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眼看教师资格面试就要来了,小伙伴们对面试了解多少呢?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中小学及幼儿的面试评分标准。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面试满分100分,中小学教师资格面试项目及评分标准解读详情如下(中职教师面试分值同中学教师):
幼儿园面试评分标准及分值详解
小学面试评分标准及分值详解
中学面试评分标准及分值详解
教案撰写及注意事项
一篇完整的教案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部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五块部分。
1.课题名称
课题名称即所授课的名称。
2.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指学生在课程结束时应达到的具体目标或教师应完成的教学任务。
新课程理念倡导的教学目标包括三个部分,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块。
由于试讲时间有限,最好不要设置太多教学目标,避免无法完成。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指在授课时必须着重讲解和分析的内容。教学难点,是指学生经过自学还不能理解或理解有较大困难的内容。
教学目标与重难点是贯穿整篇教案的主题,找到整篇教案的主题是关键。考生需要在审题时就定下主题。
同时,在答辩环节,也经常出现关于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问题,考生们在写的时候,也要注意自己内容的严谨性,千万别给自己挖坑。
4.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而制定的具体的教学步骤和措施,是整个教案的核心和主体。
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要环环相扣、步步衔接,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①导入:导入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形成学习心理准备状态的教学行为方式。常用的导入方式包括序言导入、尝试导入、演示导入、故事导入、提问导入、范例导入六种。导入形式时间不宜过长,尽量控制在一分半钟以内。
②讲授新课:讲授新课是编写教案的主要环节。教师要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设想怎样提出问题,和学生进行问答环节的互动,逐步启发、诱导学生理解新知。这一部分内容一定要注意知识点的层次性,不要逻辑混乱~
③巩固提高:新课讲授完毕后,要针对讲过的知识点搭配复习题加强掌握。选题要有层次、有坡度、有密度,不要多读多算,而是以开发创新性为主,并且要注意好时间的分配。
④归纳小结: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回顾、归纳,简洁明了对实际所学内容进行归纳即可。
⑤作业布置:作业布置需要具有学科特色,以开放性作业为主。
5.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根据教学内容而设计,内容不宜过多,布局整齐合理,突出教学重点即可。跟随讲课进度,同步完成板书设计。
教师资格考试面试失分点解析
参加教师资格面试时,许多人对大的环节非常重视,也做得很好,但是往往忽视一些细节性的问题,导致了一些不应该的失分。
1.个人形象
有的考生很不注意着装打扮,走路也不稳重,第一印象就吃亏了。比如女生的头发太长,盖住了半边脸,说话的时候,头一甩一甩的,也让人看起来感觉不利索,总想给她一个发卡把头发归拢一下。或者有的女考生穿的衣服太低胸,太暴露,与教师的身份不合。男生需要注意的也是,穿着要整洁干净,精神利落,看起来不邋遢,不油腻。走路时候挺胸抬头,不吊儿郎当。还有一些是举止细节,比如个别考生喜欢不时舔嘴唇,因为天气太冷双手插兜或者缩进袖子里等,都会给自己的形象减分。
2.心理素质
有的考生由于太过紧张,进了考场,听不清考试的要求。比如在开始之前,评委告诉他面试时间有20分钟,最后两分钟会有提示员提示。考生抽题后,评委说:“你可以直接答题,也可以思考以后再回答。你听明白了吗?”但是不少考生只听见“你可以直接答题”,而没有听见“你也可以思考以后再回答”,便说“我明白”,然后就开始结结巴巴地读题答题,完全没有条理,并且语无伦次,语言组织不到位。也有一部分选手很放松,听清每一句要求,然后略加准备,回答的有条不紊,虽然有些语言不够严密,但是起码他知道他应该做什么。还有个别考生以为要把20分钟全部用完,一直在那里东拼西凑,反反复复,决心要把时间用完,前面都做的很好,但是由于他的误解,也影响到评委的打分,一般把时间控制在15分钟左右效果最佳。
3.面试技巧
一定要放松,不要紧张,尤其是面部表情要放松,不要紧绷着脸,最好能有个微笑,你不微笑评委是不会主动冲你微笑的。你微笑了,评委受你的感染,也觉得很轻松。如果考生紧张的要命,评委也会处于一种紧张状态,不知道你下一步会不会出现其他的失误,所以都会盯着你,让你更紧张。有的考生到处看,看天花板,看窗外,看桌子,就是不看评委,让看见他的人都为他紧张。讲课的时候,把评委想象成学生,老师和学生之间要有眼神、肢体和语言的交流。
4.勇敢自信
评委在评分的时候,主要是看考生的基本素质,是不是自信大方,是不是有操控课堂的能力,是不是敢于面对观众。有实际教学经验的考生,往往会条理清楚,落落大方,仪态举止很自然,那些没有实际工作经验的考生,则会稍逊一筹。因此,如果有机会,准备参加面试的考生一定要多多对着家人或者在人多的地方试着讲课。有了亲身的体验,面试就会有足够的底气。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