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灾难当教材,上好开学思政第一课 ,思政课教师这样说!

河南工程学院,艺考

河南工程学院

2021-8-31 11:09:29 文/阎锋 图/陈煜城

关注

河南工程学院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不断深入推进“把灾难当教材 与祖国共成长”主题教育活动,学校印发了关于组织2021年秋季学期开学第一课的实施方案,确保取得扎实成效。今天,我们一起来听听思政课教师怎么说?

01

建好“灾难教材”,上好思政开学第一课

桂玉

马克思主义学院 院长

河南工程学院

一是突出价值引领,增添课程温度。带着人民中心和生命至上的价值追求备好第一课,带着英雄们舍生忘死的精神和敢于胜利的信心说好第一课,带着举国同心和家国一体的情怀讲好第一课。二是强化理论武装,增强课程力度。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为主线,回顾人类直面自然灾害的奋斗历程,树立科学的自然观、生命观和安全观;比较国际抗疫,树立中国自信;运用唯物史观诠释共产党人初心使命;展示抗洪抗疫成就证明政治正确。三是发挥网络优势,增进课程效度。录播+直播、视频+图文资料、线上讨论+课后感想+主题班会,立体化建构。

02

立足思政课堂坚持铸魂育人——从灾难中汲取成长的力量

王晶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河南工程学院

2021年的暑期,肆虐的洪水刚刚在中原大地上消退,新一轮的疫情又接踵而至。这个暑假,注定惊心动魄而难以忘却。虽然截止目前我们尚未完全走出灾难的阴霾,但是,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保驾护航,有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人民力量的磅礴汇聚,相信灾后的重建一定指日可待!

每一次灾难,都是对民族精神的洗礼,也是对民族力量的凝聚!中原这片最古老也最厚重的沃土,自古以来,就生活着最顽强最坚毅的人民!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如何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的总要求,深入挖掘防汛救灾和疫情防控中涌现出的生动素材和感人事例,抓好教育契机,引导新时代的大学生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成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当前最迫切最紧要的任务。开学伊始,准备在《形势与政策》线上课堂教学中,将“把灾难当教材 与祖国共成长”融入“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习近平总书记七一讲话”等专题进行教学,用一些鲜活的实例和真实的数据来生动诠释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讲好河南故事,弘扬新时代河南精神,传递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通过在课堂上进行师生、生生互动,强化价值引领,激发新时代大学生爱党爱国的激情,激发他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将“小我”融入“大我”之中的担当与情怀,持续深入巩固党史学习教育成效。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思政课与专业课要同向同行,课程育人与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有效对接,形成合力,共同奏响思政教育的时代最强音!

03

面对灾难,马克思主义的特征得到鲜明体现

师远志

马克思主义学院 教师

河南工程学院

7月下旬以来,无情的洪水,狡猾的病毒,给河南人民尤其是郑州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面对接二连三的灾难打击,上至党中央,下到每一个党员,都勇往直前、豪不退缩,“党员冲在最前面”已成自觉行动;战疫当前,“临时党支部”猎猎红旗分外耀眼。他们用实际行动体现了共产党员的使命与担当,也是马克思主义鲜明特征的直接体现。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一切奋斗都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任何时候都必须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我们可以不惜一切代价。”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灾难面前的表现,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深刻地体会到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的“看家本领”,掌握了这一本领,就能够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和把握未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过去,马克思主义指导我们获得了革命的胜利,今天,马克思主义领导我们战胜“涝疫结合”的灾难,明天马克思主义也必将引领我们走向更光明的未来。

04

活用抗洪战“疫”故事,上好首堂思政大课

宋德勇

马克思主义学院 教师

河南工程学院

今年暑假,中原大地可以说经历了一个多事之秋,暴雨倾盆而至,疫情又卷土重来,在“汛情疫情”相互叠加的复杂形势中,我们共同经历了一场严峻的考验,也再次看到了许许多多感人的故事,也给我们上了一堂堂鲜活生动的“教育大课”。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师,我们要善于把握好教育契机,把“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紧密联系起来,运用好这些生动鲜活的素材,把灾难当教材,以事实讲道理,上好开学第一课。我们要着重讲好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正确领导,运筹帷幄、英明决策;讲好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根本执政理念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历史使命;讲好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讲好亿万人民守望相助、众志成城,奋力抗洪救灾、重建家园,奋力抗击疫情、守护亿万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生动故事和英勇实践;讲好广大**特别是青年学子的无私奉献和责任担当;讲好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向心力;讲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学生现身说法、中外比较等方法,讲清楚背后的深刻道理和经验启示,引导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涵养家国情怀、砥砺奋斗精神,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立德修身,勤学力行,增长知识才干,矢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奉献社会,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早日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05

讲好抗疫抗洪救灾故事

孙寅生

马克思主义学院 教师

河南工程学院

在汛情与疫情的双重挑战中,同学们亲眼看到了守望相助的人间大爱,目睹或实践了勇于担当奉献的志愿精神,看到了见义勇为的感人瞬间,看到了舍家为国的“最美逆行”,见证了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深刻领悟到一个强大的国家是无数幸福小家的坚强保障,增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自觉。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应当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抗洪抗疫故事作为我们思政课教学的鲜活生动案例,讲好抗洪抗疫故事,教育大学生从汛情、疫情大课中汲取更多深厚的精神滋养,胸怀牢记使命、不忘初心、为民服务的赤子之心,把抗洪抗疫精神转化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信念和精神动力,凝聚起不畏风雨的磅礴力量,为担当起时代赋予的使命而躬体力行。通过讲好抗疫抗洪救灾故事,从纵向的历史对比和横向的国际对比中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彰显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彰显中国人的家国情怀,领悟危急关头迸发彰显的爱国主义精神,领悟中华民族的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创造精神、伟大梦想精神,领略舍身忘我、大爱无疆的集体主义精神,领略激励中华民族在磨难中奋勇前行的精神动力,领略中华民族穿越风雨、砥砺前行的文化基因,领略中华民族百折不挠、坚忍不拔、越挫越勇的民族精神,领略中华文明历经五千年而愈加灿烂辉煌的精神密码。

06

同甘共苦,守望相助

魏小换

马克思主义学院 教师

河南工程学院

2021年7月20日,河南郑州遭遇罕见的特大暴雨洪灾,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突如其来的灾情牵动着全国各地同胞的心,社会各界迅速行动起来,不断向河南灾区捐款捐物,以实际行动全力支援河南同胞抗洪救灾。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是共克时艰的力量所在。这场抗洪救灾,从政府到民间,从军队到地方,从单位到个人,都发扬了军民团结、干群团结、党群团结的优势,形成一个强有力的救援体系,保证了救援人员和救灾物资的运送,使救援工作迅速取得进展,让受灾群众得到妥善安置。一笔笔善款、一件件物资、一声声祝福,承载的不只是关心与支持,更体现出同胞同甘共苦、守望相助的血脉深情。无数撼人心魄、感人肺腑的场面,构成了社会主义大团结大协作的动人画卷。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是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这次救援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大课堂,为我们提供了许多鲜活、感人的事迹。

07

“生命至上、人民至上”——伟大的建党精神焕发时代光芒

姜岸琳

马克思主义学院 教师

河南工程学院

今年7 、8月间,我省遭遇极端强降雨灾害的袭击和德尔塔病毒的疯狂入侵,在抗疫救灾中有人乘风破浪,有人保驾护航,有人逆水而行,有人战“疫”向前。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和对防汛救灾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作为一名高校思政课教师,在特殊时期的教学中我们要努力提高教学效果,把灾难变教材,深刻挖掘“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理念源泉,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伟大建党精神“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中国共产党人在灾害、疫情的特殊时期始终把人民群体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不惜代价、不计成本全力畅通抢救生命的“绿色通道”。这正是伟大的建党精神在新时代的伟大进程中焕发时代光芒!我们要汇聚起暴雨和疫情中的河南教育力量,讲好中国制度优势、中国力量、中国精神、战“疫”故事,讲好培根铸魂的思政大课。

08

以灾难为教材,与祖国共成长

李佩瑶

马克思主义学院 教师

河南工程学院

2021年的暑期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夏天,7.20特大暴雨席卷郑州,省内多地市受灾严重,一波未来,疫情又起,广大人民开启了“涝疫结核”的生活。面对防汛救灾、疫情防控这场大战,中原儿女表现出凝心聚力、自强不息的抗争精神,集中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多难兴邦,玉汝于成,中华民族历来是经受磨难却越挫越勇的民族。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在即将开展的开学第一节思政课中要“以灾难为教材,与祖国共成长”为中心思想,充分挖掘本次洪水和疫情中涌现出的先进人物和光荣事迹,特别是这些事迹背后的中国精神,使这些“活教材”真正能够入心、入脑,引导当代大学生在灾难面前勇扛重任,不负韶华。

河南工程学院

河南工程学院融媒体新媒体中心

排版|吕旭缘审核|丰子家

封面|融媒体中心 摄影部

图文来源于马克思主义学院投稿邮箱:hngcxmt@163.com

河南工程学院

往期推荐:

《中国会计报》对我校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进行深入报道

河南工程学院 2021年秋季学期学生网上报到须知

把灾难当教材,与祖国共成长 | 10位学工干部这样说!

河工榜样 致敬向上向善正能量——最美逆行者

把灾难当教材 与祖国共成长——战“疫”当前,我校青年学子这样做!

转发+在看,点赞河工蓝!

艺考相关文章

发现更多好内容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
带你看艺考艺考推送时光机
位置:艺考-河南本科院校-河南工程学院-微高校-院校号-河南工程学院-把灾难当教材,上好开学思政第一课 ,思政课教师这样说!
咦!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它艺考内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