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捏人间百态
探索艺术浪漫
岁月留下的一捧泥土
带着手掌的温度
被赋予新的姿态
雕形于毫末
塑物于灵秀
今天师小萱带你欣赏美术学院的泥塑艺术
以我来时路
赠你沿途灯
身体是造物主赋予人类的最美礼物。泥塑人体专业课程是未来创作路上的航标,它可以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和捕捉美的感悟能力。在课程中,2018 级雕塑班同学认真努力,热情洋溢,对于艺术的执着与热爱深深打动了我。希望同学们可以尽情享受这次雕塑之旅。
指导教师——闫晓琼
本次综合材料课程展以“我”为主题,引导同学们从带有哲学思辨色彩的视角出发,探索不同材料在特定观念中的可能性。拓展大家对雕塑中空间、时间、语言、方法等本质问题上的更深入的认识。
指导教师——杨光南
艺术可奔赴
成果皆星辰
美术学院2018雕塑为期四周的综合材料和泥塑人体课程完满结束。
泥塑人体是雕塑专业造型训练的重要课程,拓宽大家的专业认知和创作水准。雕塑一班13名同学在闫晓琼老师的指导下共完成了40多件人体作品,尝试了多种材质:超轻粘土、油泥、锡纸等。雕塑二班由杨光南老师指导的综合材料课博思广议,充分挖掘材料在创作中的不同含义,充分利用蜡、木材、玻璃、纸、铁丝、树脂、布等材质,积极投入作品创作。作品成果体现出大家对于综合材料熟练的掌控,和对雕塑艺术的向往与热爱。
上课掠影
指尖按压出轮廓
雕塑刀摩挲尘土
满腔赤忱的热爱
将泥土赋予最独特的灵魂
展厅布置
艺术与意识交互
情感与记忆的载体
观展
生活浮于世 情感蕴其中
欣赏泥塑
解读每位作者的内心深处
作品展览
艺术在这里产生
我们在这里相遇
下面师小萱带你欣赏廊师学子的泥塑艺术
《结合》
作者:付娟
指导老师:杨光南
作品介绍:
在我看来,镜子照万物,映现实。而现实本就是破碎的。破碎的镜子以课桌为载体,记录我生活最真实的面貌。
《共生》
作者:刘倩
指导老师:杨光南
作品介绍:
每人面对事物都有多方面思考,但归根结底都是一个人产生的多种想法、各种想法在一起的碰撞以及最后的融合。
《破碎的心脏》
作者:李彤
指导老师:杨光南
作品介绍:
每个人都会经历不同的挫折和困难,夜晚拖着破碎的心脏,缝缝补补,都是在挫折中成长,但信仰永存。
《无心》
作者:王仕文
指导老师:闫晓琼
作品介绍:
我本无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我心。
《瑰丽》
作者:郭新宇
指导老师:杨光南
作品介绍:
风华正茂的年纪,先学会爱自己。
《现代启示录》
作者:赵博龙
指导老师:闫晓琼
作品介绍:
脚步匆匆,我们在赶什么?信息更迭,我们在关注什么?人往往在纷杂的现代生活中迷失了自我,无为前行。
《墙》
作者:李广金
指导老师:杨光南
作品介绍:
人的情感总是多面的,就像魔方一样,每一个面都代表了我的情感。
《灵》
作者:王仕文
指导老师:闫晓琼
作品介绍:
冥冥之中自有定数。
《颓》
作者:郭依然
指导老师:闫晓琼
作品介绍:
压迫、崩坏、倒塌
《“拥”懒》
作者:宋仪晖
指导老师:杨光南
作品介绍:
在光鲜亮丽的背后也需要慵懒而惬意的状态,不为取悦别人只为自己惬意的时光……
《RELAX》
作者:王佳鑫
指导老师:闫晓琼
作品介绍:
我像一阵风,忘我的穿梭在这喧哗的城市里,他们看不见我,我也看不见自己,就这样感受着飞一般的感觉,忘掉了烦恼,丢掉了烦躁,我的心就变轻了。
《生活与规律》
作者:徐子斌
指导老师:杨光南
作品介绍:
生活本身类似于教科书式般,通过各种方式让主体感受到真实的感受,所经历的种种不断剥离了浮华表面,看似虚无的规律却稳定的存在,让人无法忽视;而两者作用造就了我。
《泥》
作者:王竞
指导老师:闫晓琼
作品介绍:
以最优美的姿势向世人展示最美的一面。
《姿》
作者:陈文倩
指导老师:闫晓琼
作品介绍:
摇曳的腰肢盈盈一握,充分的展现出女性曼妙的身姿。
《孤寂》
作者:王佳鑫
指导老师:闫晓琼
作品介绍:
生活很累 ,但还是要继续。
展览合影
少年不惧岁月长
彼方尚有荣光在
廊师少年
带着温度 带着热爱 带着期冀
于真实中发现细腻
于艺术中赋予灵魂
泥塑艺术
是九月盛景
是少年的心声
廊坊师范学院大学生记者团
编辑:金龙
供稿:美术学院
文字:陈博雯
责任编辑:张学敏
审核:吕璠
◆◆◆◆◆
多彩廊师,今天给你点“颜色”看看!
党史百年天天学:9月27日
这是一封来自校园广播站的邀请函,2021级新生请查收!
点个“在看”,让更多的人看到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