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1535字12图,预计阅读需12分钟)
公共卫生学院
以“检”促“健” “共”消慢病
7月5日,我校公共卫生学院14名学生在指导老师带领下,赴七里营、朗公庙开展“以‘检’促‘健’, ‘共’消慢病”实践活动。实践队员们现场为村民提供量血压、测血脂、心电图、尿样检查等治疗服务,耐心询问病情,悉心指导村民日常用药,并对村民的健康饮食、健康锻炼进行引导。
同时,为详细了解村民们的生活习惯、疾病史等,队员们以问卷形式进行调查,并且推广以“减盐、减油、减糖;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活动”为基本内容的“三减三健”的健康知识。活动现场人山人海但仍井然有序,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切实体验到周到的医疗服务,对此好评连连。
通过此次实践,队员们看到了**对国家政策和基层卫生服务的认可与配合。活动的顺利开展体现了我校公共卫生学院学子尽职尽责、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勇担时代使命、为公共卫生事业贡献力量的风采。
药学院
追寻红色记忆 传承时代精神
为充分发挥利用红色资源优势,强化红色基因厚植在理想信念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我校药学院于7月10日起开展为期10天以“追寻红色记忆,传承时代精神”为主题的返乡暑期实践活动。
为助力返乡实践活动顺利进行,我院招募联络郑州、开封、信阳、辽宁等地13名志愿者,分别参观采访辽沈战役纪念馆、鄂豫皖革命纪念馆、红色文化绒绣展馆等多处红色纪念遗址。志愿者同时深入基层,探访开封市祥符区罗王镇等地,结合对**干部的采访,总结基层建设发展概况,了解他们对于党的认识和祖国近年来发展变化的感受。
本次活动引导高校青年在实践中深入社会、了解国情,树立对国家、对人民强烈的责任感,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意识与道德法律修养,增进专业理论素养和服务社会、回馈社会的能力。
国际教育学院
解码红色基因 筑梦红色之旅
为追寻红色足迹、重温革命历史,增强新医学子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7月13日我校国际教育学院“筑梦红色之旅”大学生实践团来到被誉为“中原红都”的河南省濮阳市,前往清丰县单拐村英雄冀鲁豫纪念馆参观纪念馆,瞻仰革命根据地旧址。
在纪念馆讲解员对历史照片中所蕴藏的故事、对馆内“将军墙”的介绍下,队员们深入了解革命历程的艰辛,内心充满了对革命先辈的崇敬以及对历史的敬畏。随后,队员们参观了冀鲁豫边区革命根据地旧址。面对朴素简陋的居住、工作条件,队员们深切认识到“只见公仆不见官”这句话背后的深刻内涵,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艰苦奋斗、一心为民崇高精神的敬佩之情更进一步。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光荣传统不能丢,丢了就丢了魂;红色基因不能变,变了就变了质。通过本次实践活动,实践队员深入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立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终身。
第二临床学院
凝聚青春力量 共建美丽乡村
为助力广大农民了解党中央和国家针对“乡村振兴”战略做出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我校院第二临床学院“凝聚青春力量,共建美丽乡村”志愿服务队于近日深入乡村开展助农服务。
实践团队分别前往商丘市睢县杜楼村、南阳市方城县杨楼乡小马庄、新乡市延津县位邱乡中位邱村、商丘市张桥乡岭子朱村进行田间调查和三农问题宣讲。调查环节侧重调查农民在务农中遇到的问题及相关政策是否落实到农民本身;宣讲环节通过调查问卷就问卷中的内容与农民开展讨论。此外,实践队员在许昌市襄城县姜庄乡幼妇保健院对村民们展开疫苗接种相关问卷调查活动、义诊活动等,向村民发放宣传页、检查健康码、测量体温和血压。
在本次活动中,队员们以采风走访、调查问卷、知识宣讲等多种形式,在实践中感受国家对“三农”问题做出的保障工作,深刻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精神内涵,同时助力家乡美丽乡村建设,争做新时代无私奉献、勇于担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
出品:党委宣传部
编辑:陈熙
审校:史齐 陈希娟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