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7604字8图,预计阅读需32分钟)
2021年暑假的防汛救灾和疫情防控,是一次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实践、一堂深刻的思政大课、一本鲜活的德育教材,我校全体师生凝心聚力、自力更生,把灾难当教材,与祖国共成长,在防汛救灾和防疫抗疫中彰显强大新医力量,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增强四个自信!
让我们一起听听基层党委书记们怎么说——
一、基础医学院与法医学院
基础医学院与法医学院党委书记 王宏玲
2021年的暑期,一场不期而遇的灾难突然降临在中原大地,三百多个鲜活的生命定格在了7月20日,无数人的家园被洪水淹没,大面积的良田被洪水冲毁,被转移的受灾群众暂时栖身于体育馆、大教室,全国各地的志愿者自发来到河南、来到新乡,上演着一幕幕舍身救人的现实场景。隔着手机屏,无数人担惊受怕、彻夜难眠,无数人投身洪水、转移群众,尤其让我感动的是一附院在转移住院病人时,一只小艇被洪水冲翻,小护士庞晓丹把刚出生的婴儿举过头顶,她举起的不仅是一个家庭的未来和希望,更是一名医护工作者的品德和素养,也是百年医院的传承和精神。
在洪水肆虐的日子里,基础医学院和法医学院的老师们趟过齐腰深的水,到实验室查看险情,给留校的学生送吃送喝;党员们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排水、搬沙袋、搬运物资,为安排在校园里的一千多名受灾群众提供温馨服务。放假在家的河南各地的学生,积极投身到当地或所在社区的抗洪救灾志愿活动中,用柔弱且稚嫩的双肩担当起责任和温情,演绎着天灾无情、人间有爱的青春篇章。
洪水过后,全国多所城市新冠病毒肆虐,我校三所附属医院迅速抽调医务工作者逆行出征,连夜开赴郑州、商丘支援。苦难再次印证,在这个世界上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趋避之”。我们不会忘记2020年初中华大地上病毒肆虐、疫情蔓延的日子,国家和人民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在这场疫情阻击战中,在生与死的较量中,中华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我们的国家以雄厚的实力,我们的人民以坚韧的意志向世界展示了大国力量、大国气度、中国优势!
现实是最好的教科书,不管是暴雨洪灾还是新冠疫情,面对困难,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无数的医护人员、科技工作者还有胸怀大爱之心的志愿者,披荆斩棘,无所畏惧,冲在抗洪抢险和疫情防控第一线,用生命诠释担当,用生命呵护生命,成为最美逆行者,成为群众的守护神,他们都是医学生成长为一名医生的“执灯人”,是学生成长成材最近最实的行为模范、最新最好的现实教材,我们要融入到新学期临床医学生的教育中,让灾难成为教材,让医学生的青春记忆焕发起昂扬的斗志,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不懈奋斗,书写人生华彩乐章!
二、公共卫生学院
公共卫生学院党委书记 崔新宇
灾难无疑是不幸的,它给人们带来摧残与苦难,人们有千万种理由诅咒它、千方百计地躲避它。然而灾难在人类生存发展历程总是如影随形,成为一个甩不掉的“魔伴”。躲不掉灾难也检验着人们的体格能力、考验着人们的意志品质、砥砺着人们的精神气节,我们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史就是历代中国人民不断直面灾难、奋起抗争,经灾难摧击而熔铸更加坚实体格、汲取斗争与生存的智慧、激发越挫欲奋的斗志;历灾难磨砺和衷共济,凝聚风雨同舟共同体意识、缔结起团结互助的精神纽带。
刚刚过去的这个暑期,因同时遭遇百多年来所未曾有的暴雨洪涝灾害和持续肆虐新冠肺炎疫情两大灾难叠加而至,注定是中华民族迈向伟大复兴进程的一个不平凡的记忆。在灾难考验面前,我们悲悯于人民和国家经受的难以完全避开的苦难和摧残,更收获了在党的领导下全民众志成城迎击灾难带给我们的感动、力量与信心。
当灾难降临的时候,党中央第一时间挺立在人民前头,发出人民至上、举国战灾的号召,第一时间动员起战灾的浩荡队伍和强大组织技术力量,撑起了全民战灾的主心骨。灾难面前,中华民族休戚与共、团结互助、众志成城的精神内能被激发,认识与不认识的人们都同时发出问候、伸出温暖的手,彼此温暖、相互照亮。年长的一代作出了杰出的示范,年轻的一代展现了出色的传承。任他暴雨倾注、洪水肆虐,我们以世所罕有的最小代价让洪灾成为过去式;任他病毒狡黠凶猛、刁钻疯狂,我们以世所未有的成就筑起了捍卫人民健康的铜墙铁壁。
这就是属于我们民族的新时代,这就是我们引以自豪的国,这就是我们正在走的充满自信的大道!
三、医学检验学院
医学检验学院党委书记 白剑波
7月20日—7月22日,一个将永远铭刻在河南人民心底的时刻,一个将悲痛和泪水载入史册的时刻。自然无情发威,一次千年一遇的大洪水,几乎要把我们中原大地侵吞!顷刻之间,公路阻断、桥梁坍塌、房屋倾颓、通讯中断;顷刻之间,美丽的牧野大地变得满目疮痍!顷刻之间,温馨的家园变成了泽国!顷刻之间,数百鲜活的生命戛然而止!
2016年8月,五年前的新乡大洪水,我们依然记忆犹新。今天,比上次洪水还要强大的灾难又一次降临到我们美丽的新乡,上百万的人民遭灾。面对灾难,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时间作出指示,李克强总理、孙春兰副总理亲赴灾区,带来党中央、国务院的问候,亲切鼓励灾区群众树立坚定信心,战胜一切困难,尽快重建家园。
在抗洪抢险最危急的日子里,我看到了我们的解放军武警消防官兵冲在了最前面,他们冒着生命危险挺进灾区,把抢救灾区人民的生命作为自己的职责和使命,用双手和死神抗争。
洪水面前,我看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救援队伍向河南向新乡向卫辉集结,趟过齐胸深的洪水、爬上20多层高的步梯、手挽手筑起防洪墙,为的是一个个素不相识却被他们称之为兄弟姐妹的陌生人……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我们诠释了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大爱无私的民族精神。
洪水还未完全退去,疫情再次卷土重来。我看到了我们第一、二、三附属医院的白衣天使再次整装集结,奔赴郑州、商丘......在曾经熟悉的战场里,温暖的橘色在流转——那是救护人员在奔忙;圣洁的白色在跳跃——那是医务人员在战斗!这些美丽的颜色给患者带来了希望,给百姓带来了温暖。
抗洪抢险、疫情防控的生死时刻,新医校园,我看到了党员志愿服务队在堵塞洪水缺口、搬运沙袋的师生排成了长龙,汗水、泥水、血水混在了一起,成为了校园最美丽的风景线;在关键时刻,志愿服务搬卸救灾物资的数百名师生排成了长龙,夜色里,他们的身影如此动人美丽;办公楼、实验楼、科技楼捐款捐物的师生排成了长龙,一件件衣物、一套套被褥,一条条围巾,每一位师生,无不倾力相助。大灾岂敢漠视,人事岂能怠慢?我们的眼睛注视着灾区,我们的心牵挂着灾区。
生死时刻,我看到了我们医学检验学院的师生们发扬国之有难、匹夫有责的大公无私担当精神,无人号召,自愿参加到新乡市卫河、牧野湖的抗洪排涝抢险战斗中去;学校组织党员抗洪先锋队中,年青党员同志踊跃报名,听从组织召唤冲在最前面,不分昼夜,召之即来,来之能战;疫情防控,年轻党员不惧风险,穿起白大衣、红马甲,站在了疫苗接种、核酸检测的第一线;疫情防控门岗逐人排查,需要组建党员先锋岗,又是党员同志冲在了最前面…...如此事例,不胜枚举。
一个流泪的民族,正在孕育着无穷的力量;华夏儿女的泪眼里,积蓄着坚强。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将这场空前的浩劫,讲述给我们的同学们听,同时更要将在灾难面前,全体华夏同胞空前地团结起来,同受灾的人们一起面对灾难,抗击灾难,用热血筑起了一道铜墙铁壁的英雄壮举,大声讲给我们的同学们听!
从来是大难兴邦,河南人民的灾难是中华民族的灾难,是14亿中国人民的灾难。从武汉疫情肆虐到今天南京之痛,一场彻骨之痛,让我们的民族更加坚强,让我们的人民团结的更加紧密。中国,在灾难中挺起脊梁,让一切的痛苦在心底发酵,喷薄成无穷的前进的力量!
四、护理学院
护理学院党委书记 杜廷晨
灾疫面前,你我同在!
灾难是最好的教科书。作为基层党委书记,自“7·20”以来,我和广大师生一样,共同渡过了一个不一样的暑期,尽到了自己应尽的职责。
7月20日上午,当我们冒着滂沱大雨,圆满完成护理学专业认证考察任务回到新乡的时候,却发现已经是有家难回。傍晚,经过探寻一条条街道,先将老师们一个个送回家去后,我们居住在校内的几位同志才回到自己的家。这时候的家显得是如此的安全!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下了一天一夜的雨第二天依然不见停歇。这时我已经感觉到不对劲。21日上午,我来到三教楼及向阳路,看到昔日美丽的校园竟是一片汪洋,心里满是说不出的滋味。这时正好遇到会绍同志,我们相约一定要到西校区看看。于是我们上了高大的铲车来到西区办公楼,后勤的同志们早已在防洪排涝,查堵隐患,并将一批批救援物资通过铲车送了过来。这时候,我们真的为后勤同志们的精心安排感动、点赞,也感觉到平时不起眼的铲车这时候是如此的高大伟岸!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大家都知道,千年不遇的洪涝灾害继续在中原大地肆虐。在校党委及校防汛指挥部的统一部署下,各级领导及在校师生逐步思想到位、行动到位,开展家园自救,安置学生及财产。护理学院党委闻令而动,迅速组织了第一批抗洪志愿队。随后,作为基层干部,我和老师们一道,每天关注气候变化及抗洪救灾先锋队群内消息,根据需要、带头参加救灾物资转运,带头参加师生及卫辉受灾群众安置服务,带头参加学校门岗协岗服务,对护理学院留院研究生、一附院半夜转运来新乡的本科生进行了妥善安排,并对同学们进行安抚,予以了精神上的支持和鼓舞。
曾几何时,我们参与了各地无数次救灾援助,如今,当一辆又一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救援车辆从祖国各地来到我们身边的时候,让我们真正感受到了祖国的美好、人民的力量和情爱的伟大。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天地承载万物,同时也一直在锤炼和教育我们。当灾难来临时,我们要首先学会接受,我们要不断变得坚强,我们要不断从教训中总结经验,不断从经验中感悟自然之力,感觉到天地人之间的和谐与可贵!
五、马克思主义学院与人文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与人文学院党总支书记 杨冠英
因新乡、卫辉7·20百年不遇大洪水,以及中原局部新冠疫情反扑等,造成成千上万人流离失所,也造成原本车水马龙的街道萧条冷落。诸多无奈,诸多感慨,汇成一句话,一定要结合“把灾难当教材 与祖国共成长”主题教育活动,精心组织好“开学第一课”,引导新时代大学生在灾难面前无所畏惧,以青春之我与祖国共成长。
君不见,“涝疫危机”面前,身边的党员先锋队员们,更有许许多多的白衣战士,不惧危险,冲锋在前,留下了一幕幕感人的故事。这些故事,虽不惊天动地,却印证了“伟大出自平凡”的道理,也印证了“四个自信”的强大活力。我们说,洪水肆虐不可怕,疫情反扑不可怕,只要有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只要有人民群众的众志成城,一切灾难都会成为过去。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作为思政课教师,我们一定要用好抗洪救灾、防疫抗疫这个“活教材”,切实上好“开学第一课”,推动思政课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大学生心里走,引导大学生赓续精神血脉,筑牢青春信仰,“系好人生第一粒纽扣”。同时,要身体力行好“把灾难当教材 与祖国共成长”这个光荣而艰巨的政治任务,积极挖掘身边党员先锋队和青年志愿者在防汛救灾、防疫抗疫中的故事,通过多样化的形式,讲给大学生们听,并努力阐释好其中蕴含的相关道理,深化大学生对理论问题的认知,真正增强思政课的实效性、针对性、亲和力和感染力。
六、第一附属医院(第一临床学院)
第一附属医院党委书记 赵国安
过去的一个月里,新乡和卫辉特别是一附院,不仅遭受了严重的洪涝灾害,而且又面临着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以及紧急的外出支援医疗救治任务。灾后重建和疫情防控双重压力,给医院各项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同时也给当地人民的身心健康和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
但我们不是孤军作战,在省市县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各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在人民子弟兵和救援人员的救助下,在全院职工的不懈努力下,面对汛情,我们团结奋进、迎难而上;面对疫情,我们众志成城、守望相助。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坚不可摧,危难时刻党员充分展现担当与勇毅,令我们感动之余也使我们迸发出了蓬勃激情与强大自信。
在加快推进医院灾后重建的同时,我们先后派出了300余名医护人员前往多个地市进行医疗援助。这些逆行者中,有的家里刚被洪水浸泡过还未清扫,有的家属刚参加完救援任务还没来得及彼此问候……在疫情面前,在党和人民群众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舍小家、为大家,毅然奔赴抗疫一线,用医护人员的坚守和职责,践行着他们的初心和使命。
在下半年工作中,我们要兼顾灾后重建和疫情防控两个方面,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安全稳定是医院各项事业发展的根本,也是职工安居乐业的基石,更是对患者和学生的最重要保障。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奋斗的时代。有人说,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作为一名医生,能够和我的同事们肩并肩、负重前行,我感到非常荣幸。作为医院党委书记,能够和全院职工一起为共同的奋斗目标而努力,我感到无比自豪。无论困难多么难以战胜,我都将义无反顾冲锋在前。
七、第二附属医院(第二临床学院)
第二附属医院党委书记 宋景贵
7·20持续多日的暴雨打破了新乡人民的日常节奏,降雨量破历史记录、水库水位超警戒限、卫河河水倒灌、市区水位不断上涨、卫辉告急……这座牧野小城一时间成为了全国人民关注的焦点。同时,疫情仍在持续蔓延,国内多地先后出现局部聚集性疫情,多重不利因素叠加,给疫情防控带来更大挑战。
汛情面前不言败,风雨之中显担当。面对汛情,1500余名二附院党员干部和职工无需召唤,蹚过齐腰深的积水坚守在工作岗位上,排除院区风险、搬运救灾物资、抢修线路设备、确保患者膳食供应、支援一附院灾后重建。他们中间,有日夜坚守在医院志愿帮助营养餐厅洗菜、切菜,不顾劳累和高血压复发,仍然坚持在工作和抢险第一线的功能检查科主任侯永花;有在协助被洪水围困的“香山养老院”转运老人过程中,因高温坚持工作而中暑的内科护士长赵丽琼;有参加市区和医院抗洪救援,腿部受伤仍坚持康复工作的康复科王龙;有整夜午休驻守配电室、抢修供电设备的后勤管理科王存正……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医院精神,就像是防汛救灾一线上一颗颗闪耀的红星,激励着人们勇往直前!
自暴雨以来,医院全体职工、物业、保安、爱心志愿者1500余人参与救灾工作,共投入防汛沙袋千余袋,抽水泵8台,发电机2台,应急照明灯30盏,雨衣150件等防汛物资,累计使用消杀物资防疫约200公斤,使用面粉、蔬菜、肉类等约28吨,完成7万余人次的膳食保障,挽回经济损失约1100万元。
逆行而上施救治,一身白衣爱无疆。面对汛情和疫情,医院党委靠前指挥,主动担当,全院医护人员无私奉献,踊跃投身到灾民救治、核酸采集、心理援助的工作中。在距离医院较近的共产主义大桥大堤临时医疗支援点,5名医务人员主动参与对抗洪现场救援队员及受伤群众的医疗救治;20名专家参加新乡市抗洪救灾医疗救治应急救援队;内科接收新乡市香山养老院转诊患者26名;协助转运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患者5名;5支医疗队分别保障新乡市临时安置点新乡市第九中学、第十三中学、第十二中学、花园小学、西干道小学的群众身心健康;三批医疗队119名医护人员火速集结,支援卫辉、长垣、商丘防疫一线;2次奔赴防汛救灾一线——卫辉,为奋战在抗洪一线的消防救援指战员进行心理疏导,赠送常用必备药品。
二附院发挥学科优势,组建心理援助救援队37支,对全市128个临时安置点群众开展心理援助工作。累计心理巡诊80706人次,联络会诊63人次,提供心理支持/疏导/干预613人次,为医护人员提供心理支持/疏导/干预167人次、心理危机干预重点人员88人次,重点人员干预时长共1914分钟。心理热线接听总数198例。4名专家为受灾群众安置点医疗保障工作提供咨询服务。做好群众安置点科普宣传,印制《灾后心理自助手册》30000册、《致受灾同胞及救援人员的一封家书》11000册,发给临时安置点群众。累计发放《突发应急事件公共心理应对指南系列丛书》299 套(1196 本),U盘182个,心理评估筛查表5610份,PTSD筛查量表300份。
在汛情和疫情的“大考”面前,二附院人在校党委的领导下积极做好防汛救灾、灾后重建和疫情防控,立足新起点,迈上新征程,继续传承红色基因,秉承“厚德博学 精医济世”的院训,践行发扬“爱岗敬业 爱心奉献 爱院如家”的医院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紧紧围绕“做强精神学科,做大神经学科,培育相关学科”的发展定位,努力拼搏,为人民群众的心身健康不懈努力。
八、第三附属医院(第三临床学院)
第三附属医院党委书记 朱森林
近期,全省主汛期迎来极端强降雨,新乡降雨量“千年一遇”,多条河渠因超警戒水位发生漫堤和决口,部分河段被迫泄洪,蓄滞洪区遭遇特大水灾,医院也发生严重内涝。洪水尚未退去,新冠疫情又强力反扑,全国多地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医院疫情防控压力骤然增加,防控任务更加艰巨繁重。
在灾难来临时,医院党委始终把握一切机会,坚持在防汛和防疫一线开展生动的灾难教育。让全院广大党员干部职工学生深刻体会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大力弘扬了新时代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更加坚定了报国力行的使命和责任。
在汛情面前,医院党委快速响应。组织号召全院广大党员干部职工坚守业务工作和防汛减灾一线,党员先锋队更是冲锋在前,按照医院党委的统一指挥,冒着各种风险排除化解了各种险情,确保医院未受大的损失,一切运转正常。同时积极接收救治兄弟医院转诊来的近200名患者,提供精湛的医疗护理服务和贴心的生活保障,让转运患者忧心地来,满意而归。医院还派出大批医护人员分赴抗洪一线和各个受灾群众安置点提供强大的医疗保障,派出驻村工作队员支援灾后重建,赢得了社会广泛赞誉。
在疫情面前,医院党委迅速行动。组织号召全院广大党员干部职工按照学校党委和医院统一部署,落实各项防控措施,严守疫情防控底线,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医院根据疫情防控需要,第一时间调整了指挥小组,在新征地区域开辟了专门的核酸检测站,抽调专门力量为社会公众接种新冠疫苗,为筑牢全民疫情防控屏障做出了医院最大的努力。在商丘告急的紧要关头,医院以高度的使命担当充分履行社会责任,抽调42名医护人员和保障人员组成医疗队,星夜启程赴商驰援。
在灾难面前,医院党委加强组织领导,积极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共同应对各种风险。组织成立了党员先锋队、在院实习生疫情防控临时党支部和驰援商丘医疗队临时党支部,科学、精准、有序、高效、安全完成相关工作任务。
灾难终将过去,但灾难教育我们要长期坚持。要通过灾难教育,进一步激发医院广大党员干部职工和学生的责任担当,把灾难当教材、把困难当磨砺,做到在灾难面前与祖国共患难、与人民共进步,共同完成这场生命教育、信念教育、科学教育、道德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努力把灾难危机化为教育契机,大力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职业精神,为“健康中国”和“健康中原”建设作出三附院新的更大贡献!
出品:党委宣传部
编辑:张茹惠
审校:史齐 陈希娟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