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突发以来
许院各院系的同学们
纷纷以不同的方式
为战“疫”贡献力量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
一抹抹“志愿红”
正是新时代的青年模样!
法学院2020级学生贾依秋,刚刚脱下防汛的志愿者服,又穿上了防疫的志愿者服。她在社区中监测每一位居民的体温,做好每一次的登记,负责、耐心的她不惧烈日炎炎,依旧带着闷热的口罩在社区中积极做好消杀工作,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和灾后救援重建攻坚战贡献青春力量。
数理学院2019级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学生吕诗梦,主动加入到社区志愿者中,在第一次核酸检测时,她负责帮助群众们预约注册登记,让他们尽快排上队,做核酸检测。第二次核酸检测她被临时通知穿上防护服帮助医务人员装管。她说:“这是我人生第一次穿防护服,这次的经历让我体会到了医护人员的不容易。成为一名核酸检测志愿者可以说是一件又辛苦又骄傲的事。希望疫情早点过去,大家都平平安安,回归正常、平静、有序的生活。”
美术与设计学院学生程飞凯,家住许昌市鄢陵县。作为青年党员,他积极响应院系团委的号召,参与当地的防疫工作,组织社区消杀和统计社区居民行程,排查中高风险地区返回人员,并在社区宣传个人和家庭防护知识,号召疫苗接种。他表示:作为青年大学生,能为社会和家乡尽绵薄之力是责任,作为一名党员,面对困难,党员先上是担当。
音乐舞蹈学院2020级学生刘竹椰在疫情出现后,第一时间向社区报名参与志愿服务工作,她主要负责的是协助社区进行人员登记、体温测量和信息收集、维持秩序、分类筛查、物资代购等工作。社区工作虽然繁杂,但她表示,她愿意秉承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在社会需要的时候,时刻准备着贡献自己的力量。
(图中左一为刘竹椰)
国际教育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梁琦在鲁山办事处疫情防控登记点进行志愿服务工作,她说,目前正值暑假,人员流动性比较大,作为一名大学生,也是家乡的一员,更应该积极配合防控管理,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为家乡志愿服务进行宣传消毒以及排查工作,协助社区打赢这次疫情防控攻坚战。
城市与环境学院2019级地理科学专业学生张梦姣作为句容市共青团委志愿者,负责检查群众的健康码是否为绿码,体温是否正常,以及帮助携带老人机或没有手机的老年人导出健康码,维持核酸检测队伍的基本秩序,提醒前来核酸检测群众有序排队保持一米安全距离,指导黄码人员到专用通道进行登记和检测。
外国语学院2017级日语专业毕业生耿大森在河西社区的核酸采样点进行志愿服务工作。8月7日,他穿上了密闭的防护服坐在登记点进行登记,并协助医护人员做好对检验试纸的编码。
在志愿服务工作中,为了节省一次性手套,他坚持戴着已经破了的手套,用胶带缠一圈手腕继续用,旁边的社区大姐心疼地说,“哎呀,你看你,咱这儿手套够使,快换个新的”。即使酒精把整个手掌浸泡得发白,可是他依旧很坚强乐观,在防护服上写下“许昌加油!爱心,可以的!——大森”来鼓励自己,并且面对镜头比出爱心和剪刀手的姿势。
文史与传媒学院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学生刘彤和潘婧,刚刚结束防汛救灾的工作,她们又投入到抗疫的“战斗”中去。刘彤家住郑州市金水区未来路街道燕庄新区,“720”特大暴雨过后,她所在的街道处于瘫痪状态,小区停水停电断网。刘彤主动加入到志愿队中,负责老小区的地下停车场清理、救援物资的搬运与发放。郑州出现疫情后,她又主动向社区报到,到核酸检测点做志愿者。潘婧第一时间加入线上的郑州防汛志愿者组织,负责搜集核实被困人员信息并进行帮助,疫情当前,她又再次请缨,成为长葛市人民医院核酸检测志愿队伍的一员。
风雨同舟 你我共济
齐力同心 共克时艰
战“疫”进行时
让我们携手相助
一起为战“疫”贡献自己的力量!
推荐阅读
1.【抗疫“笔”记】在许院,有这样一支青年突击队!
2.【抗疫“笔”记】无论身在何处,你们都是最美“许院红”!
许院官微 · 新媒体运营中心出品
来源:法学院 数理学院
美术与设计学院 音乐舞蹈学院
国际教育学院 城市与环境学院
外国语学院 文史与传媒学院
编辑:林庆余 谷兴科
审核:王曦 卢桂杰 谷兴科
责编:李铮
编审:钟伟平
新浪微博:@许昌学院
微信公众号:XCU1942
QQ校园号:XCU1942
官方抖音号:xcu1942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