了从事教师这一行业。被分配到平顶山学院后,他如愿成为了一名高校教师,并将王汉澜教授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在自己从教的道路上坚持学习新知识,时常进行教学反思,主动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交流,在学生面前树立好榜样。
“第一次上课时心里十分紧张,但是一想着能把自己掌握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内心还是很满足的。”回忆起自己在平院教书时的第一堂课,闫江涛感慨地说道。初入平院,就承担了《教育学》这门课的教学工作,在面临从学生到教师这一角色的转变的同时,还虚心向老教师请教,汲取教学经验,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认真备课已成为闫江涛教学工作的常态,在课后他还通过反思等方式,思考自己在教学上存在的不足并加以改正。
从教以来,闫江涛始终坚持教书育人为己任,努力探索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把好教学中的每一关。他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好每一个教学环节,常常创设情景,让学生提出问题,畅所欲言,然后通过一步步引导,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老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设计者,不是传授者和传话筒”。这是闫江涛时常说的一句话。在课下,他时常和学生交流教学设计目的、探讨互动式教学方法……他把所讲的知识不断转化成一个又一个问题,引发同学们的思考,在传递知识的同时,更让学生们开阔了视野,拓展思路,锻炼逻辑思维能力。
闫江涛教授和教师团队交流
对于教师这个职业,闫江涛有着自己深深的体会:“教师这个职业与其他职业不同,它具有更强的稳定性,要真正喜欢和热爱,认真钻研,把教学当成自己学习和生活的一部分,因为一旦从教就是我们一辈子的事业。”平日里,办公桌上一眼可见的是叠得很高的资料,了解教育领域热点,从事学术研究,一直以来他始终虚怀若谷、满腔热血,从未停下前进的步伐。
TO TEACHER
以研促教,助推高质量人才培养
除了平时的教学工作外,闫江涛从未放下过对教育事业、未来发展的探索与思考。在教学过程中,他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以“理论教学实践化,实践教学理性化”为理念,积极探索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教学模式,不断追踪学科发展前沿,以丰富的、新颖的知识充实课堂,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闫江涛教授参加学术会议
随着教学工作安排,闫江涛逐渐承担教育教学和行政管理的双重工作任务,即使面临时间紧、任务重的工作,他依然心系学生,特别是对于在校外实习的学生,闫江涛还经常和专业老师一起去实习单位考察慰问,了解他们的工作和生活状况。在考察中,闫江涛发现原本由学生自主实习的模式并不能很好的满足教师教育学院学子对于师德师风的培育、教学技能技巧的锻炼。“学生在校外自主实习没有导师的参与、监督,学生实习教学中对于存在的问题并不能及时发现与改正。”针对这一问题,积极寻找解决办法。通过以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为对象的系列研究,他提出了“追求卓越,成人成己”的教育理念,构建并实践了“2.5+0.5+1”的人才培养体系。
“2.5+0.5+1”的人才培养体系,就是让学生在学校2年半的时间里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通过教师指导下的自主见习获得对小学教育的感知性理解,第6个学期在学校提供的实践平台进行集中实习,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集中实践,避免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对存在问题而不自知的现象,让学生在实践平台上得到充分锻炼,获得从事教师工作的体验性认知,形成教学工作的能力。最后1个学年进行反思研究性的教学实践,使学生对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探索、解决。目前,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已初见成效。
为了满足实践教学需要,已经建立了20余个优质实践教学基地,“现在的实践平台已经较为成熟,涉及不同类型的学校,学生也可以担任不同科目的教师,导师也会参与其中,遇到问题时导师会作为学生与实习学校之间的桥梁进行沟通。”刚刚完成第六学期集中实习的2018级小学教育专业王世聪这样说道。
“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培养出一大批教育情怀深厚,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过硬、发展后续充足的优秀教师,再由这些教师为祖国培养出更多的可造之材。”闫江涛不仅坚守教学一线,也心系农村教育,特别注重中西部农村教师的专业水平提升。
从2011年开始,为响应教育部、财政部旨在提高中西部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闫江涛教授申报、设计了平顶山学院的面向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的“国培计划”,他积极组建团队、制定教学目标,探索出专家授课、主题报告、专题研讨、案例剖析、观摩考察、互动交流等多种形式的培训计划;同时还带领自己的科研团队深入农村开展调研,认真了解乡村教师普遍存在的不足和需求。根据调研结果,修改制定授课主题。从此,近十年来每年他都作为“国培计划”的首席专家,承担一定的教学任务。“能够将自己对教育的研究和经验,和来自各个地方的老师分享沟通,我感到很开心。”闫江涛教授说。
TO TEACHER
严谨治学,学生眼里的贤师良友
从教过程中,闫江涛善于运用自己的教学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使学生在在学习的过程中思考探索,在探索的过程中不断创造。
“在心理学教学中,教师面对的是成年人,应该以“成人心态”来沟通。”这是闫江涛在《心理学教学中的学生主体参与理念与实践》一文中的一句话。教学中积极探索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课余时间,他还会用年轻人喜欢的网络流行用语拉近与同学之间的距离,许多学生都会去找闫江涛谈心。他就像一个“知心长者”慢慢的走进学生的心里,帮助他们排忧解难。
闫江涛教授在指导学生
“初见闫老师是在他的办公室,当时他正在给将要毕业的学姐指导论文,连标点符号这样细节的错误都被一一指出,当时就感觉老师真的很严格。”这是王世聪同学对于闫江涛教授的第一印象。在院系开始实行导师制后,在王世聪本科4年的时间里,闫江涛不仅要指导他的学习,还指导他的大学生活,“相处中发现闫老师严格但不严厉,被老师幽默细心的处事风格所吸引。”闫江涛有一本“秘籍”,里面记录了学生的信息,面对学生的问题,他都会根据这本“秘籍”,结合学生的基本信息、学生自己的想法和多年的教学经验提供指导。在学生心里,闫江涛是一个严格中带着亲切,教学中勤恳踏实,但是不教条的老师。
37年来,闫江涛教授一直坚持对学生负责、对职业负责的态度,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学子步入社会。“要对学生负责,也要对他们以后的工作负责,这是一名教师的职业坚守。”回顾从教以来的慢慢历程,闫江涛始终在教育岗位上坚守着一名老师的责任和担当。
PDSU Teacher
三尺讲台,染苍苍白发
桃李满园,露美美笑靥
面对讲台,背靠黑板
粉尘挥洒知识,育出满天桃李
教师节即将来到
对所有的老师说一句
“老师,您辛苦了!”
执行编辑:卢壮志 陈欣卓
文稿来源:王艳蕊 陈达琦 段雯姬王冰怡
责任审核:程笑静 陈欣卓 魏千颖
责任编审:王卓菲 李子瑾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