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纳出身于教师世家,家庭连续三代人从事高等教育教学工作,直系家庭成员中有8人长期耕耘在教育教学一线。在近百年时间中,段纳家庭传承爱国、真诚、严谨、创新的家风和教育情怀,教书育人,接力奉献,薪火相传,甘之如饴。几代人均在各自的教学领域业绩突出,为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百年教育世家,教学成就斐然
01
左中括号
(一)家庭第一代教师段凌辰(1900-1947)——河南省早期高等教育先驱者
左中括号
祖父段凌辰,1923年毕业于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师从国学大师黄侃先生。1924年起先后任教西北大学、中州大学、国立中山大学,1935年被聘为河南大学文史系教授,兼职齐鲁大学教授,是民国时期著名国学大师。从教22年,为河南大学培养出于安澜、宋景昌、牛庸懋等一批优秀名师。
抗战爆发后,段凌辰随河南大学辗转经历流亡全过程,始终讲筵不断,笔耕不辍,与河大国学大师一起创办《儒效月刊》,主讲《中国文学史》等课程,著有《中国文学概论》《八代文论史》《汉魏六朝赋选》等著作和文章,以西方文论的理论框架,观照传统中国古典文学,得到黄侃先生作序并给予高度评价。1945年8月,抗战胜利的消息传到河大当时所在地,段凌辰先生在师生欢庆会上吟诵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感动全校师生,被记录在河南大学校史上。抗战后回开封,与当地乡绅之间发生的“还书”的故事,由画家魏紫熙精心绘出了《高士还书图》,许子猷、许敬参父子和于安澜、牛庸懋、宋景昌、蒋镜湖、杨子固等享誉近现代中国文坛的艺林高手、国学宿儒为之题作诗、词、文,再现了抗日战争时期的一段悲喜故事,还书图的故事也反映了在侵华日寇对中华文化的野蛮摧残下,中国老一辈知识分子面对外敌侵略为保护、传承中华文化而进行的英勇抗争,成为河南大学艺林佳话。段凌辰先生由于积劳成疾,1947年突发脑溢血,英年早逝,很多著作还没有来得及整理和发表。
01
左中括号
(二)家庭第二代教师段佩简(1937-2015)——平顶山市教育事业发展奠基者
左中括号
父亲段佩简,1961年毕业于河南大学中文系,被分配到平顶山市一中。平顶山市是1957年因煤而兴的工业城市,段佩简是平顶山市建市后第一批教育工作者。建市之初文化教育事业还是一片空白,父亲作为第一批分配到这里的教师,先后在平顶山市一中、六中、一高、平顶山师范、平顶山师专任教,从教37年,为平顶山教育事业培养了一大批踏实肯干的优秀中小学教师、教育骨干,在平顶山市教育界享有较高声誉。1988、1998两届平顶山市政协委员。1985年获得“河南省优秀教师”和“平顶山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1994年教师节期间,获“河南省优秀教育世家”称号,并获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1995年获曾宪梓教育基金会高等师范院校教师奖三等奖。发表有《白日非落日说》《试论商品经济的发展是元杂剧勃兴的主要原因》等论文。
段佩简从教37年,一直把教书育人当做最高追求,先后主讲《中国文学史》《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等课程。他上课教学语言幽默风趣,极具感染力,学生们都喜欢听他的课。段佩简爱生如子,很多学生跟他结下深厚的师生情谊,经常自己出钱接济贫困学生。1998年退休后,他拿出自己的微薄积蓄,捐资 1 万元为中文系设立“佩简奖学金”,后来时任平顶山学院副院长罗士喜教授感其情怀,也慷慨解囊,自己出钱给“佩简奖学金”注资1万,专项鼓励品学兼优、有写作特长的贫困学生,在文学院学生中树立“勤读书、多动笔”的好风气。
01
左中括号
(三)家庭第三代教师段纳——潜心教学,新时代高等教育教学改革践行者
左中括号
段纳,教授,苏州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硕士,曾先后到南京大学中文系、北京语言大学研究生院做访问学者,2008年担任新闻与传播学院文化素质课教研室主任,2013年起担任平顶山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2021年担任平顶山学院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伏牛山文化圈研究中心”主任。主讲《现代汉语》《普通话语音和播音发声》《语言学概论》等课程。在教学一线从教22年,为地方文化事业培养一大批优秀基层传媒、教育骨干人才。2018年获评“平顶山市优秀教师”,2019年获批河南省优秀党外知识分子,2021年被评为“河南省高校教学名师”。
从教以来牢记立德树人根本宗旨,秉承爱国、求实、严谨、创新的家风,坚持在平凡的工作岗位把本职工作做到极致。是新时代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积极践行者,长期坚持进行课程建设与改革探索,主讲的《普通话语音和播音发声》2018获批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国家级一流线上课程、河南省级一流课程。主持建设的《大型节目转播流程虚拟仿真课程》获批2019年河南省级虚拟仿真项目、2021年河南省级一流虚拟仿真课程。在2020年突发新冠疫情期间,带领课程团队积极应对,保障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普通话语音和播音发声》、省级虚拟仿真课程《大型节目转播流程》在各线上平台正常开课运行,为本校和其他高校开放优质课程资源,得到国内高校和业界的广泛好评。曾获批河南省互联网+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平顶山学院文明教师、平顶山学院科研育人先进个人、平顶山学院十三五突出贡献奖个人奖等荣誉称号。
三代教师伉俪,百年教师家风
段纳家庭三代优秀教师的背后,都站着一位默默支持,也将终身献给教育事业的家人。三代教师夫妻组合,相濡以沫、风雨同舟,共同学习,薪火相传,是一种特殊的缘分,一种传承,更是这个家庭对教师职业的发自内心的认可与热爱!
01
左中括号
家庭第一代教师伉俪:
祖父段凌辰和祖母冯文英
左中括号
祖母冯文英,毕业于开封女子师范。抗战期间跟随祖父随河南大学流亡辗转流离,解放后在河南农学院图书馆从事教育管理工作(今河南农业大学图书馆)直到离休。祖父段凌辰去世后,祖母独自把四个孩子培育成才。将长子段佩简培养成为优秀的人民教师。
01
左中括号
家庭第二代教师伉俪:
父亲段佩简和母亲王国英
左中括号
母亲王国英,毕业于叶县高中,在平顶山市中兴路小学担任小学语文老师,获得小学高级教师职称,从教35年,全身心投入教学,成绩突出,1987年被评为市优质课教师,1993年被评为平顶山市优秀教师,入选当年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中国当代语文名师传略》。
01
左中括号
家庭第三代教师伉俪:
段纳和丈夫鲁书喜
左中括号
丈夫鲁书喜,教授,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计算数学专业,武汉科技大学硕士,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从教30年。2005年12月获“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2006年11月、2011年12月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平顶山市第七届、第九届“平顶山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2007年9月获“河南省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END
图文编辑:赵一凡
责任审核:吕 远
平顶山学院人事处
(教师发展中心)
转发编辑:湛帅涛
转发来源:平顶山学院人事处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