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官微君陪伴你的第1954天
(本文字数1381,预计阅读时间9分32秒)
公众和重点职业人群戴口罩指引
(2021年8月版)
普通公众
需戴口罩场景和情形
1.处于商场、超市、电影院、会场、展馆、机场、码头和酒店公用区域等室内人员密集场所时;
2.乘坐厢式电梯和飞机、火车、轮船、长途车、地铁、公交车等公共交通工具时;
3.处于人员密集的露天广场、剧场、公园等室外场所时;
4.医院就诊、陪护时,接受体温检测、查验健康码、登记行程信息等健康检查时;
5.出现鼻咽不适、咳嗽、打喷嚏和发热等症状时;
6.在餐厅、食堂处于非进食状态时。
口罩选择及注意事项
口罩的正确使用、储存和清洁是保持其有效性的关键。建议公众选用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医用外科口罩或以上防护级别口罩,并遵守以下规定:
1.正确佩戴口罩,确保口罩盖住口鼻和下巴,鼻夹要压实;
2.口罩出现脏污、变形、损坏、异味时需及时更换,每个口罩累计佩戴时间不超过8小时;
3.在跨地区公共交通工具上,或医院等环境使用过的口罩不建议重复使用;
4.需重复使用的口罩在不使用时宜悬挂于清洁、干燥、通风处;
5.戴口罩期间如出现憋闷、气短等不适,应立即前往空旷通风处摘除口罩;
6.外出要携带备用口罩,存放在原包装袋或干净的存放袋中,避免挤压变形,废弃口罩归为其他垃圾处理;
7.建议家庭存留少量颗粒物防护口罩*、医用防护口罩备用。
重点职业人群
医疗机构工作人员
1.人员类别。
(1)一般接触人员:包括门诊和普通病房医护人员,保安、挂号、导医、收费、药房等人员;
(2)接触潜在污染物人员:保洁人员、护工、水暖工、化验室工作人员等;
(3)接触病人或感染者岗位工作人员:发热门诊和隔离病房医护人员、鼻咽拭子采样人员等。
2.口罩选择。
在工作期间一般接触人员须全程戴医用外科口罩或以上防护级别口罩,接触潜在污染物人员须全程戴颗粒物防护口罩*,接触病人或感染者岗位工作人员须全程戴医用防护口罩。
公共场所服务人员
1.人员类别。
包括乘务人员、安检人员、售货员、售票员、警察、厨师、酒店和餐馆服务员、快递员、货物配送员、门卫、保安、保洁等。
2.口罩选择。
在工作期间全程戴医用外科口罩或以上防护级别口罩。
注意事项
1.以上人员所服务的机构应当为其配备能够满足工作需要、符合相关要求的口罩产品。
2.各单位要建立严格监督制度,将口罩佩戴情况纳入单位规章和质量管理体系;建立群众监督机制并设立投诉电话,及时发现问题并落实**。
3.各单位应当设立独立废弃口罩收纳装置。医疗机构废弃口罩按医用废弃物处理。
注:*颗粒物防护口罩,是指符合《呼吸防护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GB2626-2019)标准中“随弃式面罩”规定且无呼气阀的产品。有特殊类型要求的,把类型和过滤等级标注在括弧里,例如“颗粒物防护口罩(KN95)”,如果不标注,就是指所有随弃式面罩。
重点场所重点单位重点人群
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相关防护指南
(2021年8月版)
居家
1.做好体温计、口罩和消毒剂等防疫物资储备。
2.做好家庭成员的健康监测。
3.室内温度适宜时,尽量采用自然通风。空调使用前应进行清洗;开启前,先行打开门窗通风20-30分钟。如可以,建议空调运行时门窗不要完全闭合。
4.家庭环境以清洁为主,预防性消毒为辅。及时清理室内垃圾。
5.家庭成员不共用毛巾,勤晒衣被。
6.注意个人卫生,及时进行手卫生,避免用未清洁的手触摸口、眼、鼻,打喷嚏、咳嗽时用纸巾遮住口鼻或采用肘臂遮挡等。
7.呼吸道疾病患者生病期间,尽量减少外出;如需外出,应正确佩戴口罩,做好手卫生。
8.外出时,随身备用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在人员密集或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与其他人近距离接触时佩戴。
9.要注意检查下水管道、卫生间地漏等的U型管水封,缺水时及时补水。
高等学校
1.应做好口罩、洗手液、消毒剂、非接触式测温设备等防疫物资储备,制定应急工作预案,完善疫情防控联合工作机制,落实单位主体责任,加强人员培训。
2.建立教职员工和学生健康监测制度,实行“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出现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的人员,须及时报告并就医排查。教职员工和服务人员的疫苗接种做到应接尽接,接种疫苗后仍需注意个人防护。
3.加强校门管理。在入口处对教职员工和学生进行体温检测,对来访人员进行体温检测、核验健康码并进行登记,正常者方可进入。体温异常者,建议及时就医,就医途中正确佩戴口罩,做好手卫生。
4.加强教室、图书馆、宿舍等重点区域通风换气。如使用集中空调,开启前检查设备是否正常,新风口和排风口是否保持一定距离,对冷却塔等进行清洗,保持新风口清洁;运行过程中以最大新风量运行,加强对冷却水、冷凝水等卫生管理,定期对送风口等设备和部件进行清洗、消毒或更换。
5.增加对宿舍、食堂、澡堂、洗衣房、公共活动区等环境和灯开关、水龙头、门把手、楼梯扶手、健身器材等高频接触的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频次。
6.校园垃圾“日产日清”,并做好垃圾盛装容器的清洁消毒。
7.食品等原料从正规渠道采购,保证来源可追溯,食堂错峰、分散用餐。
8.引导学生注意用眼卫生,做好近视防控。适当科学运动,平衡营养膳食,安排好作息,提高机体免疫力。
9.严格控制举办大型群体性或聚集性活动,如运动会等。教职员工、学生减少外出。
10.注意个人卫生, 及时进行手卫生,避免用未清洁的手触摸口、眼、鼻,打喷嚏、咳嗽时用纸巾遮住口鼻或采用肘臂遮挡等。
11.学校进出值守人员、清洁人员及食堂工作人员等服务人员应全程戴医用外科口罩或以上级别口罩,戴一次性手套。校园内师生需佩戴口罩。口罩弄湿或弄脏后,及时更换。
12.加强教职员工和学生新冠肺炎防控知识培训,开展心理健康援助和疏导。
13.教职员工或学生中如出现新冠肺炎疑似病例,学校应当立即向辖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密切接触者的管理。
14.由专人负责与接受隔离的教职员工或学生进行联系,掌握其健康状况。
15.设立应急区域。教职员工或学生出现发热等疑似症状时,立即在应急区域进行暂时隔离并及时就医。
16.当出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时,应在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对相关场所进行终末消毒,同时对空调通风系统进行清洗和消毒处理,经卫生学评价合格后方可重新启用。
教师
1.每日进行自我健康监测,出现发热、咳嗽等可疑症状时,须报告单位并及时就医。应接种疫苗,接种疫苗后仍需注意个人防护。
2.适度运动,保证睡眠充足。
3.注意个人卫生,及时进行手卫生,避免用未清洁的手触摸口、眼、鼻,打喷嚏、咳嗽时用纸巾遮住口、鼻或采用肘臂遮挡等。
4.加强工作和生活场所清洁消毒和通风换气。
5.工作期间建议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医用外科口罩或以上防护等级口罩。口罩弄湿或弄脏后,及时更换。
6.错时、错峰用餐。
7.患有呼吸道疾病期间,尽量减少外出,如需外出,应正确佩戴口罩,做好手卫生。
8.减少参加聚餐、聚会等活动。减少前往封闭、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和人员密集场所。
END
图文编辑 | 邹若冰
内容校对| 吕春苗
统筹策划|胡泉灏
文中内容节选自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2021〕81号、82号文件。“河南科技学院”微信公众号刊载此文,是出于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部分图文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及时更正、删除。
往期回顾
◆做好疫情防控,守卫校园“净土”
◆学习|《校园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要则》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