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5027字,阅读时间约为10分钟~
河南大学“防汛救灾”专栏⑥
风雨同舟
河大人在行动
近日,我省遭遇极端强降雨
威胁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危难关头
河大师生积极响应、迅速行动
针对此次防汛救灾工作
学校各单位多措并举取得良好成效
同时引导学生
“把灾难当教材,与祖国共成长”
进一步做好青年思想引领工作
来看看学校各基层单位怎么说
(以下内容来自学校各基层单位投稿,排名不分先后,以邮件内容和投稿顺序为准)
马克思主义学院
杨光辉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高度重视,严格按照上级和省委要求开展工作,具体如下:
第一,第一时间成立了以院党委书记杨光辉为党支部书记的临时党支部,及时传达上级关于防汛工作精神,统筹推进防汛相关工作,强化防汛救灾组织体系和组织能力;
第二,组建学院党员防汛突击队。汛情发生后,学院迅速组建了包括党委副书记、副院长、两办主任及部分中层干部在内的10人党员防汛突击队,参与河南大学开封黄河大堤防汛抢险突击二队小队抢险救灾;
第三,在学院官网和学生群内引导学生参与救助和捐献物资。学院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官方QQ号、官方微博发布防汛救灾号召,引导、鼓励学生进行志愿服务,切实做到“把灾难当教材,与祖国共成长”。
口腔医学院
贾天明 口腔医学院党总支书记
口腔医学院高度重视,积极应对,始终把师生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在确认受灾区域学子生命安全后,院党总支、院团委号召学生立足家乡,积极参与线上、线下防汛救灾和社区重建工作,引导学生把灾难当教材,与祖国共成长。自7月19日以来,学院已有数名学生志愿参与当地防汛救灾工作,贡献青春力量。学院利用微信公众号适时推出“把灾难当教材”系列推文,讲述学院积极投入到防汛救灾志愿工作的口腔学子们的鲜活故事,用生动案例感染和影响更多学生投身于志愿服务之中。
干部培训中心(继续教育学院)
韦胜军 河南大学党校常务副校长、组织部副部长、干部培训中心(继续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
加强组织领导信息畅通,行动迅速积极响应,成立领导组、组建突击队,利用微信群及时将上级安排部署传达到每位教工。
团结一心排除内涝影响。7月19日暴雨后,学院干部职工自发赶到学院除内涝、堵低洼、查险情、除隐患,表现出极大的爱校荣校热情。
确保培训班次平稳安全,及时对正在举办的培训班次课程安排、上课地点作出调整,对后续培训班次经过沟通推迟时间,并利用降雨间隙对漏水的培训教室做防水处理,避免造成更大经济损失。
第一附属医院
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党委书记陈岷江督导检查防汛工作
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党委高度重视防汛工作,针对暴雨汛情,迅速启动防汛应急预案。按照网格化管理模式,院领导班子成员带队对重点区域安全隐患排查。紧急医学救援队做好准备,24小时待命。急诊科人员与时间赛跑抢救急重症患者。医护人员风雨无阻,按时值守,为患者规范诊疗。全院各部门联合协作,为患者送餐,帮助患者取药、挂号、协助检查,疏通积水,清扫路面,为患者办实事解难题。到郑州校区、明德园开展灾后消杀防疫,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引领学生面对灾难,用积极心态做好安全防范,相信政府和人民能够战胜困难。安全日报告,零报告。目前,医院整体安全形势良好,疫情防控良好,医疗服务有序开展。
地理与环境学院
地理与环境学院捐赠抗洪救灾物资
闻“汛”出击
——地环人在行动
高效媒体,畅通“汛”息。通过“河大环规研究生”“环规党建”等微信公众平台,第一时间传递防雨防汛信号及常识;
心系学子,情暖校园。高效做好洪涝受灾学生专项资助,学院领导、辅导员到学生宿舍实地查看,抚慰鼓励在校学生;
与党同行,坚定信念。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及校党委防汛救灾重要指示,发布《致地理与环境学院全体师生倡议书》;
抗险救灾,凝聚大爱。全院上下齐心,奉献爱心,为灾区送去温暖,展现国家意识、人民情怀。
图书馆
面对极端强降雨,图书馆为确保馆内书籍不受损失,迅速安排全馆党员干部做好防汛值班和排查工作。图书馆总面积达65000平方米,仅露天平台就达到10000余平方米,且部分设施老化严重。7月20日暴雨当晚,由于雨量极大,馆内进水严重,在馆值班人员深夜冒雨疏通平台积水及下水管道,确保了馆内设施和书籍不受损失。
暴雨期间,图书馆党总支利用各种方式,积极开展防汛教育,及时向全体职工通报汛情,传播防汛知识和自救办法,组织职工有效地投入抗汛救灾工作,切实保障了馆内设施和各类文献的安全。
黄河文明中心
赵宏波 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副教授、教工第四党支部书记、国土空间规划研究所所长
灾情防控勇担当,科研攻关助救灾
危难关头,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师生心系家国,在党总支的号召下,积极响应、迅速行动,全力以赴投身防汛救灾工作。赵宏波副教授带领岳丽、刘雅馨等研究生立即组建科研团队,连续奋战几个昼夜确定了灾情救助数据分析技术方案。发挥地理学技术优势,搜集各种途径的社交媒体与网络等大数据,于7月22日至25日期间,在河南省权威媒体大象新闻客户端和河南日报农村版发布3篇关于郑州、新乡暴雨灾情安全隐患信息及居民救助的分布图,引起社会广泛关注,通过时空大数据分析,为居民安全出行与灾情救助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物理与电子学院
7月20日,开封遭遇史上罕见暴雨。经巡查发现,晚10时琴键楼B座已有实验室开始漏雨,A座顶楼走廊漏雨严重并迅速形成积水,向邻近实验室蔓延。
当晚学院迅速采取了2项措施:一是组织光信息传感与智能控制实验室的研究生帮助A楼清理积水,封堵室门,防止积水损坏仪器设备;二是安排专人在漏雨处分别值通宵夜班,不间断地观察清理积水,随时报告情况。7月21日早晨,学院领导班子成员想方设法赶往学院,冒雨检查疏通楼顶排水口,组织排水,认真统计漏雨进水情况,逐一制定落实维修方案,及时排除安全隐患。至上午11时,全部积水排除完毕,学院工作全面恢复正常。
暴雨汛情处理过程,充分体现了物理与电子学院领导班子团结、担当、干事的风格。以党政一把手为代表的领导班子对防汛工作高度重视,措施得力。关键时刻,在反复提醒师生们注意安全减少出行的情况下,班子全体成员不顾自身安危赶往学院处置汛情,充分发挥了领导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也展示出学院领导班子身先士卒的优良工作作风。
数学与统计学院
史富强 数学与统计学院党委书记
数学与统计学院本着对全院师生生命和财产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从7月20日上午就对全院师生发出防汛预警,并随时关注天气变化,提醒师生做好防护措施,确保自身安全。汛情发生时,学院领导全员到岗、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全院师生众志成城,全面排查全体师生的人身财产安全情况,对受灾学生进行及时跟进帮扶;同时认真排查雨后安全隐患,将受损情况及时上报学校。
学院还号召全院师生,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投身防汛救灾志愿服务工作,用实际行动展现数学人迎难而上的爱国爱校精神。裴帅超等学院新入职青年教师、留校学习的研究生同学们积极参与学院的抗洪抢险工作,坚持在第一线,为确保学院财产安全做出贡献。多位本科生同学积极参与家乡抗洪抢险志愿者队伍,以实际行动践行青年人的使命和担当。
患难见真情!洪涝灾情发生后,学院主要领导第一时间与郑州、新乡、安阳等地高校数学学院领导联系沟通,代表学院表达慰问之情,并安排专人为部分受灾严重、物品短缺的数学学院送去矿泉水、食品等生活用品,表达共同面对困难、全力克服困难的心声,得到受助方的广泛好评。
音乐学院
王思琦 音乐学院党委副书记、 院长
面对突如其来的洪涝灾害,音乐学院积极应考,“第一时间”做好三件事情:第一时间对全体师生进行灾区分布情况排查,了解受灾师生家庭状况,确认师生安全;第一时间调整教育教学活动,对正在进行的两个校外人员培训班和一个暑期支教实践活动进行调整,确保人员安全;第一时间排查学院教学楼、办公楼情况,对积水较为严重的南琴房楼进行抢救排水,最大限度降低损失。与此同时,音乐学院的师生们自发地用个人社交平台发布救助信息、自发地为灾区捐助物资和资金,自发地投入当地救援活动;师生们再次拿起音乐这个“武器”,用《我和我的祖国》《为了谁》等歌曲为灾区人民打气、向平凡英雄致敬……他们用自己的方式,书写着个人面对洪灾的答卷。灾难总会过去,但是教育不会停止。风雨过后,必将又是一代人的成长。于教师而言,我们的任务还要用好灾难教材,教育学生成长。
法学院
王 桂 法学院党委书记
转化党史学习教育成果
做好防汛救灾工作
法学院认真贯彻落实学校防汛救灾工作要求,迅速行动、积极部署,号召师生投身志愿服务,将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抗洪救灾的强大动力。学院党委引导学生把灾难当教材、把困难当磨砺,做到在灾难面前与国家共患难,学院90余人参加线上志愿服务,通过多种渠道录入、核对求助信息,联系救援队进行救援;20余人参与现场志愿服务,在汛情一线参与送饭、搬运救灾物资、加固堤坝等工作,用自己的行动为防汛救灾做贡献。学院及时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师生微信群普及防汛避险、自救互救等应急防护知识。实习指导教师主动联系实习单位,确保在豫实习100名学生安全。充分发挥辅导员、网格化教师和校友力量,做好受灾学生专项资助、心理帮扶工作。河南大学上海校友会法学分会的校友们开展洪涝受灾学生专项资助,为学生捐款数万元。
总务后勤
7月19到21日,开封连降暴雨,河大校园、学生公寓、职工家属院不同程度遭遇险情。后勤党委书记黄备荒带领后勤防汛排涝突击队奔赴一线。
总务后勤未雨绸缪,对汛情做出预判。7月12日,成立了以黄备荒为组长的防汛工作领导组,组建了防汛排涝突击队。7月20日,召开紧急会议,专题部署防汛工作。次日早上,带领突击队员奔向积水最严重的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晚11点,再次安排部分突击队员冒雨返校,运输沙袋严阵以待......
在黄备荒书记带领下,突击队在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生动实践中,经历了风雨,擦亮了党徽,淬炼了党性,换来了师生的康宁。
【历史文化学院】
张占党 历史文化学院党委书记
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防汛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深入一线,靠前指挥,细致摸排师生情况,扎实做好困难帮扶,勉励师生战汛情、勇担当。坚守岗位,严防死守,研判预警,防范在先;对七号楼、文物馆、东五斋多次进行巡查检查,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及时上报学校进行维护;做好学生受灾情况统计,畅通帮扶资助渠道;在学院公众号“博雅之声”目前已连续推出四期“风雨同舟,‘豫’你同行” 特别栏目,展示历院学子积极参加防汛救灾志愿服务的风采,激发爱国情,传递正能量,教育引导全院学生“把灾难当教材,与祖国共成长”。
新闻与传播学院
王文科 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
在开封遭受暴雨突袭期间,新闻与传播学院第一时间联系全体学生,重点关注受灾地区学生,统计收集相关信息,确保学生安全。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同时,学院鼓励学生依据个人能力水平积极参与防汛救灾工作,如线上统计核实信息或捐款捐物,线下进行物资统计、救援物资搬运等,以多种形式支持抢险救灾工作。充分发挥学院优势与特色,关注志愿者情况与事迹并进行整理报道,树立模范、发挥榜样作用。对学院“双胞胎姐妹志愿者翟月洋、翟星洋”的报道推送浏览量突破7000,并被河南大学招生办公室、新传学苑、河南日报农村版等账号转发,引领更多人参与到力所能及的志愿工作,鼓励学院学子在灾情面前承担青年责任、在实践当中切实提高能力,成长为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的时代新人。
经济学院
洪水无情 人间有爱,经济学院师生抗洪救灾在行动
7月20日洪灾以来,经济学院师生或走进抗洪一线、或做好后勤支援,以萤火之光点亮大家心中的希望。7月22日,学院向同学们发出《致经济学院学子的一封信》,传递学校和学院对大家的关心爱护,号召大家尽己所能服务抗洪抢险;学院师生积极响应号召,有的党员交上了特殊党费,师生们纷纷捐款、捐物,当起了捐赠物资的“搬运工”,甚至走进暴雨中背沙包固河堤……经院师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河大人的责任担当。
相关阅读
审核:赵晓芳
责编:赵 雪
来源:河南大学相关单位
整理/排版:张紫源
校对:王晶晶 薛惠杰
声明:“河南大学”微信公众号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
长按关注更多精彩内容
分享,点赞,在看!
风雨同舟,守护山河无恙!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