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14日,中共廊坊市委宣传部发布了关于组织开展“爱国心·报国情·强国志”主题征文活动的通知。
燕京理工学院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促进青少年成长成才等一系列重要论述,进一步引导广大青少年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民族自信,抒发爱国情感,积极响应上级宣传单位号召,在全校范围内认真组织开展“爱国心·报国情·强国志”主题征文活动,鼓励燕理学子积极报名参加比赛,将对祖国的一片赤诚之心付诸于笔尖与实际行动中。
在此次征文活动中,燕京理工学院因出色组织,被评为“优秀组织单位”。文法学院19级英语专业学生窦紫涵的《弘扬中国精神,不负韶华》一文在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最终取得了三等奖的好成绩。
今天我们便邀请到了窦紫涵同学,和我们一起聊聊这段参赛、获奖的经历。
从采访的一开始我们就发现,窦紫涵同学不仅兴趣爱好广泛,而且具有较高的专注力与不怕困难失败,勇往直前的强大精神力量。她喜欢参加各种比赛,享受每次比赛过程,同时她善于通过每一次比赛去探求未知,提高自己。
她对我们说,“爱国”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爱国”也是永不褪色的“潮”。看到这次廊坊市委宣传部组织的征文活动,便毫不犹豫报名参加了。如今祖国愈发繁荣富强,作为中华儿女,更应前仆后继,紧紧拥抱中国梦,让炎黄子孙的声音如同黄河浪涛般响彻世界。收到廊坊市日报社打来的电话我既开心又意外,更是感到非常荣幸。在此,我要感谢母校对我的支持与鼓励,感谢老师们的悉心培养与教诲,我将会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争取做出更优异的成绩,成为一名优秀的大学生。
在采访过程中我们也意识到,比起赢得一份奖项,窦紫涵同学最高兴的还是在其中收获、学习到了许多东西。她也在参赛过程中学到了什么是爱国情怀,什么是新时代的弄潮儿,怎样迈开青春脚步,走出青春之路,让青春之中国充满希望。
窦紫涵在自己写的文章中表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我们青年一代,拥有青春之理想,青春之活力,青春之激情,正是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的生命力所在。坚持不懈是成功的前提,愈挫愈强是时代的好青年。作为一名大学生,我应不负青春,担当使命。弘扬中国精神,托起前路朝阳,我们定当以梦为马,不负韶华,在新征程中书写新的辉煌,奏响新的凯歌!
在此次活动中,她遇到了很多志同道合的伙伴与知识渊博的老师,这让她感到无比幸运与快乐,前者让她在大千世界里结识了许多原本无法产生交集的陌生人,后者让她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无法获取的知识。
种种收获让她觉得这份奖项带给她的已不再是简单的荣誉,她的激动更多是因为这份奖项代表了她又一次突破自己,见识到了更广阔的天地。
文章的最后,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窦紫涵同学的美文《扬中国精神,托前路朝阳》。
什么是中国精神?顾名思义,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青年作为新时代的弄潮儿,要迈开青春脚步,走出青春之路,让青春之中国充满希望。弘扬中国精神,接棒父辈,传承民族气质,继往开来。不负使命,不负韶华。
观来时风云,细数中国所历风云巨变。唯有中华儿女胸有爱国之心,报国之情,强国之志方能撑起中国如今的繁荣富强。
民族精神就是对自己的祖国的忠诚和热爱。历朝历代,许多仁人志士都具有强烈的忧国忧民思想,以国事为己任,前仆后继。近代,鲁迅以笔杆为枪,用激昂的文字唤醒麻木的思想;林则徐怀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的信念虎门销烟。现今,黄旭华告别新婚妻子,有毅然加入核潜艇研究事业的身影,有袁隆平爷爷挂念中国人民的“吃饱饭”问题,在水稻田穿梭的背影......
我们国家不乏如袁老一般的“栋梁”。他们虽然深耕于不同的领域,却有着相同的爱国之心,无一不是为了实现中国宏伟的目标。他们为此不负虚名、沉心实干,甘愿付出自己的青春与热血。生活中低调平凡、朴实无华,但做出的成绩却令人赞叹不已。中国火箭推进剂创始人之一李俊贤院士,捐出毕生积蓄支持所在单位的博士科研创新,在申报成果上,一直想着集体,因为“工作是大家一起做的,功劳是大家的”。中科院院士李小文因为一张身着一袭黑衣,足蹬布鞋的照片走红网络,被称为现实版的“扫地僧”。在看惯了学者西装革履、高谈阔论的时代里,李院士简约朴素的形象与朴实无华的谈吐实在是与我们纯粹的一次邂逅。他的光脚和布鞋在网络世界里横空出世,却让我们在眼花缭乱的纷繁世界里,感受到了纯粹的力量。这些人,无一不是爱国的榜样。
从他们身上,我们能够感受到一股返璞归真的气质:怀着拳拳赤子之心,新中国百废待兴之时,他们是冲在前面的拓荒者;中国发展起来之时,他们又是科研事业的奉献者。他们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从他们身上,我们能感受到炽热的爱国之心,报效国家的情感。正是他们这些人的努力,成就了大写人生,换来了中国综合国力的强大和国际地位的提升。真不愧为时代的楷模。老一辈的科学家虽已“谢幕”,但我们青年一代早已整装待发,准备着迎接前路的朝阳,我们青年要学习前辈的优秀品质,甘做时代的弄潮儿,助力祖国的高飞远举。
时代精神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中国改革的脚步永不停歇,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我仿佛来到了那个新旧交替的时代,那个时候的中国没有高楼大厦,没有灯红酒绿。在改革开放的40年里,从开始邓小平提出改革开放思想,到港澳回归,再到奥运会在北京的成功举办,再到港珠澳大桥的通车,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外,我们政权独立;对内,我们人民富足。科技创新,引领未来。网络科技成为社会主流。通讯业,微信方便了我们与亲朋好友之间的交流;远程医疗免去了舟车劳顿之苦;人工智能逐渐步入人们视野,解决交通事故之患。航天科技成就中国航天梦。从“嫦娥奔月”到“嫦娥探月”,中国探月工程有了新的突破。“嫦娥四号”的成功发射,使得月球背面的神秘面纱由中国人民揭开,谱写月球探测历史的新篇章。凭借科技创新的威力,中国人民可做到足不出户就可“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上可凭借“天宫一号”至九天揽月,下可借助“深海蛟龙”去五洋捉鳖。时代是出题人,青年就是答卷人。每一代人的青春都肩负着不同的使命。今天的中国青年,要饱含强国之志,走在时代的前沿,开拓奋进、锐意创新,不辜负最好的前程,不错过最美好的风景,勇往直前,扬起自信的风帆,迎风启航。
《易传》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正是这种刚健进取、发奋图强、不屈不挠的精神,使中华民族具有强大的韧性,能够战胜一切困难和挫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是历经磨难、百折不挠的民族,困难和挑战越大,凝聚力和战斗力就越强。”
在一次次的爆竹声中,我们已经成功迈进了2020,可是新冠疫情的爆发注定让2020年成为不平凡的一年。可是这次病毒并没有让我们退缩。伟大的中国精神在疫情防控中得到充分体现,凝聚起战胜疫情的强大力量。疾风知劲草,烈火炼真金。疫情就是集结号,防控就是使命担当。在得知武汉疫情极为恶劣的时候,许多白衣天使立刻放弃假期,放弃与亲人团聚的机会,请命前往武汉,做最美的逆行者。这些逆行者中有84岁高龄的钟南山爷爷,还有很多00后的身影,他们怀着报效国家的心情,带着必胜的信念奔赴这个无硝烟的战场,他们是多么的令人敬佩啊!在这场抗疫战争中,党和国家的防控政策充分体现了中国精神,这种精神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精神,是坚持党的领导,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领导下攻坚克难的精神,是中国人民倾尽全力,众志成城的精神。中国在对抗灾难时坚持全国一盘棋,在广泛动员同心协力中织出了一张横向天边,纵向到底的防控疫情的天罗地网。无论是03年的非典,08年的汶川地震还是2020年的新型冠状病毒,都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这就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强大凝聚力。这种中国精神是我们成就事业,破解难题的重要法宝。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我们青年一代,拥有青春之理想,青春之活力,青春之激情,正是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的生命力所在。坚持不懈是成功的前提,愈挫愈强是时代的好青年。作为一名大学生,我应不负青春,担当使命。弘扬中国精神,托起前路朝阳,我们定当以梦为马,不负韶华,在新征程中书写新的辉煌,奏响新的凯歌!
编辑丨广编2007 李若钰
校对丨英语1903 何昔曈
指导老师丨付盛通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