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亲爱的微友们,轻小微又和大家相聚在这愉快的周日啦~一颗初心颂百年,党史学习在行动。这里是华北理工大学轻工学院官微倾力打造的轻院党史学习教育音频栏目【轻风微语|党史故事我来讲】,让我们跟随朗读者一起重温党史故事。回顾百年党史,汲取奋进力量,继承与发扬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争做有理想、有担当的轻院人。
好啦,话不多说,今天给华北理工大学轻工学院的微友们带来的“轻风微语|党史故事我来读”是《关于“约定”的故事》一起来欣赏吧~
点击下方音频即可收听~
关于”约定“的故事
1938年的时候,淮北中学有九个学生,他们亲眼看到一个村子的17户人家全部被日军屠杀,男人、女人、老人、小孩,无一幸免,格外残忍。
他们冲回了教室,他们咬破了自己的手指,用血在身上写请愿书:我们虽然年纪小,但我们要去打战,我们要上前线去救中国。
他们有这样一个约定:如果有人受伤了,我们互相帮助;如果有人死了,活人要替他们收尸。他们只是十几岁的孩子,却说出了这样坚定的话。
他们用针把自己的名字刻在胳膊上,这是在战场中他们辨别自己牺牲战友的唯一凭证。
带着这样的约定,他们上了战场。这场战争整整打了8年,到最后战争结束,只有欧兴田一个人存活了下来。
还记得他们的约定吗?“9个人,受伤了要互相帮助,活人要替死人收尸,我们永远在一起。”
欧兴田带着这样的约定,开始了寻战友之路。百余场的战争,死伤无数,在满是伤痕的神州大地上寻找8个人,无疑是大海捞针。欧兴田,他竟然真的去做了,他建了一个烈士陵园,要接战友回家。他用一己之力走遍了中国的大山和险难,最快的他用了两年,最慢的他用了整整23年,才找到了他们的遗体,他把他们一个一个的,都接回了家。30年,他一直记得这个约定。
欧兴田老人生前一直守着那片陵园,他守着的不只是他的战友、同学;更是年轻时候那份革命的忠贞;同时守候着的,是中国,是每一个华夏儿女,在世界的如何一个角落,在任何一个时刻,都可以抬头自信微笑的理由!让我们记住这个关于《约定》的故事,记住欧兴田这个名字,记得这群可爱的人!
本期读文:杜伟丽
本期编辑:王雁楠
华北理工大学轻工学院
全国优秀独立学院
70个本科专业
16个专科专业
欢迎你关注报考
为你读文,期待你的点赞,留言~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